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31 11:52: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1.党的思想路线
  其实质就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犯过“左”和右的错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路线的错误。
  2.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关于人类认识规律的原理。关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原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名词解释)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义革命“基本的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的程度上,还有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总之。在中国社会的各阶段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
  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采取的国家政权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一人民民主专政。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这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准则。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扫除封建的剥削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发展农民的个体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相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的政策。但这种保护不是无条件的。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6.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以上3点为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第4和第5点是主观条件)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
  8.在革命进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就是发展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扩大人民武装力量,广泛发展共产党的组织。争取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这是党在处理统一战线中各阶级、党派、团体的相互关系的基本策略。
  9.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建立过不同政权形式,而对地主阶级态度差别最大的两种政权形式是( B )
  A工农民主政权与苏维埃政权  B工农民主政权与“三三制”政权
  C人民民主专政与苏维埃政权  D工农民主政权与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1940年,抗日根据地各级民主政权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贯彻执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资产阶级。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10.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依据是 ( ABCD )
  A。生产力、商品经济落后的中国需要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C。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对工人、农民有利
  D。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能够引导和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
  11.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2#
发表于 2009-12-31 11:52:34 |只看该作者
  13.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针、新政策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4.如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5)坚持可持续发展。
  (6)坚持改革开放。
  (7)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5.怎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1)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和控制人口;
  (2)积极实现经济社会结构转换。包括产业结构的转换、就业结构的转换、城乡社会结构的转换。
  (3)认真解决三农问题;
  (4)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就业;公平;环保)
  一是技术进步、信息化、结构优化升级与人口众多、需要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及发挥劳动密集和工资成本相对较低竞争优势的关系。
  二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即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16.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深化改革,建立四大机制:
  (1)、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2)、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3)、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
  (4)、形成有利于集约化生产的宏观调控机制。
  17.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社会发展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在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的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们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认识论对主客体关系的处理,即不再只是把客体当作主体认识和改造、征服与获取资源的对象,而主张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18.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机制是指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他作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和微观性等特点。
  计划机制是计划指标、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等计划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它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宏观性等特点。
  1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
  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注意:这里说的是“公有”,而不是“国有”);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注意:这里说的是“国有”,而非“公有”),如能源、电力、交通、钢铁、化工、大型机械等基础性行业,都掌握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手里,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0.实现社会收入公平的具体措施(本题重要)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两头小,中间大)
  21.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所谓“好”,就是要保持发展的稳定性,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就是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坚持“五个统筹”,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防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就是要提高发展的效益性,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就是要实现发展的持续性,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防止发展不能永续;就是要保障发展的普惠性,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面对新时期新任务,必须加快推动国民经济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否则,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中国经济走不好,也走不远。
  2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资源。首先,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其次,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发展实践。第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进而培育新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同时,先进文化本身就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科学成果,同时又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第四,发展先进文化同样有赖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如其他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做法,做到为我所用。
  2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25.民生问题
  “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困难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温家宝
  解析:这句话把中国当今社会本质揭示到极致的哲学高度。如果考试的话,容易结合哲学的“整体与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考核。“舰队”应该就是中国民生即中国“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航行最快的船只”,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舰队”永远是一个不可分割、不可分化,更不可分裂的整体,因此必然有一种所有“船只”都必须严格恪守“旗舰”控制下的“战略速度”。在这个“战略速度”下,各“船只”都必须受到和谐法则的制约;而在和谐法则的制约下,“最快的船只”必须学会惟“旗舰”意志是瞻;当然,尤其是“最慢的船只”不能脱离“战略速度”,更不能被遗弃到“舰队”行列之外。否则,“舰队”最后的结局是将被“快”船与“慢”船各自脱轨的“速度”撕裂。
  26.中共历届领导集体对台湾工作所恪守原则
  (1)一个中国原则;
  (2)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则;
  (3)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原则(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反对把台湾问题国际化,不需借助任何国际场合解决台湾问题);
  (4)坚持经济发展为重点。
  27.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建立国际新秩序,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共同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28.为什么要改善党的领导
  首先,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其次,是党内思想、组织、作风状况决定的;
  第三,这是对国内外经验教训的总结;
  第四,这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