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49
- 在线时间
- 3360 小时
- 精华
- 0
- UID
- 186629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2142
- 威望
- 49
- 金钱
- 5092
- 注册时间
- 2012-2-16
- UID
- 186629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2142
- 注册时间
- 2012-2-16
|
)报名即将开始,在历年报名火热、屡创纪录、引发社会关注的同时,很多同学还在各大论坛上热烈讨论要不要报名,报哪个专业的问题,很多人报名是为了谋求更好的未来,在功利心态的推动下,不少人抱着考考也无妨的心态,反正考上的概率很低,如果没考上也算对自己的想法有所交代。网上各种咨询的帖子也暴露了不少人的心态:“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有必要考研吗?” “犹豫要不要考研?”
大学本科的大量扩招让本科毕业生承担着极大的就业压力,为了逃避这种压力,考研成为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学生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选择考研,究竟是一种理性的进取还是一种盲目的逃避?针对这一现象,广西教育学院的梁秀清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考研应该基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并非所有专业都适合考研。
梁秀清副教授表示,如果考研是学生职业规划的一部分,那考研当然值得其付出心血;但是,如果学生选择考研仅为了逃避压力,那考研对其长远的发展就不见得有利了。当今的中国虽然在很多行业还是只看重学历,但在很多领域已经降低了对从业者学历的硬性要求,更加注重个人的真实能力。社会历练和读书深造这两者都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学生立志做有明确高学历要求的工作,读研是其必备的条件;如果学生立志在没有明显学历要求的行业就业,读研反会令其付出更大机会成本。
出于对基础理论的热爱或因为不可控的调剂,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读基础学科专业。而基础学科的就业率往往不尽如人意,考研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很有可能成为一场转机。
文科学生相比于理工科学生,在就业方面承担着更大的压力,读研是否会越读就业面越窄呢?浙江工业大学的汤智副教授认为,对于那些有学术追求的学生,可以继续选择基础学科专业作为自己深造的方向,如果能获得博士及博士以上的学位,就很有可能被国家的科研机构录用。而对于那些对学术研究不那么感兴趣,急于在硕士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不妨跨考有明确行业背景的相关专业。比如本科阶段读数学专业,研究生阶段读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后就比较好就业。
对于文科学生的考研,汤智持相似观点。他认为跨考像金融学、对外汉语等这些行业对接度高的专业,能为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小的便利,同时对那些有文科理论研究热情的学生,汤智副教授也鼓励他们在理论学科专业继续深造,以期进入相关学术机构。
其实,对于热衷于研究生的同学来说,大家不妨静下心来多想几个问题。比如为什么考研?考生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准确定位,发现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再去考虑报考专业。报一个自己想发展的且较为适合自己的专业,比起追逐所谓“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热门,或许要实际得多。
在考研大军中,有一类考生可以称为“名校一族”。这类考生非名校不报、非名校不考。他们中有的人明明可以上一个普通院校,但却选择再次考研;有的人为了考上心目中的名校,毕业后不找工作,已经成为专职考研一族多年;有的人为了考上名校的研究生,在大学期间不惜放弃兴趣爱好以及一切社会活动而专注于名校考研题的攻克......这种对名校的痴情可以用“名校情结”来形容。他们中理性一族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持是他们一考再考的重要原因。成功属于那些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
如果缺乏支撑自己考试的动力,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明晰的想法,对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不明确不自信,或者把考研当成一种谋求地位的考试,那么就请不要再热衷充当跟风的“分母”,或是感慨被沦为“炮灰”。至于那些把“考研”看做人生挑战的考生,觉得“当一次‘分母’,人生完整了”,那就好好认真地备考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