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82616
- 在线时间
- 3743 小时
- 精华
- 166
- UID
- 6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9226
- 威望
- 82616
- 金钱
- 83469
- 注册时间
- 2007-3-25
- UID
- 6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9226
- 注册时间
- 2007-3-25
|
14.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征。
公平不单是指经济公平,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在社会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比较接近而不过分悬殊;在法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权利与义务对称,人们的获得应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作出的贡献相一致;在伦理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
当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高度重视公平正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配的公平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问题,权利平等和司法公正主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如何,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2)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公平等同于绝对平均主义,一种是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去追求公平。我们应树立科学的公平观,看到公平具有的历史性和相对性。公平是历史的,是说公平总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的制度安排制约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公平实现的方式和手段都是不同的。公平是相对的,是说公平不是无条件的,它总是相对某种规则或相对某种不公平状况而言的,并不是否认差别,更不是绝对平均主义。
15.中国模式成功之奥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乃至有人认为中国模式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道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中国模式中蕴含着刚柔相济、执两用中的哲学智慧。
中国模式形成的30年,就是其经济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并不断增强弹性的30年,但在这个过程中,又始终没有失去其刚性。这个刚性就是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始终坚持,没有动摇。在坚持刚性的同时,又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其弹性或灵活性,这就是对基本路线的内容不断进行调整。比如,我们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进一步完善,把原来的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调整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指标;把“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标准由原来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调整为今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等。
就中国的经济模式来说,它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较好结合,是刚柔相济的典范。资本主义主要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推动经济,但由于市场机制过于灵活,因而很难避免经济危机。传统社会主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病,取消了市场经济,只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推动经济,但由于计划经济管得太死,很难使经济富有活力。实践证明,走两个极端都是不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超越了资本主义,又扬弃了传统社会主义;既实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又充分发挥市场的活力,使“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同时发挥作用。
就中国的政治模式而言,也具有刚柔相济的性质。资本主义普遍实行多党制,这种制度比较灵活,但却常常影响政治稳定,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引起政治动荡。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实行一党制,这在短期内比较稳定,但由于缺乏民主,最终会导致严重政治动荡甚至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则既吸取了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较苏联共产党的一党制更具政治弹性和政治包容度;既保持了政治秩序的稳定,又体现了广泛的民主,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不仅提供了宽松的执政环境,也积累了丰厚的政治和社会资源。
就中国的文化模式而言,它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同时允许和鼓励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也是相吻合的。中华文化之所以数千年来没有中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很少被动摇。同时,各种文化、各种宗教共同发展,和谐共存。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模式”)
所谓中国特色,以下三大特征值得关注:
立足中国国情,是中国特色的前提所在。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是缘于这么一个基本背景,中国的发展,既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超越阶段。中国的发展,既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与作用,更需要自身的独立自主、不懈努力。中国的发展,既需要借鉴、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又必须注重自身的历史与现实的诸多综合元素的影响。因此,立足中国国情,是中国特色的前置条件。
坚持中共领导,是中国特色的根本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振兴中华民族,是中国特色的目标所在。中国特色不是完全务虚的理念,中国特色应当有着自身的价值尺度与目标取向。以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国特色的方向所系、目标所在,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区域、阶层和政党组织,是一个能够凝聚和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创造性的宏大目标。
17.我国如何扩大内需 (本题重要)
(1)拉动农村消费:“十一五”期间,国家应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国家应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增加城镇中低居民收入:中低收入阶层是城镇居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不仅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医疗、教育、住房等消费正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即期消费造成“挤压”效应。城市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要增加居民收入,就必须提高城市中低收入者收入。“十一五”期间,国家应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
(3)完善社会保障缓解消费“后顾之忧”: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相当多的居民对未来预期不稳定,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行储蓄。国家应适当降低教育、医疗等公益部门的消费价格,采取措施控制其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对价格虚高、给民众基本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消费也应进行控制。努力使民众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4)改善消费环境保障老百姓安全消费:行业垄断、地区封锁、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等现象广泛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国家应继续加快流通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18.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问题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改造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