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2880
- 在线时间
- 32353 小时
- 精华
- 262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威望
- 12880
- 金钱
- 61261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前身是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体育教学部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的体育系,2015年9月30日经学校批准更名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并沿用至今。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教辅人员1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6人(15.4%)、副教授39人(37.5%)、讲师44人(42.3%)、助教5人(4.8%);具有博士学位者26人(25%)、硕士学位者54人(51.9%)、教师在读博士学位者4人;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含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9人。教辅人员中,有讲师3人、高级工5人、实验师7人和初级工1人。
目前,学院有兼职PI(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营养学专家David教授)教授1人,学科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其中1人为公共体育组副组长)、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4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组”评审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3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3人、全国化工行业群体先进个人1人;国际华人体育管理学会常务理事1人、亚洲健康运动学会理事1人、《JournalofGerontology:BiologicalSciences》杂志副主编1人、《IntegrativeZoology》编委1人、《亚洲健康运动杂志》编委1人;;国际荷球联合会委员1人、亚洲荷球联合会副秘书长1人、中国越野行走协会学校分会副主席1人;国家荷球队主教练1人、国际越野行走联合会国家级教练员1人、国际级裁判员2人、国家级裁判员9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常务理事1人、全国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研究会常务理事1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副秘书长1人、中国化工体协副主席1人、全国化工高校体协秘书长1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优秀教师6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河南省教学标兵5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3人;郑州市优秀教师2人、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13人等。
人才培养:学院现设有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和五个教研室,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和二级学科博士点(体育管理科学),以及体育硕士课程班,现有在校本科生600余人、全日制硕士生240余人、博士生21人(含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获批河南省教学质量工程4项。其中,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大学公共篮球》1项、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项(《大学健美操》和《荷球运动》)、河南省高校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程《大学体育》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郑州大学教学质量工程3项;郑州大学优秀教学团队2个。依托郑州大学的综合学科资源优势和学院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近2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毕业生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管理或其他行业领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科建设:学院现有体育教育(2003年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009年开设)两个本科专业,2004年体育学硕士授权点获批并招生首届硕士生。2009年体育教育专业获批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体育学一级硕士授权点,2012年体育学获批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19年获批二级博士授权点(体育管理科学)。同时,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开设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点,培养运动营养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17年4月,学院获批河南省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科进入C+类学科,并力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学科序列。
科学研究:自2010年至2019年7月,我院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项、省级项目76项、厅局级项目214项,科研经费累计到账1197余万元;出版著作、教材57部;发表SCI、EI和核心期刊论文131篇、一般期刊论文580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8项、厅局级科研奖励563项。现有郑州大学国际荷球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智力和发展性残疾分级评估与康复(运动)重点实验室、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等科研及实验平台。
国际交流:近年来,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成效显著,在创办国际会议、引进外国专家、国际科研合作、人才联合培养、公派留学访学等方面蓬勃开展。先后与韩国的龙仁大学、全北大学、启明大学、蔚山大学、檀国大学、岭南大学,俄罗斯的国立体育大学、人民友谊大学,英国的朴茨茅斯大学,爱尔兰的利莫瑞克大学等国家1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全面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博士联合培养方面成绩斐然,截止目前已经30余名毕业生分赴以上高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学院的国际合作交流层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公共体育:学院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保质保量完成7万多名在校大学生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等任务,着力推进大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通过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融合的教、学、练,使大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个体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
群体活动:积极贯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体活动效应显著,学校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的表彰。如,2017年第六次连续24年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第三次荣获全国学校体育最高奖“校长杯”,2014年荣获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高校荷球发展10周年突出贡献奖”,以及教育部“全国高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训练竞赛:坚持教体结合,积极探索优秀运动人才的发展和成长规律,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学校现有14支运动队,包括篮球、乒乓球、田径、网球、足球五支高水平运动队,以及学校特色运动项目队伍——中国国家荷球队,学校运动队多次参加国际、国家以及省市级重要赛事并获得优异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诸多项荣誉。特别是自2009年至2018年12月,学校运动队共获得获省级以上奖项1049项,其中洲际以上奖项14项、国家级奖项212项、省级奖项823项。目前,荷球和龙舟项目在全国居于领先位置,郑州大学荷球队领衔国家队获2017年第十届世界运动会第五名,创造了中国国家荷球队的历史最好成绩,目前中国国家荷球队参赛积分位居世界第四名;郑州大学龙舟队获得2018年首届世界冰上龙舟赛全国亚军,并以中国二队身份获三项世界第五名、一项世界第七名的骄人战绩,为郑州大学争了光、为河南添了彩、为自己扬了名;郑州大学排球队则同时获得了2018-2019年CUVA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阳光组)男、女亚军,创造河南省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赛事的历史最佳战绩。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表扬说,男女排球队双双获得全CUVA亚军开创了全国高校参赛的先河。
社会服务:学院秉承服务多元化社会需求的理念,不断扩大服务社会空间,多次承担省级以上各类重要体育赛事。近年来,先后承办了2019年“郑大杯”欧亚荷球对抗赛、2019年中国足球协会女子足球超级联赛(河南省高校首次承办的国家级女子足球超级联赛)、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部主任培训、2019年首届国际健康运动高峰论坛、2019首届郑州大学中韩体育学科博士论坛、2018年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学生组田径比赛暨河南省“王屋山杯”第二十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2018年“郑大杯”欧亚荷球锦标赛(我省高校举办的第一次世界性赛事)、2018年全国女子武术散打锦标赛暨第十八届亚运会武术比赛选拔赛、2017年首届荷球运动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峰论坛、2016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暨全国高校“校长杯”网球比赛、2015年第十七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西北赛区比赛、2014年中国荷球运动发展十周年系列活动等国际、国家和省级重大赛事及会议活动。
体育设施:依托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机遇,不断新建、改建和完善体育场馆及增添体育设施设备。目前,学校室内外各种体育场馆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现有5个综合体育馆、8个风雨田径场、5个游泳池、48块篮球场、23块排球场、17块(含室内2块)网球场、3块荷球场、142个乒乓球台以及32块羽毛球场等,基本满足了全校师生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科研、训练、竞赛和群体活动的需求。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目前,全院师生秉承“求是担当”的校训,坚持“厚德、博学、强体、创新”的院训,发扬“追求卓越”的郑大精神和“勿忘人民”的郑大情怀,紧紧抓住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机遇,以“创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为己任,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核心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和体育竞赛为两翼,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交流,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体育学科和体育学院,努力为学校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性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更新于2019年7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