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2880
- 在线时间
- 32353 小时
- 精华
- 262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威望
- 12880
- 金钱
- 61259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儿科学硕士点简介
一、学科概况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学院)小儿内科是河南省较早的双重重点学科,是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点,是河南省规模较大、专业设置较为齐全的省级儿科医疗、教学、培训和科研基地,承担着郑州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的儿科学教学任务和儿科进修医师的培养任务,为全省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儿童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学科于1995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998年被评为河南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2002年被评为河南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06年又荣获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拥有河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四个中心和一个新生儿脑损伤重点实验室。四个中心即:“河南省儿童重症救护中心”、“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专业人员培训中心”、“河南省儿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是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协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所在单位。
二、学术梯队与人才培养
学科人才济济,近些年通过加强自身培养,与国内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及出国深造等多种渠道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90人,医师52人,正副主任医师(教授)33人,副主任检验师1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28人,12人具有国外留学或培训经历。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郑州大学特聘教授1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目前学科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3人在国家级学术委员会任职: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朱长连博士于2006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河南省优秀专家、儿内科名誉主任栾斌教授于2007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委员,儿内科副主任徐发林博士于2011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委员。6人在省级学术委员会担任重要职务:朱长连教授任河南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栾斌教授河南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王军教授任河南省儿科学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理事会理事、河南省医院协会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贾天明教授任河南省儿科学会委员、省临床神经电生理学会委员、省抗癫痫专科分会副主委。王西阁教授任河南血液病学会委员、河南省实验血液学会委员。多人担任学术期刊编委职务:栾斌教授任《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朱长连教授任12家国际科技期刊的审稿人、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等5家杂志编委,贾天明教授任《中华儿科杂志》通讯编委、《国际儿科学杂志》编委;王西阁教授任《中国医药与临床研究》杂志编委。
学科近10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0余名,在读32名;共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在读8名。所毕业研究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专业设置及优势专业
学科拥有五个现代化的病区,住院床位235张,设有新生儿、呼吸、小儿神经及脑损伤早期干预、血液/肿瘤、心血管、肾脏、遗传代谢及内分泌等九个专业,其中新生儿/NICU、小儿急救/ PICU、呼吸、血液、小儿神经属于优势专业。 1.小儿急救专业:由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河南省儿童重症救护中心、河南省NICU网络中心是省小儿急救的龙头专业,拥有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配有长途转运救护车、Dragerbabylog8000常频和高频呼吸机、BridVIP-Ⅱ、BridVIP-Gold呼吸机、西门子servi呼吸机、德国产斯蒂芬无创式CPAP呼吸机、EAGLE-4000多功能监护议、Istar床边血气分析议、床边x光机、亚低温治疗仪等先进设备和仪器。近十年来多次成功的救治了四胞胎、五胞胎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小儿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据省内领先水平;创造了多起我国小儿急救史上的奇迹。
2.新生儿专业:近5年来本课题组有30余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Biology of the Neonate等国际杂志,SCI检索引用达300余次,最高单篇引用108次。基础研究方面成功建立了未成熟脑缺氧缺血脑损伤动物模型、LPS增敏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和宫内亚临床感染脑损伤模型,已在美国病理学杂志发表;在缺氧缺血脑损伤发病机理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首次证明了AIF参与了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死亡,AIF介导的脑损伤需要亲环蛋白A的共同参与;首次发现caspase-3与calpain两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存在相互关联;首次发现年龄不同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机制不同,首次发现新生儿期神经干细胞增生潜能低于青春期。在未成熟脑损伤的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临床研究方面,率先在国内开展全身亚低温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衍生物治疗足月儿及早产儿脑损伤,有效的降低了新生儿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率,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并已经通过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在全省推广。探索出了一套规范化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救治措施,抢救成功国内首例单胎出生体重仅700克的早产儿和省内首例全部存活的五胞胎,跟踪随访生长发育数年均处于正常水平。
3.小儿呼吸/哮喘专业:建立了儿科呼吸及哮喘重症监护病房、河南省首家小儿哮喘专科门诊、规范化的雾化治疗室、肺功能检测室、小儿变态反应治疗室。
开展了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率先在国内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儿童哮喘及其他喘息性疾病。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探索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方案,并系统地开展了硫酸镁治疗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基础研究方面成功制作了SD大鼠哮喘和气道重塑模型,开展了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炎性细胞变化的研究、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相互关系的研究、炎性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开展了支气管哮喘气管重塑的研究,该项研究在国内率先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气道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重要发现,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进一步将对哮喘发病中的炎性细胞作用机制及调控、气道重塑的形成及调控的临床干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和筛选。2009年与卫生部妇幼保健中心联合,率先在国内开展儿童哮喘基因检测及风险度评估的科研项目。
4.小儿神经专业:开展脑损伤的早期干预、癫痫、各种脑炎及瘫痪性疾病的诊治,拥有自己的脑电图室,配有常规脑电图仪一台,便携式床边脑电图仪一台,视频脑电图仪两台。采用国际上通行的现代物理治疗理念和训练手段并配合应用药物使中重度脑损伤的脑瘫及智力障碍等后遗症率明显下降。率先开展了电刺激促进脑损伤修复机制的系统研究,包括脑损伤后神经代谢的研究、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机制的研究、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脑损伤后神经元突触再生的研究以及神经损伤后超微机构的研究。并开展了新生儿脑损伤后系统干预和癫痫的缝隙连接蛋白方面的系列研究。
5.小儿血液/肿瘤专业:是儿内科的传统优势专业,开展了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骨髓腔注射法及脐血浆配合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新技术,对白血病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及基因学诊断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小儿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ITP动物模型的建立、儿童再障发病的免疫机制、造血干细胞受体基因、铁剥夺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6.NICU网络建设:在河南省卫生厅的直接领导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NICU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圆满完成了“网络”建设第2周期计划,已经于2011年启动第3周期建设方案。截至目前,全省18个市、2/3多的县级医院进入了NICU网络,其中大多数网络医院建立了规范的NICU专业。网络建设至今,全省经过NICU专业知识技术培训人员约3000人。NICU网络建设,为我省率先在全国建立规范化的NICU队伍开了先例,极大的促进了河南省NICU专业的发展,为我省实现《2001-2010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中的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目标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四、科研成就
近5年来,学科在科研和学术方面硕果累累,奠定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部分专业与国际接轨。先后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及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人事部、教育部、河南省重大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等三十余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卫生部疾控中心合作项目1项,卫生部行业建设专项基金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十余项,推广科研项目4项。近5年在国际和国家级等医学期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252篇,其中SCI收录40篇,影响因子最高的为17.46,单篇引用最高达174次。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英文专著3部。主编医学高等院校《儿科学》教材一部。
五、学术交流
学科注重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2006年成功组织了由国际继续教育组织主办,河南省医学会承办的首届郑州国际神经科学会议。连续组织了由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瑞典歌德堡大学、卫生部新生儿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07、2009、2011年三届国际新生儿学术论坛,协办2008年欧盟首届全球围产与新生儿国际学术会议。10多年来每年进行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医护人员培训和上岗认证培训。连续举办10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预后评估与早期干预培训班”、“新生儿重症救护技术” 和“儿童喘息性疾病及哮喘规范防治培训班”。在新生儿脑损伤的研究水平方面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在新生儿亚低温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得到国际认可并被纳入国际亚低温治疗网络。与瑞典哥德大学围产医学中心、皇后儿童医院、诺贝尔奖神经科学系及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建立了稳定的有关新生儿脑损伤的科研协作、人才培养和人员交流关系,并与德国、法国、美国和丹麦的科学家建立有科研协作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