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围绕"导"与"学"深化研究生教改 2014年02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基础研究创新人才从何而来——中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创新采访纪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研究生在接受该校董振超教授(右二)的指导。 李博 摄
当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花落研究“上帝粒子”多年的恩格勒和希格斯时,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发现这一粒子的过程中,12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参与其中并做出贡献。2011年,中美印三国科学家烹制宇宙大爆炸“夸克汤”荣膺世界物理学十大进展之一,确定从普通物质到夸克物质的相变温度的,也是中国科大的博士生,名叫罗晓峰。
在国际顶尖科研舞台“亮剑”,对很多中国科大研究生来说并不陌生:博士生在《科学》、《自然》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17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研究生与导师合作完成的重大成果数次入选“世界科技十大进展”、“国内十大科技进展”、“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近5年来,中国科大在校研究生在科研创新上取得的成绩,从一个侧面凸显了该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
作为被批准创办中国首个研究生院的高校,中国科大一直以基础研究类创新人才培养闻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该校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以适应国际科研领域对基础研究类创新人才的需求?记者日前走进中国科大,一探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