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82616
- 在线时间
- 3743 小时
- 精华
- 166
- UID
- 6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9226
- 威望
- 82616
- 金钱
- 83469
- 注册时间
- 2007-3-25
- UID
- 6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9226
- 注册时间
- 2007-3-25
|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5日)起开始网上预报名,这也意味着明年的考研大战已提前拉开战幕。然而记者注意到,眼下的考研学生除了人数特别多之外,还出现了青睐名校、崇尚热门专业、紧盯北上广等大城市以及考研为就业的功利化倾向。(据2011年9月25日 中国之声《央广新闻》)
上大学大众化了,大学生不稀罕了,考研(论坛) 读博升温了。今年全国高考(微博)录取率达到了72.3%,上大学成为大众化的选择,这也说明今后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因此用更高的学历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日益成为众多大学生的新选择。2010年考研的报名人数是140万,2011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151.2万人。2012年的数字将达到多少,目前还不得而知,但种种迹象表明,考研大军依旧浩浩荡荡。而随着“考研族”日渐庞大,到发达城市、考名校、上热门专业,自然成为许多大学生保持较高就业优势的不二选择。这种功利化的选择,既实出无奈,也令人担忧。
2012年研究生高校招生网上咨询活动9月中旬举行。据《北京考试报》记者说,在咨询活动中的2个多小时时间里,一般北大、清华、人大、师大都是100多条左右的咨询量,北交大、北航、北理工、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等高校受理的考生咨询数量也较多。但北京一些科研院所接收到的网上咨询量却相对较少,有的研究院所甚至没有考生咨询,受到冷遇。
一方面,考研大军在壮大,并且向发达城市靠拢,考名校、上热门专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另一方面,一些科研院所报考人数减少,甚至无人问津。对于大学生保持较高就业优势的这个不二选择,究其原由只有一个:这是社会功利化和教育功利化的必然结果。可以说,在这种考研热的背后,交织着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共同推波助澜的手。
功利化的社会必然产生功利化的教育,功利化的教育必然培育出功利化的学生。教育功利化造成了学校商业化、学历市场化、学位商品化、学识泡沫化,这是教育界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如今,公众的偶像不再是英雄模范、专家学者、伟人领袖,而是商业家、企业家、股神,甚至超女、快男,芙蓉姐姐。专家教授们津津乐道的是如何成为公众人物,如何获得有利益的大课题,如何能挤上“百家讲堂”。学生们以名利为终极目标,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总希望找秘诀、走捷径,早日功成名就。从“被就业”牵扯出的高校就业率造假,到各种大学排行榜背后的利益链条,到号称“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的教授,再到“生源崇拜”中的“招生掐架”,这种种事件,都闪烁着教育功利化的印迹。
考研的功利化倾向令人堪忧,一者,研究生教育质量不保。研究生数量剧增,势必对导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和考验,高校都准备好了吗?我看未必。据说,有的导师一人要带十几个硕士和几个博士,由于导师身负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多重任务,根本无暇顾及带学生,一个学期里与学生见不上几次面,更没有整块的辅导时间。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已广受社会舆论诟病:博士生相当于本科生,硕士生相当于大专生,研究生质量在打折。二者,考生热衷于发达城市、考名校、上热门专业,势必会导致教学资源、培养方向、培训对象、供需关系等方面的失衡和浪费。再者,考生都不愿意报考科研院所,从事基础性的、尖端性、前沿性的科研工作,那么如何确保国家的重点科研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其实,在基础科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和创新的价值、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需要科研工作者始终保持一种淡定的心态,摒弃名缰利绊,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甘于坐冷板凳,永远执着的探索。屠呦呦就是典型的例证,这位以往并不为人熟知的81岁女药学家,近日因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国际上公认仅次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奖,而走进公众视野。正是昔日的默默无闻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温总理曾深刻指出:“大学功利化,什么都与钱挂钩?这是个要命问题”,高校培养的学生,首先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强烈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所以,马克·吐温才说:“大学不光培养人才,也培养蠢才。”这一点值得高校警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