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查看: 16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政治复习方法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升级  25.26%

UID
42129
性别
保密
帖子
16
注册时间
2009-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3 15:12: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政治理论的内容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它的理论性,在考研政治试卷涉及的各个学科中,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之间一般都存在着比较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另一个是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所谓一般性,即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其本身就是现实生活的抽象,既是社会现实的高度概括,又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许多理论内容常常为广大的社会公众所接触,不论是对是错,人人都有自己对于这些内容的基本认识,几乎达到了一个“凡有井水处,皆可谈论马克思主义”的地步,而所谓特殊性,则又表明政治理论的许多概念,许多基本原理都有特定的基本含义,而且,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中,相同的文字所表达的概念有时也往往并不相同。没有一番真正的功夫,是不可能真正达到理解和应用的水平的。
当然,我们并没有必要达到专业水平的必要,我们的目的首先是进行政治理论的考试。所以既考虑到上述两个特点,又针对当前考试的需要,再结合考试进行能力转向以来,政治理论考试本身具有的新的特点,我们应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其一,首先,在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分析》的要点找出考查的基本点。并结合对于命题规律的把握初步分清考试点与非考试点,考试中的重点与非重点、难点与非难点、已考点与未考点、热点与非热点以及新增点。但是,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这绝对并不是说确定为非考点的内容不用学习,更不是说这一环节要等到新的大纲以后才能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也必须及早动手的道理我们已经讲了多次,这里之所以连新增点也放进第一个环节,并不是说这是整个政治理论学习的起点,而是说,政治理论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形循环,找点,只是每一个循环的起点。我们不仅在大纲没有出版之前就开始依据旧大纲找点,不然,新大纲出版后你就找不到新增点,甚至不懂得怎样找点,或者,即便找了点,也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意义;而且我们还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找点,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找点,直到最后,我们没有大纲也能找点,因为,可以说,将来的一天,大纲的制定者一定会出现在我们中间,至少,那时你大概总不能还按照大纲找点,所以,这里进一步强调找点的目的,实在是要特别提醒大家,最主要的找点的依据,最终其实是社会现实。你说06年为什么最后一题会以整个人类为考查的主体?是大纲中找出来来的吗?大纲虽然增加了“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但是《考试分析》也仅仅提到“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素,它的能力结构包括人本身的自然力、智力和情感意志力,其社会结构由个人、集团、社会和人类四种形式”;《大纲解析》的相关内容则基本相似,更详细的教材的解析则指出“至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人类主体”。显然,这些角度无法引起命题者的兴趣。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命题者眼前一亮,创造出了自己的又一杰作呢?可能读者一定会注意到形势政策方面还有一题,那就是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提出了共建和谐世界的发展理念,而这一讲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样,结合和谐社会建设也必须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推而广之,选择这样一个角度,命制这样一道试题,难道不是最为恰当的选择吗?
其二,要注意对各个学科中各章节所阐述的基本理论、概念、范畴、规律和观点的全面系统把握。由于政治学科自身的理论性比较强,概念、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比较紧密,考生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有关的知识点。这不仅是因为在每年政治的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直接考查基本概念、范畴和规律;甚至某些主观性试题的回答,也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基础,要求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去分析说明现实的现象和问题。而且是因为这些基本的内容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材料,没有这些基本内容自然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这样,自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首先理解这些基本知识才能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这些基本知识的理解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中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却恰恰是学习理论知识的不二法门。也正是人类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深入,螺旋式上升的体现。从阅读学的角度考虑,一般人往往认为,阅读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而实际上,阅读首先必须有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倾吐,你越是可以有所倾吐、越是倾吐的顺利,你往往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吸收的更多。这也正是为什么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往往有所不同。因为,事实上,通过学习,你已经发展为一个新的认识主体,而在新的认识环境中,原来的认识对象,也自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认识的辩证法。所以,对于政治理论的知识内容的学习,考生朋友自然应该按照认识过程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模式进行不断深入的学习。
显而易见,对于基本的、尤其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畴和规律掌握必须是首先要做的事情,但是,这里的掌握,绝对不是简单的朗读、记忆。将考研政治完全等同于记诵之学的方法不仅已经完全不能应付基本的考试需要,而且,在本身就是对于学习内容的极大讽刺。“要想背,先得会”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才是简洁而朴素的真理。表面上看,“要想背,先得会”的道理似乎又是一个悖论。不少人觉得,一方面,先要会了才能背;另一方面,书一离开视野即口不能言怎能算会?于是先背下再说。殊不知这正是不得法的开端。“背”政治不是背诗,也不是背圆周率那样的东西。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它自己的理论体系。对于有理论系统的东西偏偏不按照其理论系统去理解它,那就只能是倒行逆施,结果绝不是事倍功半的问题,而是根本莫明其妙,如坠云里雾中。最后只能落得个生吞活剥,仓促上阵。而这“会”的含义,首先是包括必须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即不仅要知道概念、规律本身的含义,还要进一步把握这些概念、规律本身的来龙去脉,了解这些概念、范畴、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而对于基本概念、范畴而言,就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概念、范畴的表达形式,这应该进行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要注意表达的基本结构,找出内容,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第二,是概念、范畴划分的标准或依据,这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三,是概念、范畴的内涵和外延,这要明白其所包含的内容有几点,其所指向的事物有哪些;第四,是概念、范畴与相关概念、范畴的区别,这要结合以上的内容去理解,要注意区别的性质、内容和层次,同时注意其区别的方法和意义;第五,是概念、范畴与相关概念、范畴的联系,这和区别具有同样的要求,但必须明白区别其实也是联系的一种方式;第六,是概念、范畴在整个学科或者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这必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科学的理性认识。这样,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基本概念、范畴的把握就又可以有以下的几个层面:
第一层面,单个的“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第二层面,同一章节内相关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是考研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部分。这里仅以“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为例,广大考生除了把握这些概念的准确定义外,还应把握以下三点。
首先,按照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任何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我国现阶段对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租实行收费制度,正是地租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其次,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都是从理论上概括的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其中前两种是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至于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则是相对于农业地租而言的,都属于现实经济生活中具体的地租。应当明确,在任何一种具体的地租中(农业地租、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都必然包含绝对地租;若租种的是优等地或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除须交纳绝对地租外,还要交纳级差地租;若租种的是带垄断性质的稀缺的特优地,除交纳前两种地租外,还要交纳垄断地租。
最后,要注意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各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来源于剩余价值,但其实质都是超额利润,即剩余价值中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部分才是地租。
第三层面,不同章节中相关基本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例如:简单商品经济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联系与区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两种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的联系与区别;职能资本与非职能资本的划分及其两者在收益上的差别;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对各部门、同一部门内各企业利润率水平的不同影响等等,都是需要认真把握和深入理解的。
至于规律和原理,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种联系,所以除了要掌握其中的概念,范畴并按照学习概念、范畴的基本方法进行学习之外,必须首先分析其体现的各种联系,层层剖析其基本内容,切实把握其本质,并按照真理的绝对性和具体性的分析认真考察其产生的逻辑背景,适用的范围、时间和条件,理解其价值和意义,继而进行理论内容和实际的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问题以至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最终达到灵活运用。为此,在读书时,每学习一个问题或原理,就必须注意处理两个关系。一是要注意体会原理和论点的关系及各个论点的相互关系。二是要处理好每个论点与论证、论据的关系。前者久为人所熟悉。但后者怎样处理,常常不被注意。其实,这正是复习政治大有文章的地方。不问巨细地全盘掌握,费力甚多,考试中未必得心应手;而复习中注意消化和扬弃论据,突出论点。在考场上却能临机应变,左右逢源。对此,虽则上过考场后人人心中有数,但真正有意义的却是未雨绸缪。具体地说,在复习中,对于论点以下的内容,“心知其意”即可,不宜作为记忆的内容。对于论点,一定要层层系统化。须知,原理和论点才是考试阅卷的“采分点”,若能从目录层层落实至论点,则体系自成,高分自然在握。
其三,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也是两个层次进行学习,一个方面,整个政治理论本身就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领域,不同地点,不同时代的具体应用和发展,而且,这些理论内容又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因而,其理论内容必然能够在相关学科,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找到根本的理论依据,同时各个学科的相关内容又往往能够互相提供合理的解释或补充。所以,有意识地从这个方面人手,显然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学习,进而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达到运用的灵活。另一方面,近年来考研政治试卷命题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往往给出一个或几个材料或观点,要求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别加以分析和说明,或者,对于同一问题往往涉及不同学科的综合,考生只有在日常学习中重视了不同学科的联系和综合,才能成功应对这一命题趋势。例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有关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的部分有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一般的联系,而是互相连通,基本一致。
其四,要进行一定题量试题的练习。复习到一定阶段,就应该进行解题练习了。手头没有试题的朋友,可以去ks.examda.com这个网站看看.而过早地强调“解题”甚至过早“押题”却是空中楼阁,有一种片面性就是对“应试技巧”的迷信,以为掌握了个别的几招就能拿到一大片分数。实际上,练习对于考生也可以算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而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则是这种进行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所以,其必然是要以起码的基本功为基础的,这也正是我们何以强调要学习到一定的阶段才能进行练习的依据。而同时,解题练习本身又有进行实践,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能力的作用,是为考试增添胜算的重要砝码。所以对待练习,又必须按照学习的目的,练习的性质加以科学的把握,不可埋头做题,更不能搞“题海”战术。
一般而言,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学习真题之外(我们已经说明,学习真题不同与做题),结合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短、任务重的特点,可以将练习分为性质不同的两步进行。
第一阶段的解题练习,是在经过一段复习,对于理论内容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验证学习效果,发现漏洞,暴露理解误区,查漏补缺的目的而进行的解题练习。既可以按章节分散进行,也可以相对集中。这一阶段,可以利用的练习题较多,但一定要使用近年来的真题加以校正,而所谓校正,一者自然是看练习的题目是否符合真题的要求和特点,二者实际是要注意自己的学习和真题之间的距离。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由于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命题本身发生的能力转向和形式方面的变化,练习题若想达到理想的信度、效度是很不容易的,要求出题者有相当水平,这当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尤其哲学学科,由于其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内容的极大普遍性,其情况就更是如此。即使是真题也偶见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但真题毕竟真实反映了考点、难度和命题角度、命题趋势变化等重要信息。这对于保证复习效果是不可或缺的。惟真题数量有限,所以要科学利用,如果学习真题之时,已经将真题的答案进行了了解,考生自己也就不妨结合教材自己搞一套真题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于理论学习的程度。不过,这必须考虑自己的时间,可以只分析03年以后的真题。
第二阶段的解题练习可以安排在复习的后期进行。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变应变”的要求,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增强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各种答题方法。次数不必多,题量不求大。这时的目的性应该单纯而明确,就是实战练习。练习本身的重点不完全在于检验已经掌握的理论,而在于体会面对题目形成思路、组织答案的感觉,以便在后一阶段的复习中大面积激活已经掌握到一定程度的知识内容,形成解题能力。
但是,无论任何练习都必须搞清做得对、错和全面、片面的理由并及时纠正错题,否则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提倡做题要在一定数量上的精练,这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数量上的要求,以覆盖考试重点为标准的前提下题量量越少越好;二是质量上的要求,就是做每一题都要明确:此题考什么?是如何考的?考这个题的理由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题?
当然,以上的各个环节既不是截然分开的,也未必要前后相继,是可以交叉、组合并必须结合学习情况进行螺旋式的循环的;以上的方法和步骤更并非舍此必败的不变公式,但是,如果能够结合考试的能力要求,辅以周密的学习计划,大略行之,便能掌握考研复习的主动权,走进胜利的门槛。当然,不付诸行动或者不能付诸行动的仍然是个例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