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3000
- 在线时间
- 7 小时
- 精华
- 7
- UID
- 1512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157
- 威望
- 3000
- 金钱
- 873
- 注册时间
- 2007-5-16
升级 0% - UID
- 1512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157
- 注册时间
- 2007-5-16
|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政策问题的性质
㈠传统的政策分析学者通常将公共问题视为封闭问题(Close-ended Problem)或第一类问题(First Type Problem),或称之为“温顺的问题”(Tame Problem)。学者李特尔(Rettle,1972)认为,这类问题具有下列特征:
有明确的问题形成与界定;
问题解决阶段可以明确划分;
解决问题的答案可加以考验,故能分辨出解决方案的对与错;
能针对任何问题找到最后的答案,问题解决过程可以找到确定的结束点;
可以列举所有解决方案;
可以针对应然与实然间的差距进行清晰的诠释;
每个问题皆能从现实世界中加以抽离,并予以解决;
每个问题都能有明确的、可以认定的与自然的分析形式;
温顺的问题可以复制;
纵使解决问题会得到某些人的欢呼,但当问题解决失效,则没有人需要负责。
㈡政策分析学者邓恩(Dunn,1994)认为,当代的政策问题的性质有下列特征:
互赖性(Interdependence)。
主观性(Subjectivity)。
人为性(Artificiality)。
动态性(Dynamics)。
㈢当代政策科学家对政策问题的认定,许多学者认为是一种开放型问题(Open-ended Problem)、复杂的问题(Complex Problem)或是“恶劣的问题”(Wicked Problem)。学者李特尔(Rittle,1972)认为这类问题的特征为:
没有明确的问题形成与界定;
问题形成即是解决问题方案的分析,了解问题就是解决问题;
没有单一的标准能分辨出解决方案的对与错;
恶劣的问题没有停止的规则;
无法列举所有操作解决方案的名单;
应然与实然间的差距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诠释;
每一个问题欠缺明确的与自然的分析层次;
每一个问题必须是一箭中矢的运作,没有尝试错误的机会;
问题是独特的,无法复制的;
解决问题者没有错误的权利。
政策问题建构的方法
1、政策问题建构的四种分析方法:
⑴问题感知(Problem Sensing)
⑵问题搜索(Problem Search)
⑶问题界定(Problem Definition)
⑷问题陈述(Problem Specification)
2、政策问题建构的四种实质内涵:
①问题情境
②后设问题(Meta-problem)
③实质问题(Substantive Problem )
④形式问题(Formal Problem)
3、问题建构的程序:
ⅰ、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此阶段的目标是企图发现政策科学利害关系人所共同感受到的问题情境形态。
ⅱ、以“问题搜索”认定“后设问题”
此阶段是以公共政策概念诠释问题情境,使之成为政策分析家所能处理的后设问题。
ⅲ、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此阶段系以专业知识来判断究竟该问题是属于哪一政策领域,并以该领域的概念构架来进行分析。
ⅳ、以“问题陈述”建立“形式问题”
此阶段须以建构语言的方式,将实质问题转化为以数学语句或专业术语为表达方式的形式问题,但这种建构语句的形式必须明确反映政策问题本身的实质。
4、问题建构过程中的“第三类型错误”
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
政策问题诊断误差可能的九个来源(Grover Starling,1988):
1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2意识形态(Ideology)
3无知(Ignorance)
4信息太多(Babel)
5噪音干扰(Noise)
6时间落差(Lag)
7逃避问题(Avoidance)
8隐蔽问题(Masking Problem)
9虚假问题(Pseudo-proble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