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29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实习

Rank: 1

升级  0%

UID
253741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毕业学校
新乡学院
报考院系
法学院
帖子
37
注册时间
2013-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5 10:35:5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
  “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
  摘自习近平重要讲话(2016年6月5日)
  材料2
  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
  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并讲话。
  2015年3月,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5年5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对欧亚三国的访问,首站抵达哈萨克斯坦。此次访哈可视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落实之旅,将进一步助推“一带一路”的建设。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摘自《新华网》2016年9月4日
  材料3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摘自《新华网》2016年10月11日
  请回答:
  (1)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有何意义?
  (2)简述“中国危胁论”提出的背景及实质。
  (3)简述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并简析“中国威胁论”。
  【参考答案】
  (1)“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提出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能够促进我国全方位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意义主要在于:
  第一,在政治方面,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加强友好对话与磋商,积极推动交流合作机制形成。古丝绸之路蕴含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将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促进不同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的国家之间开展对话合作。
  第二,在经济方面,有利于促进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一带一路”主张打通陆海战略通道,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有利于从根本上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纠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后危机时代”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思维,确立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多样性的合作新模式。
  第三,在文化方面,有利于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是不同文明交流、发展的纽带,有利于充分发掘不同文化的内涵,在区域合作中不断使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找到相互认同的基础,在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实现密切的人文合作。
  (2)“中国危胁论”提出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冷战结束,但是冷战思维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由于美国的超强和独霸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美国右翼的冷战思维。这种冷战思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就是以某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为假想敌人,通过经济、政治、军事、技术、文化的各种手段,企图实现新的战略围堵和遏制。随着美俄关系的实质性调整,中国越来越被美国右翼势力视为除恐怖主义和“邪恶轴心”之外最主要的“潜在对手”。可见,散布“中国威胁论”的本质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这种新的冷战思维与旧的冷战思维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多地依赖经济、技术和文化手段,军事手段则由“矛”转变为“盾”,有形的军事结盟退居于无形的信息网络之后,攻心之战甚于攻城之战。实际上不是中国威胁别国,而是中国被别国威胁。最努力地宣传中国威胁论的国家却是世界上经济开支最大、销售军火最多,在世界各地军事基地最广泛,干涉别国内政次数最多的国家——美国。美国为了对中国实行新的遏制政策,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实施遏制政策。
  (3)中国和平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主要有:第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稳定、繁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永远不称霸,不谋求势力范围。第三,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反华势力妖魔化中国的观点,其目的:一是为西方国家威胁和干涉中国内政制造舆论;二是制造紧张气氛,为某些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寻找依据。它企图通过制造、散布对中国的不信任情绪,来达到阻止中国发展,甚至削弱、分裂中国的目的。
  “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一个国家对于世界和平是否构成威胁,并不在于它的国家是否强大,而在于它奉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的共同呼唤,主要的原因有:
  第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要求。世界已经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紧跟世界进步潮流的正确选择。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发展和崛起不可能、也不允许走侵略、扩张的道路,只能坚持走和平的发展道路。
  第三,优秀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和谐,同舟共济,和平共处;强调求同存异、和谐共存,相互借鉴,而不是非此即彼,更不是你死我活。
  第四,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我国总体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