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15

主题

0

好友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升级  76.67%

UID
247392
性别
保密
帖子
41
注册时间
2012-9-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5 09:44:5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马原: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强大的生命力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由理论本性决定、由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是否站在广大人民根本立场上是试金石。
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6、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谁为第一性——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是否具有同一性——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8、运动和物质密不可分:
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9、运动和静止——无条件和有条件、绝对和相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0、时空与物质运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时空具有绝对性、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
11、意识是人对物质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意识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主体反映能力有差异,但都具有客观的根源;
意识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虚幻歪曲的反映。
12、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13、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方法论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遵循客观规律;从而社会的发展既要合乎主观目的,又要合乎规律;从而人和自然相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14、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直接现实性、能动创造性、社会历史性。
15、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整个物质世界处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之中。
16、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特点。
17、联系的意义:当代中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8、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在种种联系中把握决定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19、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0、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1、方法论意义:我们要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结合,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要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2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
2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任何事物发展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双赢共赢。
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面对任何事物都是面对矛盾去分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同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6、个性包含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也离不开共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7、方法论意义——把握矛盾辩证法的关键;认识事物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28、主次矛盾关系方法论——面对事物诸多矛盾,善于抓主要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抓中心环节。
29、矛盾主次方面方法论——面对事物矛盾双方要抓矛盾主要方面;面对事物抓本质、面对形势抓主流。
30、任何事物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自我否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31、否定之否定规律:
内容上——揭示了任何事物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自我否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形式上——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2、五对范畴:
原因和结果——把握因果关系的客观必然性,使得实践具有预见性。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现象和本质——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
必然和偶然——把握事物必然性,重视偶然性的作用。
可能和现实——创造条件使可能性变为现实。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起决定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观点)——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4、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35、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分析矛盾特殊性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36、真理——主观与客观相一致。
37、真理发展规律——真理是在与谬误的相对中而存在、相斗争中而发展的。
38、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毛中特: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依据: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农民占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革命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统治薄弱的环节。
现实可能性:
客观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根本原因);
国民革命政治影响存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主观原因——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最主要原因)。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有革命要求;中国革命内部存在激烈矛盾。
统一战线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原则
统一战线根本问题——领导权问题
统一战线基础——工农联盟
统一战线基本力量——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
是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为中国发展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基础。
4、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7、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8、依法治国的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各项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9、依法治国重要意义——是党执政方式重大转变、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扩大对外开发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10、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
1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2、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是中华民族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14、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养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发展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必要性——是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重要标志、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8、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近代史: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具有空想性质)                       
4、辛亥革命

历史意义:

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ZF,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解放;促进社会经济、思想发生积极变化,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沉重打击侵略者在华势力。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组织涣散、轻视群众、没有真正的革命军队。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方案不能救中国,中国人应进行新的探索,谋求新的出路。
5、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新的前途和新的革命方法。
6、大革命失败原因:
客观——反革命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出现严重动摇;
主观——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共产国际的干预。
教训:
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革命战线、无产阶级领导权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斗争形式主要是武装斗争、还应加强共产党
在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8、土地革命中阶级路线和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9、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0、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政治上,三三制;经济上,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11、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形成。
1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原因——帝国主义不允许、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国民党反动派不允许。
13、中国革命
胜利原因: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主要力量,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共产国际支持。
基本经验(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4、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农业——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实行由低到高的互助组织形式、采取自愿互利和典型示范原则。
手工业——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到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标志——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确立主体地位。
16、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进、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总体小康。

思修法基:

1、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时代精神——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3、时代精神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4、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必要——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一项基本道德准则,也是道德里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8、个人品德对社会的作用:对社会道德发展变革产生重要推动作用、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依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3

主题

0

好友

4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升级  76.33%

UID
241791
性别
保密
帖子
40
注册时间
2012-8-19
2#
发表于 2012-11-25 09:53:37 |只看该作者
也不错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