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3000
- 在线时间
- 139 小时
- 精华
- 6
- UID
- 76
- 性别
- 男
- 帖子
- 752
- 威望
- 3000
- 金钱
- 1899
- 注册时间
- 2007-3-28
升级 0% - UID
- 76
- 性别
- 男
- 帖子
- 752
- 注册时间
- 2007-3-28
|
一、开封篇
郑汴快速路修通,不少人兴高采烈,以为开封的复兴之机已经降临。殊不知,在没有搞清楚到底是一根输血管还是吸血管的时候,就将再生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条路上,岂不荒唐可笑? 需知开封至郑州的交通本来并不落后,铁路、公路、高速在内,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因此,开封的落后并不在于缺少一条快速路,也不是修这么一条路就可以解决问题。郑汴快速路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开封,不是郑州,而是中牟。将自己落后的原因归咎于交通,将暴富的希望寄托于所谓的城际公交——这难道不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之小市民心理的彻底体现?
开封之病,其病在心。不在物质,而在精神,在于人的素质,在于文化,在于体制,在于观念,在于整个城市的死气沉沉。
二、河大篇
河大现状,令人感叹:郑州大学,羽翼渐丰,挟我省唯一211工程院校之名,盘踞省会,处处挤压河大之生存空间,一校独大之势渐成,;河南理工大学借升格之机,大肆招兵买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且原有工科优势明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备受重视;河南师范大学亦大力发展理工科,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面超越河大;河南财经学院即将合并升格财经政法大学,依靠热门专业,发展迅猛……,面对一群虎狼之师,河大可谓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老大地位早已不保,老二位置也已岌岌可危。这几年虽有发展,但仍步履蹒跚。人们不禁怨声载道,发出一声疑问:百年河大,你向何处去?
答案很简单:何处有生机活力,就向何处去;何处有明天,就向何处去!
河大想发展,必须“去开封化”,告别只有过去、没有明天的城市,奔向二十一世纪!人们狂热,“郑汴已经一体了!”但是,开封毕竟不是郑州。郑州虽然在全国也排不上号,但在河南是毫无疑问的发达地区,它攫取着全国各地的资金、人才,向外辐射着自己的热度和能量。焦作、新乡、洛阳纷纷吸收着,生长着……。但开封是个例外。它离郑州最近,但又最远。它就像一颗顽固不化的石头,在阴暗的角落,仇视着日新月异的其他城市,拒绝任何现代化的改变。世界上最讨厌郑州的一群人,恐怕就是某些开封人了。他们在各种场合,向这个身边迅速崛起的庞然大物,抛洒着最恶毒的诅咒,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上,继续着自己的阿Q美梦:“郑州,洛阳,焦作,安阳……你们算什么?老子先前比你们阔得多啦!”这种阿Q心态和这座城市的性格难道没有关系吗?
不错,开封以前是河南省省会,河大曾得益于此。但今天开封每况愈下,带给河大的更多是痛苦,无奈,悲哀。河南大学,难道就要带着数千教师和数万学生和这座城市一起殉葬,化为地下泥沙掩埋的废墟和白骨,被后人唏嘘凭吊吗?识时务者为俊杰!河大发展更要与时俱进。要发展,就必须“去开封化”!
西谚有云:打不过你的敌人,就加入他。
河大的发展应该向郑州靠拢,向现代化靠拢,向现代的思想、观念、意识靠拢!
方向正西!
三、举措篇
痛定思痛,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
首先,要仔细盘算自己的家底,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我们会发现,身边的资源实在匮乏的可怜。除了土地之外,自顾不暇的开封已经无法提供一所现代化大学所需要的资源了(事实上,土地在经济落后地区本来不具有太多价值,并且已经成为吞噬无数资金的、腐蚀无数干部的巨大黑洞,因此与其说是资源不如说是陷阱)。经济、信息、就业机会、环境、学术交流、科技水平、工资待遇、文化设施……一切的一切,几乎都等于零。我们不得不惊讶,在如此羸弱的肌体上,河大是怎样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离开了城市的发展,大学的发展无从谈起,这是中国冰冷的现实!幼儿的躯体上,撑不起硕大的头颅!为了发展,必须西进!
以下略举几条设想,以期抛砖引玉:
1、文化上的“去开封化”。除了利用开封本地之自然资源(如食物水源)外,尽量少受开封市民文化意识之沾染。开封文化本质为一种乡镇享乐文化,特征是:喜饮食、休闲、享受,以提笼架鸟,斗狗斗鸡为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以享受低保为荣,人际关系复杂,喜内耗,妄自尊大,闭目塞听,拒绝新鲜事物。处处与苦干、实干、创业奋斗之河大精神不符。河大应积极建设文明、民主、健康、实干的现代文化。
2、空间上的“去开封化”。学校应放下老校的架子,与省会高校加强联络沟通,积极参与郑州高校的各项活动,真正融入省会高校的圈子。由于新校区建设已成事实,河大主体部分在开封已经不可更改,大规模迁校已不可能。因此,可以采用“开封校区收缩稳定,郑州校区扩张发展”的策略,充分利用郑州分校。河大将人民武装学院放在郑州分校,实为极大之浪费。可将研究生院、理工科之重点实验室、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河大之精华部分整体搬迁至郑州分校,一方面购买附近地块以扩充校区,一方面充分利用有限地皮建设高层建筑,力争理工科博硕士研究生都可容纳上课。此举不仅可以在敌占区打下一颗钉子,以图日后逐渐蚕食扩张,而且可以给外界造成“河南大学在郑州”之良好印象,充分利用省会优势吸引人才,更也可向全省人民显示与郑大一较高低之雄心。可谓一举多得,好处多多,花钱不多,事半功倍!正所谓抢得郑州一张床,胜过开封一套房!此外,可以考虑在郑州新东区建设教师住宅小区,由学校出面买地皮,由教师自愿认购,按需建设。这样可以使部分河大教师成为事实上的郑州人,可以享受省会的生活条件,有利于稳定人才队伍。
3、管理上的“去开封化”。河大几十年来沾染了不少官僚习气,这几年有所改观,但仍然存在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管理部分应放下架子,打破“百年名校”的迷梦,虚心向国内先进高校学习。首先应敞开言路,不要再搞制定几个教师代表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而是认真听取广大教职员生工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对于批评意见不搞打击报复。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加快处理速度,注重细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后勤管理方面,应尽量社会化,公司化,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例如校园保安,可以聘请郑州之保安公司,改善服务态度,实行校园定时巡逻制度(现在的保安简直是太爷地头蛇);食堂应该在全省范围内公开招标,按照国内先进大学标准提高伙食水平,吸引学生就餐,降低学生在校外就餐引发的传染病风险;开设档次较高之教工食堂,节省教师日常买菜做饭时间,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搞科研教学;建立自己的纯净水公司,保证师生能够喝上物美价廉的饮水,减少校外闲杂人员入校的机会。
4、教师队伍的“去开封化”。实行地缘、学缘的多样化,有意识地多引进外省籍教师,多引进非河南大学背景的博硕士,以简化人事关系,打造多元化学术风格。为外省籍教师进入领导岗位提供平等机会。提高教职员工的待遇,使之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如此方可克服地域劣势吸引人才),在提高工资待遇的同时,精简人员编制(教师可兼任辅导员同时给予适当补贴),提高准入门槛,提高考核标准,实行末位淘汰,实现科研人员的自由流动。鼓励教职员工在郑州安家落户,鼓励教职员工增加与省会政府、新闻界、工商企业界的交流和沟通,增加外界对河大精英分子的了解认识。
5、学生的“去开封化”。在生源上尽量扩展全国性生源,展现国家级大学的胸怀。做好入校新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河南大学在郑州”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与郑州高校学生交往,积极融入省会高校圈子,积极参加省会高校的各项活动。增加优秀本科生保送研究生比例,压缩研究生中自考生比例,提高质量。做好学生住宿、饮食、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后勤报障工作,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现代化大学的优越条件,增加河大的声誉(这对河大今后的生源最为重要,因为一个学生的评价往往能够左右他的家人和同学)。开封的就业容量几乎为零,在学生就业上,学校应改变消极无为、等靠要的心理,变“慢一拍”为“快一拍”,按照国内重点高校的节奏(每年9月开始,11、12月份进入高峰期)部署学生求职工作(我校往往春节过后才有所动作,就业协议发的更晚,院系也拒绝为学生提前准备推荐信。事实上,这些都可以挂在网上,学生打印盖章即可)。就业指导人员不要摆出百年老校的臭架子等客上门,或找几个小公司糊弄学生(谁糊弄学生就应让谁下岗),而应积极联络国内外名企,既可信函联络,更要上门走访,以礼相待,以诚待人,邀请有实力的大企业大公司来校招聘学生,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郑州和外省市的招聘活动,必要时可以专车接送,既显示学校实力,又体现学校人文关怀精神。要全力以赴改善学生的就业结构,压缩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积极推荐学生进入政府机关。
6、……
7、……
以上几点,只是一时想到,东鳞西爪,必不完备,有些也是一厢情愿,有些可能也过激了一些。但是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