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3000
- 在线时间
- 185 小时
- 精华
- 1
- UID
- 9599
- 性别
- 男
- 帖子
- 70
- 威望
- 3000
- 金钱
- 809
- 注册时间
- 2007-12-23
升级 0% - UID
- 9599
- 性别
- 男
- 帖子
- 70
- 注册时间
- 2007-12-23
|
张振中,男,1964年11月出生,教授
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郑州大学纳米药物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河南分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药学会高级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全国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项目审评专家,1999年7月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获博士学位,并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纳米科技专项基金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项目、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和郑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资助约300多万元。近年来在其研究领域内获得了累累硕果,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在“Cancer Biology and Therapy”, “Current Nanoscience”, “Clin Chim Acta”、“Carcinogenesis”、“Oncol Rep”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篇。完成多种新药申报工作。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在他的带领下,药物分析系在肿瘤细胞靶向性超分子化学研究、药物色谱分析、体内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等多个研究领域都正崭露头角,逐步优化为教学、科研和开发一体化的学科群体。
杜斌,1968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多次获得郑州大学网上教评“学生最满意教师”称号。近年来主要从事药物色谱分析和代谢产物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了1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经专家审评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并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其中维生素C制备工艺改进的研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缩氨基硫脲环合产物2-氨基-1,3,4 - 噻二唑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抑菌活性,获省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现代色谱技术》,参与编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物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在SCI、EI及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任雪玲,197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8月考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于2003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基于靶标酶AHAS的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2003年至2005年,进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主要采用重组DNA技术、分子遗传学方法以及免疫学方法,进行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研究。2006年进入郑州大学药学院,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药物分析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多项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目前主要进行“具有肝靶向性的双基因RNA沉默载体的构建及活性研究”以及“药物与DNA分子作用的分析与研究”。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其中8篇论文被SCI收录,5篇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
徐霞,196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多次获得郑州大学网上教评“学生最满意教师”称号。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明确的研究方向,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及时跟踪和把握本学科的研究动态。主要从事药物(毒物)分析和非临床药物安全评价部分工作。近年来主持课题有:科技厅苯巴比妥类药物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河南省教育厅的单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冬凌草乙素对肿瘤细胞DNA氧化损伤研究等课题,目前主要与化学系联合开展新型Cu络合物与DNA分子作用的分析与研究课题,先后主持或参与了10项科研课题,主持完成了课题四项,荣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和参编《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等著作。在SCI、EI及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周婕,1978年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06年6月于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手性药物的拆分、天然产物的提取和纯化等研究。2006年进入郑州大学药学院,并于2007年开始进入本院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手性毛细管电泳的研究。先后参与了多项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目前主要进行“手性毛细管柱的制备及性能评价”以及“多种手性药物的拆分”。近年来,先后在SCI、EI及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姚寒春,1979年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02年9月考入西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7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化学发光及相关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了简单、快速、高灵敏的测定药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先后参与了多项陕西省科技厅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其中4篇论文被SCI收录。2007年9月进入郑州大学药学院,拟进行药物色谱分析方面的研究,并考察化学发光与其它分析技术的联用情况。
赵志鸿,1965年生,硕士生导师,1986年武汉化工学院毕业,同年到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任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药化室副主任,河南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药物化学成分研究和新药临床前药学研究。参与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工作,发明专利一项。其中国家八·五攻关项目“肝病新药—硫普罗宁的研究开发”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该药获得卫生部颁发新药证书。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有: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盐酸千金藤碱注射液(CH)防治肿瘤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研究开发”,盐酸千金藤碱及其注射剂获得SFDA颁发的临床研究批件,该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在进行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同时进行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升白细胞新药-盐酸千金藤碱胶囊”的研究开发工作。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研究并获卫生部新药证书4个,获SFDA临床研究批件1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新型肝病药物注射用硫普罗宁的研究开发”、“清热解毒颗粒”、“盐酸千金藤碱(素)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和“中药R(葛根总黄酮)预防肿瘤的实验和人群干预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高浓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开发研究”、“新型肝病药物硫普罗宁及其片剂的研究开发”和“瑞莱星饮料工艺研究及中间实验”。先后在《药物分析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草药》、《云南植物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食品工业科技》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几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