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49
- 在线时间
- 3360 小时
- 精华
- 0
- UID
- 186629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2142
- 威望
- 49
- 金钱
- 5092
- 注册时间
- 2012-2-16
- UID
- 186629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2142
- 注册时间
- 2012-2-16
|
12月2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食管癌重点实验室资料库建设第一阶段完成新闻发布会。郑州大学副校长、中原学者高丹盈教授,一附院党委书记张水军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及来自全省各协作医疗科研机构的代表一百多人参加会议。郑州大学一附院原党委书记、儿科专家盛光耀主持发布会。
郑州大学一附院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王立东教授代表食管癌研究团队介绍了资料库的基本情况。他表示,50年代末,河南一大批老专家如沈琼教授、邵令方教授、裘宋良教授、刘桂亭教授、杨文献教授等奔赴食管癌高发区林县就病因学、病理学和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世人瞩目的重大研究成果,发明了食管脱落细胞采集器(拉网),提出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防霉、改水、改土等一系列防治措施,为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大一附院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领衔的食管癌研究团队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食管癌和贲门癌生物样品信息资料库。目前,已完成41.4206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资料库,其中食管癌34.6506万例,贲门癌6.77万例。先后有2万5千余人参与资料库的建设,走访400余家医院,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山东、江苏、四川、宁夏、广东、云南、吉林等13个省,几乎涵盖中国95%以上食管癌高发区,完成200余个县、市,400余个乡镇,涉及12万个自然村的大规模人群流调工作和入户及电话随访等。医院对于资料库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所有数据实行电子化录入,可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统计,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
王立东的研究团队通过对11万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大样本40年跨度生存期随访结果,评价中国食管癌临床防治效果,阐明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因素,提出优化防治方案和标准;阐明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期和放化疗效果的关键基因和蛋白并进行分子分型,为个体化和靶向治疗及预后提供分子靶标。对26万余例食管癌和6万余例贲门癌临床病理信息资料库分析,阐明了四个10年间中国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变化特征,包括部位、组织类型、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上下切缘、治疗方式、食管癌经济学等。通过对中国汉、哈萨克和维族2.5万余例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食管癌患者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首次发现两个食管癌易感基因(PLCE1和C20orf54),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印度、南非和西班牙等多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200余家新闻媒体给予报道和介绍。
王立东表示,研究团队将在老一代科学家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一国内外最大的食管癌和贲门癌资料库,进一步阐明这2种疾病的分子机制,为高危人群筛查、早期发现、优化治疗方案和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