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82616
- 在线时间
- 3743 小时
- 精华
- 166
- UID
- 6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9226
- 威望
- 82616
- 金钱
- 83469
- 注册时间
- 2007-3-25
- UID
- 6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9226
- 注册时间
- 2007-3-25
|
三、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教材介绍:
时至今日,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历史学系又在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与特色设计发展之路。按照学校的部署,组建了新世纪历史学教材编辑委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首先着手对20世纪90年代编写出版的历史学基础课教材进行修订,力求通过高水平教材的修订与使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次修订,仍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原则,结合学术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求,加入新的学术成果与教学理念,以顺应当今高等教育和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为2l世纪的大学历史教育提供一套较为新颖、完善且适用面广的基础课教材。考虑到这套教材已具备的特色与优势,所以总体框架上不拟做过多更动。具体而言,原有章、节、目结构大体不变,全书正文前加图片若干,正文中根据内容需要附插图、地图,每章之后附有若干思考题,全书后附参考书目。
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史,都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围,而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又可把近代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49年以后,中国历史才进入现代的行程。本书论述1919年至1949年的历
史而称作“中国现代史”,是沿袭近几年习用的名称,也是高等学校课程表上一直还在使用的名称。
实事求是,是历史研究和编写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也是我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我国古代有见识的史学家,虽然有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但还是大多崇尚“直书”,反对“曲笔”,即主张写信史。有人甚至为此牺牲了生命。他们对写信史的意义也是相当了解的。任何一个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都要总结历史经验,用以指导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行动。但也只有从真实的历史资料中,才能总结出较正确的历史经验,从而吸取有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是最有远见和大公无私的,没有剥削阶级的偏见。历史工作者只有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才能真正把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到底。本书是力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当然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有各种充分的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写信史,这是本书的一个优点。
科学的生命在创新。如果科学工作者总是穿新鞋走老路,科学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但历史科学有它的特点和难处。史学工作者面对的是过去的资料,整天跟故纸堆打交道,怎能创新呢?这就需要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识和功夫。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并不是神秘的魔法,也不是主观主义的“自由创造”,只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占有材料,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逐步做到。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社会现实要求史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历史研究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当然,对历史资料,史学工作者只能给以新的解释,而不能加以抹杀或歪曲。并且这种解释只能是历史资料中所含有的,而不是史学工作者硬加的。史学研究上的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本书的作者注意到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在全书的体系上,在具体史实的分析和结论上,都有不少新的处理和看法。
书籍目录: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 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与中国的应对
第一节 清政府的禁烟运动
第二节 鸦片战争
第三节 战后的中国社会
第二章 太平天国起义的勃兴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政策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败亡
第一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节 咸同时期的朝局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
第四节 太平天国时期各地民众的反清斗争
第四章 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
第一节 思潮与学术
第二节 诗歌与散文
第三节 科技与译书
第五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清政府应会变局的抉择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展开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六章 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一节 中国的边疆危机
第二节 中法战争
第三节 中日战争
第七章 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列强反分中国的危机
第二节 维新派救国的新取向
第三节 戊戌变法和政变
第四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第五节 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
第九章 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亡
第十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第十一章 20世纪初年的科学与文化
后记
再版后记
中国现代史:
第1版序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至1923年12月)
第一节 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
第二节 五四运动 新思潮的竞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三节 各个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政争、战争和南北政局的演变
第四节 社会各界改造中国的主张和国共合作的酝酿
第二章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
第一节 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 国民革命的兴起
第二节 革命阵营内部斗争的加剧和公开分化
第三节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从高涨到失败
第三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农武装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的开展
第三节 国民党各派势力的消长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的初创和中共的白区秘密工作
第五节 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
第一节 “九一八”国难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
第二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 日本向关内扩张和抗日民主浪潮的持续
第三节 苏区工农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
第四节 华北事变 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第五节 西安事变 全国团结抗日局面基本形成
第五章 全民族抗战的展开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战格局的形成(1937年7月至1941年12月)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 全国团结抗战开始
第二节 日军全面进攻 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共同抗战格局的形成
第三节 国民政府向战时体制的变化
第四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五节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重要战场 中共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六章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为一体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二节 相持阶段后期中国的战局和政局
第三节 民主运动的再兴起 着眼于战后的各种政治主张的发表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七章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
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
第二节 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第四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八章 哲学 科学 文化思潮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
第二节 三十年代的文化思潮
第三节 中西兼具的风俗文化
第四节 哲学、科学、文学创作
第二版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