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 11:31: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王莹,女,1980年7月出生,湖北宜昌人,讲师,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广播电视新闻系教师。郑州电视台《周末面对面》特邀主持人。主要为本科生讲授课程名称: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训练、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节目主持人。研究方向及领域为播音主持艺术。截止到现在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科研项目4项。.
.
学术档案.
一、学术论文:.
1. 《试论出镜记者语言表达的用声技巧》,成功教育2009年第6期;.
2. 《浅析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大江周刊论坛2009年8月;.
3.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法之播音发声教学训练》,社科纵横2009年第3期,.
4. 《电视游戏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创新性思考》,科学时代2007年09期。.
二、科研项目:.
1. 2008年教育厅课题《大众传播的公信力与价值追求研究》,第一参与人,2009年结项;.
2. 2008年教育厅课题《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探讨》第一参与人,2009年结项;.
3. 2008年《"钻石体系"与河北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第六参与人,2009年结项;.
4. 2008年河北省教育厅课题《保定文化产业集群建构策略》第四参与人,2009年结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2#
发表于 2012-4-2 11:32:01 |只看该作者
王振宇,男,讲师。1982年4月出生,200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得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学位。主要担任课程为播音创作基础、播音发声学、节目主持艺术学、即兴口语表达、节目主持人研究、电视摄像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3#
发表于 2012-4-2 11:32:11 |只看该作者
李宏, 男,1975年生,文学博士。 广播电视系教师。2000年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2001年进入郑州大学工作, 2006-2010年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5月顺利通过博士答辩获得人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主讲《广播新闻》、《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节目主持人通论》、《礼仪与公关》等专业课程。公开发表有价值学术中外论文10余篇。参与两项省教育科研项目(为第一参与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4#
发表于 2012-4-2 11:32:27 |只看该作者
汪振军,1963年生,河南灵宝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兼职:河南省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专家组成员,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河南电视台节目评审专家组成员、河南电视发展研究顾问、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南宗教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南省人大《中原记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编委会特邀专家、河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评审团专家、媒介批评网(北京)专家、河南文化产业网常务理事和专家委员会委员、鹤壁市文化产业发展顾问。
       曾在媒体当过三年记者编辑,连续七年为河南电视台做节目评审与节目策划。近年来专注于文化产业研究,多次参与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制定、规划评审、项目策划。2005年作为河南省第三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于河南省文化厅,任办公室副主任,是《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2005)两个文件起草组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创新研究》(2007)和中国首批博士后特别基金项目《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品牌研究》(2008),完成中宣部、教育部、河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社科规划重大调研课题及其它省级项目20多项。连续5年为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热点在河南》(2006-2010)主要撰稿人。出版学术专著三部《独立精神的坚守与失落》、《创意中原——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创意中国——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即出),参著参编六部。在《现代传播》、《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传播》、《新闻界》、《郑州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中州学刊》、《思想战线》、《中国文化蓝皮书》、《河南文化蓝皮书》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文章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文作为中宣部文化调研的重点参考文章。文化产业专著《创意中原》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级),论文《造就大器的新闻传播学》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级),还有一些成果获中国广播文艺奖(国家级)、河南广播文艺一等奖(省级)及其它省厅级社科奖多项。多次河南省领导与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会,为文化强省建设建言献策。多次作为文化方面的专家为河南省县处级及厅局级干部上课,并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其研究成果得到中宣部、中国文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传播学
       开设课程:文化产业学、媒介评论、电视栏目研究、媒介文化研究、传媒批判学派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

                 学术档案
一、著作:
1.《创意中原——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32万字),大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第一部研究河南文化产业的专著。(独著);
2.《独立精神的坚守与失落——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知识者题材小说研究》(23万字)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独著)博士学位论文;
3.《文学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指导教材)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参著)刘思谦编著;
4.《理论热点在河南》(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参著、参编);
5.《2007大众热点话题》(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1版。(参著、参编);
6.《理论热点纵横谈》(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参著、参编);
7.《2009大众热点话题》(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参著、参编);
8. 《文学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指导教材)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参著,有三篇文章入选)刘思谦编著;
9. 《创意中国----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创新研究》(系统研究中国文化产业的专著,40万字)河南人民出版出版社2010年版,即出;
10.《中原文化概论》(参著第十章《中原民俗文化》1.4万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二 、主要论文
1996-2003年
1.《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独著);
2.《云在青天水在瓶——佛教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几点联系》《民族艺术研究》1996年第4期。(独著);
3.《再论异化与审美》《殷都学刊》1996年第6期。(独著);
4.《解构与建构——当代文化的总体趋势》《思想战线》1997年第1期(核心期刊)。(独著);
5.《认同与超越》(《原型批评笔谈之一》)《中州学刊》2001年第3期(核心期刊)(独著);
6.《文学史观念与价值立场——从两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谈起》《河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核心期刊)。(独著);
7.《文学史观念与价值立场——从两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谈起》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2002年第4 期。(核心期刊)(独著);
8.《文艺学的绿色之思》《海南师院学报》2002年第2 期。(独著);
9.《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价值之惑》《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核心期刊)。(独著);
10.《〈空镜子〉照出了什么?》《新批评文丛》第六辑(山西作家协会编2003)。
  (独著)。
2004年
11.《中国电视的‘主义’与‘问题’》《现代传播》(权威期刊)2004年第5期(独著);
12.《影响的焦虑——全球化、知识分子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青海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第4期。被北京《文化研究》等网站转载。(独著);
13.《中西美学视野中的言意观》《郑州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第5期。被《新华文摘》2005年(权威期刊)题录。(独著);
14.《公共领域、舆论监督与公共知识分子》《广西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第7期。(独著);
15.《新闻评论的人文精神》《新闻爱好者》(核心期刊)2004年第5期(独著);
16.《人文精神是新闻评论的灵魂》《采写编》(河北)2004年第1期。(独著);
17.《广电人的文化积累与精品创造》《声屏世界》(江西)2004年第6期。(独著);
18.《析:陈独秀和杜亚泉的东西文化论争》《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独著);
19.《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意’和‘意象’》《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 第三辑,学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独著)。
2005年
20.《电视传播与本土文化精神的张扬》《新闻爱好者》(核心期刊)2005年第11期(独著);
21.《现代传媒与中华武术文化的成功结合》《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权威期刊) 2005年第12期(独著)(收入《跨越之光:河南电视台建台40周年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22.《走出电视文化的误区》《中国电视》(核心期刊)2005年第5 期(独著);
23.《司法与传媒;在矛盾中寻求统一》《新闻界》(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独著);
24.《造就大器的新闻传播学》《当代传播》(核心期刊物)2005年第5期,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著);
25.《中原文化价值观与中原学术创新》《学习论坛》(中共河南省委党校)2005年第1期。(独著);
26.《中国画的人文传统与写意思维》《东方艺术》2005年第11期。(独著)。
2006年
27.《论传媒与司法的矛盾、契合与平衡》《郑州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6年第5期。(独著);
28.《新闻自有品格----蔡元培新闻思想述评》《当代传播》(核心期刊)2006年第5期。(独著);
29.《用文明构建和谐网络》《新闻爱好者》(核心期刊)2006年第12期。(独著);
30.《人文素质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社会科学报》(上海)2006年7月23日。《山西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6年第5期转载。(独著);
31.《地方电视台的1+4战略》《声屏世界》2006年第8期(独著)。
2007年
32.《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河南大学学报》(核心刊物)2007年第1期。2007年8月作为中宣部重大调研课题参考文章。(独著);
33.《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新华文摘》(权威期刊)2007年第7期论点摘编。《甘肃日报》2007年5月6日转载(独著);
34.《文化创意点亮河南文化产业》《河南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7年第2期(独著);
35.《关于河南文化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思考》《河南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7年第6期;
36.《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2 月第1 版(合著);
37.《用文化创新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大发展》《科学发展与中原崛起》(河南省社科联)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独著);
38.《用文化创新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大发展》《河南日报》(理论版)2007年11月15日(独著);
39.《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意识的传播》《中州学刊》(核心期刊)2007年第3  期。(独著)
40.《言、意、象——从表意到审美》《河南师范大学》(核心期刊)2007年第3期。(独著);
41.《“红楼”选秀的议程设置》《青年记者》2007/20(合著)。
2008年
42.《文化创意:从资源到品牌的关键》《郑州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8年第4期(独著);
43.《文化创意:从资源到品牌的关键》《新华文摘》(权威期刊)2008年第21期论点摘要。(独著);
44.《用文化和谐促进文化大繁荣》《河南日报》(理论版)2008年1月3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文化部网站等多家网站转载(独著)《学理论》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45.《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强省建设》《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独著);
46.《走向媒介文化研究》《新闻爱好者》(核心期刊)2008年第3期(独著);
47 .《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第2期(合著);
48.《以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9月第1 版。(独著);
49.《服务业:解放思想的路有多远》,河南日报 理论版2008年7月23日;
50.《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推荐至中宣部。(独著)。
2009年
51.《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传承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 期(核心期刊)。(独著);
52.《软实力竞争与文化创新》《当代传播》2009年第6期(核心期刊)(独著);
53.《关于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思考》《河南文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独著);
54.《河南60年文化建设的辉煌历程与思考》,河南省纪念新中国6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独著);
55.《金融危机带来文化转机》《河南日报》2009年6月3日。(独著);
56.《2008年河南报业发展综述》《2009中国报业年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年月月第1版。(合著)。
    2010年
57.《少林文化品牌传播调查报告》《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独著);
58.《郑州打造文化创意城市的路径分析》《2009年郑州文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独著);
59.《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文化精神》《河南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10年第1期。(独著)。

三、科研项目
1.  2007.6—2009.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创新研究 主持人; 2. 2008.10—2011.10  中国首批博士后特别基金项目: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品牌研究 主持人;
3.  2006.5—2007.5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 主持人;
4. 2007.3—2007.5 河南省委省政府重大调研项目:河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主持人 ;
5. 2007.4—2007.6 河南省委省政府重大调研项目:河南文化企业集团发展研究 主持人;
6. 2006.5—2006.6 中宣部专项课题: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参加人  研究报告  为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谐文化”作前期准备;
7. 2007.6—2007.9 中宣部专题课题: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加人  为十七大第七部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前期准备;
8.2008.3—2008.7 中宣部出版局课题:传统文化与出版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 参加人;
9.2006.6—2007.8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性别视野中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 参加人;10.2005.7-2007.6 河南省社科重大项目:河南文化产业研究 参加人;
11. 2003.5-2004.5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中国民本思想与中国封建政治关系研究 参加人;
12. 2006.6—2007.8 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主持人;
13.2005.6—2006.6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河南电视与中原文化传播  主持人;
14.2004.4—2005.3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中原文化价值倾向性研究  主持人;
15.2006.4—2007.5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 参加人;  
16.2004.4-2005.5 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我国传媒广告的规范问题研究 参加人;
17.2003.9-2005.8 郑州大学博士研究项目: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 主持人;
18.2005.9-2007.9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媒介文化研究 主持人;  
19.2005.5-2008.4 郑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媒介文化研究 主持人;
20.2007.9-2009.9 河南省软科学重大项目: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参加人;
21.2008.1—2010.1 省博士后研究项目: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研究主持人;22.《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中宣部调研课题,主要参与人,2010年1月。
四、主要奖项
    1995-2003年
1.《让历史告诉今天》(电影评论)获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的“新进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全国影评征文比赛三等奖(1996北京);
2.《横空出世二月河南,妙笔重现三帝王》获广电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的1998年中国广播文艺三等奖。(国家级政府奖);
3.《横空出世二月河南,妙笔重现三帝王》获1998年河南广播文艺一等奖。(省级奖)
4.《大无大有周恩来》获1999年河南广播文艺二等奖;
5.《生命的莲灯---介绍林徽因和她的诗》获2000年河南广播文艺二等奖。
2004年以后
1.《创意中原: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获2007年河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省级);
2.《造就大器的新闻传播学》获2005年河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省级);
3.《河南电视与中原文化传播》获2005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成果一等奖;
4.《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获2008年中国科协第十次年会征文一等奖(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厅主办);
5.《解放思想,打好文化体制改革的攻坚战》获2005年河南省优秀调研成果奖;
6.《现代大学理念与人文素质教育》获2006年河南省素质教育征文二等奖;
7.《中原文化价值倾向性研究》获2004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成果二等奖;
8.《中原文化价值观与中原学术创新》获200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
9.《以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入选“河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念研讨会”优秀论文(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2008年12月);
10.《推进文化创新 提高文化软实力》一文,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中被评为一等奖(郑州大学2008年12月);
11.2009年4月至7月参加全省理论界“科学应对危机,助推河南发展”大型调研活动,贡献突出受到河南省委宣传部的嘉奖。
五、主要学术活动
     2003年
1. 2003年10月参加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会议宣读论文《人文精神是新闻评论的灵魂》;
2. 2003年12月参加北京第三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宣读论文《公共领域、舆论监督与公共知识分子》。
2004年
3. 2004年4月参加开封中国新闻史学会会议宣读论文《新闻传播思想应该成为新闻史教学的主要内容》。
     2005年以后
4. 2005年作为河南省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于河南省文化厅,参加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文件起草工作,是起草组主要成员;
5. 2007年参加河南省人大《中原记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撰稿和编辑工作;
6. 2005年10月参加中国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观念的传播》(开封:河南大学主办);
7. 2005年12月参加中国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高层论坛并宣读论文《文化创意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武汉  文化部主办);
8. 2007年1月参加河南省“两个跨越”高层论坛作主题发言《文化创意点亮河南文化产业》(郑州  河南省社科联主办)。本论坛的发言纪要被省委书记徐光春批示,建议四大班子认真学习;
9. 2007年11月参加河南省领导与社科理论界专家座谈会,作主题发言《用文化创新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在发展》。(郑州  河南省社科联主办)河南日报全文刊发,河南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10. 2007年12月参加郑汴一体化高层论坛并作主题发言《郑汴融城与文化融合》(郑州日报、开封日报主办)两地媒体作了报道;
11. 2008年1月参加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国际高层论坛,与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等专家就木版年画保护与创新作主题发言《关于中国木版年画创新与发展的思考》(开封市人民政府主办);
12. 2008年1月参加河南电视台《对话中原》栏目,与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产业开发问题。
13. 2008年3月参加河南省文联与浚县合办的“浚县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构建研讨会”作主题发言《浚县庙会的文化特色与产业创意》;
14. 2008年5月18日,参加北京大学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暨博士后科学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召开),论文《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11000字)入选;
15. 2008年9月18日参加在郑州举办的中国科协第十次年会,与中科院王越院士等专家就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作专题发言。题为《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
16. 2008年2月作为河南理论界的代表受省委省政府邀请参加在郑东新区举行的2008年春节团拜会;
17. 2008年12月应邀参加河南电视台《对话中原》栏目,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谈河南文化发展30年,专题分两次播出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
18. 2009年上半年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少峰教授、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上海交大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胡惠林教授等专家一同参加河南省8个文化改革试验区的策划规划调研和评审工作;
19. 2009年5月到7月参加省社科专家“应对金融危机,助推河南发展”大型调研活动,徐光春书记亲自听取汇报;
20. 2009年9月参加清华大学主办的软实力与政府传播国际研讨会;
21.  2009年12月参加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的省社科界专家座谈会;
22. 2010年2月参加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河南省社科院、鹤壁市政府举行的主办的儒商子贡文化研讨会;
23. 2010年3-5月参加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调研活动,为专家组成员;
24. 2008年4月15日《光明日报》《期待木版年画的春天》一文采访关于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问题;
25.2007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第11版《谁为杜康解忧?》一文采访关于两省杜康酒商标之争与文化资源利用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5#
发表于 2012-4-2 11:34:39 |只看该作者
宋建国, 男,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1988年在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学习, 2007年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做访问学者。 多年从事广播电视新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先后主讲《电视新闻》、《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市场营销》、《广播电视技术》、《电视摄像》和《媒介营销》等专业课程。出版专著《应用电视新闻学》一部, 公开发表有价值学术论文20多篇, 其中6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主持完成省教育厅和省社科联项目10多项, 郑州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 参与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 并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外还荣获河南省创新教育教学一等奖, 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6#
发表于 2012-4-2 11:34:55 |只看该作者
陈晓伟,女,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电视台“金像奖”评委。曾参与多项电视节目的策划与论证工作以及影视剧本的编写工作。致力于影视现象的解读与理论批评、影视文化与创作领域的科学研究,先后在《电影艺术》、《中州学刊》等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规划项目5项;专著《融画入影:民族审美意识的会通与转换》获河南省社科联专项资助和河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主编高等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电视名牌栏目研究》、《影视作品赏析》、《电视编导与策划》、《广播电视编辑》、《广播电视作品分析》、《中外电影研究》、《电视文化》、《视觉文化传播前沿》、《影视传播研究》等课程。.
.
学术档案.
      一、著作和教材.
      1、专著《融画入影:民族审美意识的会通与转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2、主编教材《影视艺术概论》(高等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十一五”规划教材),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
      3、参著著作《影视叙事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二、学术论文:.
      1、《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及其对电影叙事学的影响》,《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4期;.
       2、《全球化语境下的媒介生存策略——以中国电影为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哲社版)2006年2期;.
       3、《从绘画到银幕:中西古典绘画与电影影像关系探析》,《中州学刊》(全国中文核心)2006年2期;.
       4、《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与表现形式的电影化转换》,《电影艺术》(全国中文核心)2006年2期;.
       5、《“十七年”电影: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向电影的有意识移植》,《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论传统绘画“空白”观念在中国电影镜语中的运用与转换》,《电影评介》(全国中文核心)2007年10月刊;.
       7、《创意产业视角下中国电影的突围之路》,《郑州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哲社版)2008年4期;.
       8、《论中国电影景物镜头的山水画意味》,《电影评介》(全国中文核心)2008年17期;.
       9、《电影字幕与传统绘画“题画诗”“题跋”》,《电影评介》(全国中文核心)2008年18期;.
      10、《传统绘画“写意”与中国电影“神似”之美》,《东南传播》2008年7期;.
      11、《传统绘画“远”观与中国电影空间意识》,《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2、《中国新闻人才培养策略探析》,《人才资源开发》2008年第11期;.
      13、《“高票房”与“低口碑”:中国电影大片悖论现象解析》,《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5期;.
      14、《从“改编”到“编造”——2000年以来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学改编问题》,《电影评介》2009年11期;.
      15、《当下中国新闻人才培养策略探析》,《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7期;.
      16、《论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化悖逆》,《新闻爱好者》2009年12期。.
      三、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主持2007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00年以来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化悖逆问题研究》,2009年结项,河南省社科规划办,研究成果被评为优秀;.
      2、主持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电影产业的明星配置问题研究》,2009年立项;.
      3、主持2008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新闻宣传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2009年结项;.
      4、参与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07年立项;.
      5、参与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2009年立项;.
      6、参与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7、参与中国传媒大学“211二期工程”重点科研项目“电影学学科体系”子项目之一《影视叙事学》,2007年结项,教育部。.
       四、科研获奖.
       1、专著《融画入影:民族审美意识的会通与转换》,2009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参与撰写研究报告《中国广电产业合作竞争研究》,2008年获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三等奖;.
       3、论文《论传统绘画"空白"观念在中国电影镜语中的运用与转换》,2007年度郑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4、专著《融画入影:民族审美意识的会通与转换》,河南省社科联出版资金最高额度资助。.
       5、参与撰写著作《影视叙事学》,2009年获第六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一等奖。.
       6、参与系列教学课件《民间影像与视觉文化》,获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度“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7#
发表于 2012-4-2 11:35:09 |只看该作者
延百亮,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摄影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高校摄影学会秘书长。早期从事军旅摄影,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郑州大学任教,讲授《新闻摄影》、《广告摄影》、《视觉传播》等多门课程,其摄影作品先后在日本东京、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摄影比赛中6次获奖,其中《有福同享》获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动物”专题摄影比赛主席奖;先后独著出版《摄影一本通》、《新闻摄影》、《解读“荷赛”》、《现代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等6部学术专著和摄影文化专题《横跨千年看人生》画册;2002年主持中国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研究》,1998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2002年获得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红烛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8#
发表于 2012-4-2 11:35:21 |只看该作者
张兵娟,女,山西翼城人,出生于河南郑州。1981年8月参加工作,教授,硕士生导师,广播电视系系主任。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
曾在河南电视台工作近十年,2004年调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中国广播电视史、电视编导、电视专题与栏目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电视文化、电视新闻研究等的研究生课程授课。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电视史、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电视剧叙事等研究。近年来学术兴趣主要是探讨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与之间的关系。 .
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科研论文方面,近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在《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电视》、《理论与创作》、《新闻爱好者》、《中州学刊》、《湘潭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并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有的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在著作和教材编写方面,2009年6月出版独著《电视剧叙事、传播与性别》,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撰写其他书稿三部。在科研项目方面,2007年主持河南省社科项目一项;2009年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及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三项。在科研获奖方面,博士论文《电视剧:叙事与性别》获中国妇女研究会首届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二等奖;论文《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获200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9#
发表于 2012-4-2 11:35:42 |只看该作者
姚小亭 祖籍江西,民盟成员; 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8年恢复高考后入郑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曾在《郑州法制报》和河南财经学院任职。1985年回母校中文系(现文学院)任教,2007年初调入新闻与传播学院。.
1986年9月至1988年1月,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进修,师从汪流、王迪教授,习电影艺术理论和电影史。期间参加导演系主任司徒兆敦教授任总导演的电视剧《襄樊的传说》的拍摄,任其中一集执行导演,该剧在中央电视台二套播映。2004年至200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作访问学者一年,师从博士生导师孟建教授,习影视传播、视觉艺术。.
多年沿循文学、文化、影视治学与科研的道路。学术方向:影视传播、影视文化、中国电影史、河南影视创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为研究生开设《影视传播学研究》、《纪录片研究》、《新时期影视研究》等课程。为本科生开设《世界电影简史》、《中外电影研究》、《影视作品欣赏》、《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
主持和主要参与完成 “国家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教育部、教育厅、郑州大学等人文社科项目9项。出版和参编著作9部,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任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讲教师;任河南省级优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讲教师。.
目前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会员、河南省影视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10#
发表于 2012-4-2 11:35:54 |只看该作者
贾世秋,女,1964年出生,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师从成美教授学习新闻理论,获新闻学博士学位。2004年赴美国纽约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一年。 .
长期从事新闻理论和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近几年开始涉足媒介人力资源管理和新媒体发展研究。先后出版《广播学论》、《新闻发布理论与实务(上、下卷)》等专著,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节目主持人通论》,参编《应用广播学》和《中外广播作品评析》、《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等国家级通用教材;独立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篇,其中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共计15篇。.
      主持河南省社科、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教育厅等社科项目8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教育部、河南省社科人文项目2项。.
先后独立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并获得六项厅级人文社科奖。1998年入选“河南省优秀教师”,2002年入选“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