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1721

主题

0

好友

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86629
性别
保密
帖子
2142
注册时间
2012-2-16

社区QQ达人 版主勋章 有头有脸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8 18:35: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日前,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大学[微博]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赶集网联合发布的《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同时,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需家长[微博]暂时资助,近四成每月收支基本平衡。然而这三成需要家里暂时资助的应届毕业生中,有一特殊的群体,毕业后他们没有去工作,或许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前程,或许是为了坚持理想,他们准备第二次考研。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二次考研的应届毕业生,聆听了他们的考研故事。  李静:为了更好的前程,想再考一次
  5日上午,假期中的河北师范大学[微博]校园内显得空荡,少有学生出现在校园里。然而在图书馆二楼的大自习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上千平方米的自习室里,坐满了学生,这里已是一座难求。学生们或低头沉思,或奋笔疾书,或伏案休憩。图书馆的保洁阿姨说,通常这种场景只会出现在期末考试前,但近两年,这种场面也出现在暑假里。
  在这些学生里,不乏刚刚走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还奔赴在考研的路上。李静就是其一。李静是个沧州女孩,今年6月份,从陕西科技大学毕业。在李静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大水壶,一摞子书,李静就埋在书堆里。
  考研的日子虽然充满着艰辛,但是那些怀揣梦想的人,因为坚持而使得生活更加充满意义。
  李静寄宿在师大一个朋友的宿舍,白天在自习室学习。当时隔几个月,再次坐到教室,捧起往日的复习资料时,李静不胜感慨。然而和去年相比,这次李静考研的决心非常坚定。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吃完早餐就直奔自习室,除了饭点去食堂吃饭,其余时间李静都泡在自习室。为了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李静特意把聊天软件都卸载了。甚至连石家庄的亲戚家都不去了。
  这是李静第二次考研了。去年李静报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微博],不幸落榜。考研落榜后,李静开始为找工作奔波,今年年初的招聘会让李静感触颇深。“专业对口企业少,起薪低。”李静大学时的专业是食品与科学工程,赶了两天人才大集的李静终于找到了一家专业对口的招聘单位,但一听说自己可能要被分到车间,就辞了职。
  5月份,找工作频受打击的李静在沧州找了一家外贸公司,“尽管挣钱不多,但是住在家里,起码不再跟家里要钱了。”一个多月后,毕业典礼上,同学的一番“出去闯闯,不能老在小地方。”的豪言壮语,让李静辞了职。
  一趟天津之行,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事后,李静把自己找工作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进车间,搞科研学历又不够。” 李静下定决心要再考一次,“名校的研究生学历找工作,肯定会比现在容易多了。”
  陈敬福:为了名校梦,想再考一次
  和李静所在的河北师范大学一样,在距离省会150公里的河北大学,也有一群在外面跌跌撞撞后又坐回教室的学生,选择继续考研。陈敬福就坐在河北大学七教的一所教室里。在教室里只有书页翻动的声音和笔尖在纸上滑动时发出“沙沙”的声响,在这里,学习的氛围让时间仿佛静止了。
  陈敬福是衡水人,家里有3个姐姐,是家里的老小,也是父母眼中的宝贝疙瘩。四年前,高考[微博]成绩揭榜的那天晚上,陈敬福给家里带来了无限的喜悦。文科573分,高出当年河北省一本线34分。这个成绩洗刷了陈敬福上一年高考失利的耻辱,整个夏天,一家人都是在喜悦中度过的。父母年事已高,家里又只有他一个儿子,说什么父母也不愿让他去外省求学,“不要出省了,就在河北上吧。”以当年的形势,陈敬福的成绩完全可以报考一所“211”院校,或者去北京的一所相对不错的学校。但是囿于父母的意愿,陈经福报考了省内的河北大学,并以全院第二的成绩被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录取。然而,造化弄人的是,四年后陈敬福还要再经历一次“高考”,去考四年前原本可以被录取的学校。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大学的最后一年,陈敬福报考了广州的暨南大学[微博],但遗憾的是他落榜了。好几个和他一块考研的同班同学都考上了不错的学校,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陈敬福居然落榜了,大家谁都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
  心高气傲的陈敬福十分不甘,“为了争口气,也要再考一次。”毕业离校,回家呆了几天后,陈敬福就卷着行李来到了学校。
  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陈敬福都非常熟悉,一切都没有变化,唯一改变的就是他的身份。陈敬福和其他考研的学生在校园内的河大家属区合租了一套房子。在这套不足50平方米的房子里住了五个人。陈敬福和另外一个考研的学生住在一个房间内,10平方米的房间内摆了两张单人床,中间放着一个公用的桌子,上面堆满了衣服、杂物。整个房间狭小拥挤,只能供人勉强通过。
  陈敬福每天都要学习八九个小时。早晨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就早早地守在七教门口,等着开门。毕业时,学校把毕业生的饭卡都注销了,陈敬福无法在食堂吃饭,而出去吃饭又费时间,索性就叫外卖,带着外卖去食堂吃。吃完饭就再回教室,趴在桌子上眯会。“一觉醒来,浑身都快散架了。”
  在他的QQ签名上,有这样一段话,“总有点迷茫,有点懒惰,有点忧虑,有点恐惧;要多些执着,多些勤奋,多些憧憬,多些自信。未来纵遥不可及,却也触手可及。”这或许就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自己这段特殊的日子里的鼓励。
  何慧荣:为了成都定居梦,想再考一次
  和李静、陈敬福一样,何慧荣也是一名二次考研的应届毕业生。一个多月前,她在河北大学毕业典礼上拿到了毕业证书,正式告别了学生身份。
  何慧荣是个云南女孩,毕业典礼后,何慧荣并没有急着回家,一来,自己的报考的驾照还没有考过,二来自己还打算要再考一次,索性就先不回家了。毕业这短时间以来,何慧荣一边要去驾校学车,一边还要复习。
  何慧荣在华北电力大学的生活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房子很小,连客厅都没有。房间里有少量的家电,冰箱、彩电,但是她却从来都没有用过,用得最多的就是房间里一张双人床和一张破旧的书桌。唯一值得高兴的就是,房子离华北电力大学很近,步行五六分钟就可以到学校。
  何慧荣说,这套房子原本是和另一个同学一块住的,但是刚住了没几天,这个同学就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离开了这里。此后,何慧荣一个人住了下来。
  每天早晨六点半,何慧荣准时起床,洗把脸出去吃个早餐,就回来背书。“去年就是因为在政治上丢分太多了,今年多花点时间背背。”于是,这个简朴的房间里每天都会上演这样的场景,一个手里捧着本书的女孩在房间里来回走动着,从她的嘴里时不时地蹦出一些“物质决定意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的句子。
  和何慧荣同宿舍的舍友,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回了家,只有何慧荣还留在保定,在这里,何慧荣没有朋友,白天去教室学习,晚上回来睡觉,有时候,一天连一句话都说不了。“闷的时候就给家里打个电话,要不就看会儿电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