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4542

主题

0

好友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6
性别
保密
帖子
9226
注册时间
2007-3-25

建设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8 10:21: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的前身是1976年嵇耀武教授带领下成立的“郑州大学药物研研究组”,1989年在原““郑州大学药物研究组”的基础上成立“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现任所长刘宏民教授、副所长刘振中教授。“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1998年被评为郑州大学科研先进集体。
    目前“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有一支年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研究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5人。
    “郑州大学药物研究组”成立不久,即1982年,药物合成作为“有机化学”硕士点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药物合成作为有机化学博士点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始招收博士生。先后由嵇耀武、陈恒昌、黄志新、张广明、刘振中、刘宏民、郭彦春等导师招收和培养了80多位药物合成、药物分析方面的研究生,相当一批研究生目前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药物合成研究。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一个班的学生的专业方向为药物化学。“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教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以药物合成和分析为对象的“立体化学”、“近代有机合成”、“光谱分析”、“有机合成设计”、“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课程,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4人,本科生30人。2000年“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组织申报了“药物化学”硕士点并通过了评审。
    郑州大学的药物研究近二十年来一直是郑州大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国家、省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开发的我国新药审评办法出台后国家批准的第一个二类新药盐酸氟桂嗪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河南淅川制药厂投产后创产值2个多亿,利税超过1个亿,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发国家新药都可喜、阿咪三嗪、罗巴欣等。 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还先后开发了新药“脑益嗪”、“盐酸地芬诺酯”、“心律平”等以及“维脑路通合成新工艺”、“2-甲基-5-硝基咪唑合成新工艺”、“甲硝唑合成新工艺”、“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合成新工艺”、“克林霉素磷酸酯合成新工艺”等多项新产品、新技术,在河南、河北、江苏、黑龙江、湖北、深圳、山西等省市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还进行了大量的药物合成与筛选、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合成各类新化合物上千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近几年“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为省内外十多家制药企业的几十个产品进行了结构确证、稳定性考察、产品质量分析等研究
工作,为这些产品的报批、生产、出口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以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国内医药界的认可,扩大了郑州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成为河南省化学药物研究开发的排头兵。目前“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还承担着国家新药开发重大项目1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项目5项。
    药物研究所有专门研究楼一座,使用面积400m2,近年来,郑州大学“211”工程建设,把药物研究所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投资210万元进行建设。除郑州大学化学系一大批现代化的仪器,如400兆超导核磁、质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元素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等可供研究工作使用外,研究所又购置了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药物崩解仪、药物溶出度仪、小型压片机等药物研究开发专用设备,目前符合GLP要求的超净工作间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功能齐全的实验室为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除此之外,我所还与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金泽大学、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研究所等国外学院以及国内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沈阳药科大学、上海药物所等研究单位有广泛的接触和学术交流。
    人员构成
    目前药物研究所有研究人员20多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4人。
    所长:刘宏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郑州大学化学系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药学会常务理事兼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药品评审委员、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日本药学会会员、郑州市科技攻关带头人。
    1979至1983年,河南省中医学院药学系(学士)
    1983至1986年,河南省化学研究所工作
    1986至1987年,中国科技大学及东北师大进修学习
    1987至1990年,日本金泽大学药学部(硕士)
    1990至1993年,日本金泽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博士)
    1993至1994年,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博士后)
    1994至1995年,郑州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95至今,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
    1999年1月至2000年4月于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
    副所长:刘振中,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郑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河南省优秀专家、郑州市科技攻关带头人;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药品评审专家、河南省药品评审委员、河南省高新技术专家。
    1965年毕业郑州大学化学系,一直从事有机化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郭彦春,高级工程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郑州大学职教学院院长。
    197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同年留校任教
    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和新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陶京朝,教授
    197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
    1982年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1998年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省有机化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1991-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金属有机化学实验室和蒙彼利埃科技大学超分子化学研究中心进行超分子化学及模拟酶催化等方面的研究,1999年又赴加拿大UBC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研究室进行人工酶抑制剂的合成和模拟酶催化机理方面的合作研究,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设计合成的多吡唑类大环化合物可选择性识别金属离子或氨基酸、模拟生物膜传输金属离子和模拟酶催化磷酸酯水解。先后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教委和河南省教委资助科研项目3项。1996年以来已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有多篇论文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张广明,教授,河南省药品评审委员
    1960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同年留任教
    主要从事药物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
    日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氧化糖及其在生物活性物质合成中的应用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氧化糖及其在糖苷酶抑制剂合成中的应用
    3、国家科委重点攻关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项目:a亚甲基环戊酮二萜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4、国家科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氧化糖及其在吡嗪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5、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
    6、国家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基金:生物与化学合成法在糖化学研究中的配合与新展开
    7、省自然科学基金:含氮手性药物的新光学纯度和分割方法研究
    8、省科技攻关项目:新型甜味剂三氯蔗糖开发研究
    9、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药物中间体对氯苯基苯基氯甲烷合成
    10、代表性的横向项目:
    (1)克林霉素磷酸酯合成新工艺研究
    (2)人发加工工艺研究
    (3)达氟沙星合成新工艺研究
    (4)维脑路通注射剂原料合成新工艺
    (5)沥青改性剂研究
    (6)反应停合成新工艺研究
    主要发表的论文
    1. Establish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Gymnemagenin by X-ray Analysis and the Structure of Deacylgemnemic Acid, Yoshisuke Tsuda, Fumiyuki Kiuchi, and Hong-Min Liu.Tetrahedron Lett., 1989, 30
    2. Two New Gymnemic Acid Congeners Containing Hexulopyranoside Moiety, Fumiyuki Kiuchi, Hong-Min Liu, and Yoshisuke Tsuda, Chem. Pharm.Bull., 1990, 38, 2326
    3. Forms of Oxoglycosides in Solutions, Hong-Min Liu, Yoshiyuki Sato, and Yoshisuke Tsuda, The 3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Pharmacognosy, Abstract Papers, 1990, 2A-4
    4.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Gymnemic Acids, Antisweet Principles of Gymnema sylvestre, Hong-Min Liu, Fumiyuki Kiuchi, and Yoshisuke Tsuda, Chem. Pharm. Bull., 1992, 40, 1366
    5. Chemistry of Oxo-sugars I. Rearrangement of 2-Oxo-glycosides in Pyridine: Evidence of Intramolecular Hydride Shift, Yoshisuke Tsuda and Hong-Min Liu, Chem. Pharm. Bull., 1992, 40, 1975
    6. Chemistry of Oxo-sugars II.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Methyl D-Hexopyranosidulos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Forms Existing in Solutions, Hong-Min Liu, Yoshiyuki Sato, and Yoshisuke Tsuda, Chem. Pharm. Bull., 1993, 41, 491
    7. Chemistry of Oxo-sugars III. Transformation of 2- and 3-Oxoglycosides in a Pyridine Solution, Hong-Min Liu and Yoshisuk Tsuda, Chem. Pharm. Bull., 1996, 44, 80
    8. 7) Chemistry of Oxo-sugars. IV. Isomerization of 4-Oxoglycosides in a Pyridine Solution, Hong-Min Liu and Yoshisuke Tsuda, Chem. Pharm. Bull., 1996,44, 88
    9. Pharmacognostical Investigation of Acori Rhizomes(2) Histologcial and Chemical Studies of Acori Rhizomes in Asian markets , Naoki Sugimoto, Hiromi Ohtsubo,Masayuki Mikage, Fumiyuki Kiuchi, Hong-Min Liu and Yoshisuke Tsuda, Natural Medicines, 1997, 51,316
    10. p-Coumaroyltriacetic acid synthase, a new homologue of chalcone synthase, from Hydrangea macrophylla var. thunbergii, Takumi Akiyama, Masaaki Shibuya, Hong-Min Liu and Yutaka Ebizuka, Eur. J. Biochem. 263,834-839(1999)
    11. A Novel Synthetic Method for Allosamine Derivatives, H.-M. Liu,W. Xu, Z. Liu, and Maitani, Glycoconjugate Journal, S167, 16(4/5),1999
    12. Two Alkaloids from Chinese Bitter sweet celastrus anaulatus, Weiping Yi, Tianzeng Zhao, Lingjie Gao, Dapeng Zou, Hong-Min Liu, aand Jianxun Kang, Phytochemistry, (1999)
    13. A new diterpene Glycoside from Rabdosia Rubescens. Hong-Min Liu, Xuebin Yan, Fumiyuki Kiuchi and Zhenzhong Liu. Chem. Pharm. Bull., 48(1)148-149(2000)
    14. Constituents and Their Sweetness of Food Additive Enzymatically Modified Licorice Extract, Hong-Min Liu, Naoki Sugimoto, Takumi Akiyama, and Tamio Maitani, J. Agric. Food Chem., 48, 6044-6047(2000).
    15. Stereoselective sythesis of methyl 4,6-O-benzylidene-2-C-methoxy-carbonylmethyl-a-D- 3-ribo-hexopyranosid-3-ulose, Hong-Min Liu, Fuyi Zhang, Zhengzhong Liu, and Tamio Maitani, 120th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 Gifu, Abstract papers, 12-02 (2000).
    16. A new synthetic method for preparing indole derivatives from 2-keto glycoside,Hong-Min Liu,Xu Wen,Liu Zhengzhong Carbohydr. Res.,2001,331,229-232.
    17. A Novel Reaction for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Methyl 4,6-O-benzylidene-2-C- methoxycarbonylmethyl-α-D-3-ribo-hexopyranosid-3-ulose, and its X-ray analysi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2-C-branched-chain-3-keto-sugar. Hong-Min Liu, Fuyi Zhang, and Jianye Zhang, Carbohydrate Research, submitted.
    18.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ain Constituents in An Enzymatically Hydrolysed Licorice Extract Sweetener. Liu, H. M.; Akiyama, T. et al.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2001, 4, 281-284
    19. A new synthetic method for preparing Indole derivatives from 2-Keto glysides. Hong-Min Liu, Wen Xu, Zhengzhong Liu, Carbohydrate Research, 2001, 331, 229
    20.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Enzymatically Modified Licorice Extract, Hong-Min Liu, Naoki Sugimoto, Takumi Akiyama, and Tamio Maitani,J. Agric. Food Chem, 2000, 48, 6044
    21. 2-位氧化糖羰基转位反应的研究,刘宏民,徐 汶,刘振中,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 22(10)
                                            等100多篇
    推荐项目
    1、一类抗癌新药
    从天然药物中发现新药,是开发新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所利用我省的优势资源冬凌草,从中提取的a-亚甲基环戊酮二萜(冬凌草甲素)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天然二萜衍生物,经初步的体内体外活性测定和毒性评价,已筛选出活性好、毒性较低、其它理化参数优良的目标化合物OGP46。本项目已列为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
    目标化合物OGP46的特点及与冬凌草甲素相比有如下的优越性:
    其一是水溶性好,可达20%以上,大约是冬凌草甲素溶解度的100倍以上。而冬凌草甲素的水溶性极差,一直是制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及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问题,目标化合物的良好水溶性为该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制剂学研究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其二是毒性小,该化合物经静脉注射给药,对小鼠的毒性为LD50为2.7-3.1g/kg,而原母体化合物经腹腔注射给药,其LD50为55mg/kg左右,二者相比,OGP46明显降低。其三是活性较好,在利用S-180肉瘤株的体内活性评价中,初步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OGP46经静脉注射时,其有效率大于40%,在临床应用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化疗的毒副作用。而其活性相当于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5-氟尿嘧啶。
    目标化合物OGP46与其母体冬凌草甲素相比有如此多的优越性,再加上其基本骨架为天然药物,尽管是一类新药,属高风险研究项目,但是我们认为要比一般的化学合成药成功率高很多。研究成功后,其推广及产业化前景也非常乐观,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河南省冬凌草资源丰富,加上我们对冬凌草甲素的提取工艺已经进行了优化,因此冬凌草甲素的来源不成问题(只有我省有此优势),这就为目标化合物OGP46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冬凌草甲素为原料所进行的半合成工艺总收率高(重量收率>80%),条件易于控制,其它原料易得。所有这些因素,都为目标化合物OGP46的工业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也决定了该化合物研制开发成功后,其价格也会相对较低,这和紫杉醇等价格昂贵的抗肿瘤药相比,一般患者都能承受,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以冬凌草甲素为主要成份的许多复方制剂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此易于被大家接受、认可。本药的开发成功不仅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解除广大患者的病痛,同时也为河南省丰富的冬凌草资源推向国际市场,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仅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
    2、二类糖尿病新药
    米格尼醇为很强的a-糖苷酶抑制剂,对蔗糖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强度达97.1%。本品有促胰岛素活性作用,能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本品平均分布消除半衰期为2.7±0.7小时,分布容积16±2升。总清除率为每小时4.7±1.3升。口服本品0.4小时后达到峰血浓度:为2.8±0.7mg/L,尿中排泄量相当于剂量的65±19%(静注)和47±14%(口服),仅用量的2.6±0.7%以原形从尿中排出,2.5±4.7%以代谢产物形式排出。
    本品是继阿卡波糖后的第二个应用于临床的a-糖苷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I型),也可用作I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本所设计了一条从葡萄糖出发合成米格尼醇的新路线,已基本完成小试工作,根据我国新药的有关法规,此药属二类新药。
    3、四类抗高血压新药倍他洛尔
    倍他洛尔为一b-受体阻断剂,其作用较强,人口服的b-受体阻断作用为阿替洛尔的5倍。对b1受体的选择性较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为高。口服吸收率比阿替洛尔高,首关效应比美托洛尔低,因此其生物利用度比这两药都高。每日一次20mg,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其0.5%的滴眼剂可用于青光眼的治疗,目前我国市场已有该药进口,因此,这两种剂型均列入四类新药。
    根据资料报道:215例中度或重度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20mg,10个月观察结果,平均收缩和舒张压分别降低17%。对中度高血压和无严重并发症的年轻高血压患者效果较佳。对肾功能正常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无影响,而肾血流量略有增加。不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对患呼吸道疾病者的呼吸功能的影响小于心得宁,与利尿剂合用可提高降压效果。
    我所采用自己独特的工艺,已完成小试工艺和基本完成临床前的工作,本所可向欲开发此产品的企业提供生产工艺技术和临床报批所需的全部资料。
    4、新工艺介绍:
    (1)阿西美辛(Acemetacin)(消炎镇痛药)
    本品为消炎痛的衍生物,在体内变为消炎痛而发挥作用,但疗效优于消炎痛,对胃肠的刺激性小于消炎痛,石家庄第一制药厂1994年以二类新药开发上市,石家庄制药厂亦有生产,该药2000年保护期满,可以仿制。国家已将该药列入基本药物,可望有较大的市场,本所开发的阿西美辛合成新工艺较目前所采用的工艺收率高,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成本低,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本所可向仿制厂家提供新的生产工艺技术。
    (2)卡巴胆碱(卡巴考)
    本品用于治疗手术后肠驰缓所引起的气胀,血管转入闭塞性脉管硬化-雷诺氏病和阵发性心动过速。滴眼剂用于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内压,也用于眼内冲液,以降低白内障术后收缩病症。本品原料药及滴眼剂于1995年以四类新药开发上市,1998年保护期满。本品生产安全,收率高,成本低。可以向仿制厂家提供生产技术和仿制的有关技术资料。
    (3)兽药沙拉沙星有机酸盐
    沙拉沙星是继蒽诺沙星之后的又一新的动物专用药,美国雅培公司开发上市,该品的抗菌活性强于双氟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及妥布霉素等,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当。本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吸收迅速,代谢快,几乎无残留,口服1.5小时血药达峰值,连用5天,只要停药几小时即可达到残留要求限度,广泛用于鱼类、禽类及兽类的细菌及霉形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该药进口品以商品名“福乐星”在国内销售,国内已批准生产。但本品的严重缺点是几乎不溶于水,限制了剂型和使用。本所首次将沙拉沙星制成有机酸盐,活性没有降低,而水溶性提高50倍以上,为本品的使用拓宽了范围,按新药报批规定此药属四类新药。本所可向生产厂家提供该产品的制备工艺和有关技术资料。
    (4)达氟沙星
    达氟沙星是一兽用高效、抗菌谱广的最新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含有手性中心,所以本药合成工艺复杂,步骤多,成本偏高,严重地制约了该药的广泛使用。我们经过两年多的攻关研究,开发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生产新工艺,可向生产企业转让。
    (5)艾司洛尔合成新工艺
    艾司洛尔是一种具有心脏选择性的超短效b-受体阻滞剂,国内已批准上市,本所采用对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五步反应合成艾司洛尔,总收率40%,较文献工艺提高10余个百分点。可向生产厂家转让工艺技术。
    (6)保泰松
    保泰松虽属老药,且副作用大,但近年又发现了它有许多新的用途,并且出口需求较大。我们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探索了一条收率较高、操作方便的工艺,该工艺可向厂家提供。
    此外以下几种药物中间体已有成熟工艺可供转让:
    (7)西替利嗪(Cetirizine)的合成及其中间体4-氯苯基-苯甲基哌嗪的合成
    除此之外尚有以下几种重要药物中间体已有成熟工艺可转让:  
    (8)增白美容剂熊果苷(Arbutin)和合成工艺
    (9)艾索洛尔合成新工艺
    (10)盐酸氟桂嗪合成新工艺
    (11)重要药物中间体一氯二苯氧磷酯和二氯一苯氧磷酯的合成及新工艺
    5、已获新药证书产品
    (1)都可喜
    由二甲磺酸阿米三嗪(30mg)、萝巴欣(10mg)组成的复方制剂“都可喜”可用于治疗需要氧的一切血管性或代谢性疾病,如老年性智能障碍(如记忆力丧失、智能降低、注意力及集中力减退)、精神行为障碍(如情感不稳定、个性改变),也用于缺血性引蜗前庭功能障碍。1984年在西德上市,1988年我国批准进口,1990年,国家医药管理局编写的《国家级化学医药新产品开发指南》(第一辑)推荐仿制这一品种,以替代进口,为国家节约巨额外汇。我们设计了适合在我国投产的独特的新合成工艺路线(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研成果查新证明书”[编号96308]确认)。在此基础上,按西药三类新药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工作。经国家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审评通过,并于2000年1月13日颁发了复方阿米三嗪片(即都可喜)新药证书(正本)。目前,南阳第二制药厂正在进行投产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填补国家空白的品种,预计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二甲磺酸阿米三嗪
    二甲磺酸阿米三嗪是“都可喜”的主要成份,为了开发新药“都可喜”,我们设计了一条适合我国生产的独特的新合成工艺路线,这条工艺路线特点是(1)原料全部立足国内,(2)各步反应收率较高,(3)反应生成异构杂质的可能小,(4)成本较低,(5)三废少,(6)产品理化指标、纯度等完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应用这一工艺我们制备了合格的产品,并按西药新药(原料)四类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工作,经国家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审评通过,并于2000年1月13日颁发了“二甲磺酸阿米三嗪”新药证书(正本)。目前,南阳第二制药厂正在积极作投产前的准备工作。这一填补我国空白的产品,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萝巴欣
    萝巴欣为治疗老年性痴呆新药 “都可喜”的一个重要成份,它能改善微循环,具有协同作用,可使二甲磺酸阿米三嗪提高血氧浓度的作用和持久。但萝巴欣目前我国尚未有商品供应。为此,我们从意大利的化工产品进口,研究精制、纯化工艺,按西药新药四类的要求开展全面的研究工作,经国家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审评通过,并于2000年1月13日颁发了萝巴欣新药证书(正本),这就为复方阿米三嗪在我国投产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6、药物中间体及食品添加剂
    (1)药物中间体4,4’-二氟二苯甲醇系列产品
    4,4’-二氟二苯甲醇是盐酸氟桂嗪、阿米三嗪二甲磺酸盐(都可喜主要成份)等药物的主要中间体,我所采用氟苯为原料合成4,4’-二氟二苯甲醇、4,4’-二氟二苯氯甲烷等系列产品,收率高,产品质量好,可向厂家提供成熟的生产技术。
    (2)药物中间单体一对氯苯基苯基甲醇及系列产品
    对氯苯基苯基甲醇是新药西替立嗪及羟嗪、安泰乐、乙氧安康乐、氟苯乙氧胺等的重要中间体,本所研究的氯苯为起始原料合成对氯苯基苯基二苯甲酮?二苯甲醇?二苯氯甲烷?对氯苯基苯甲基呱嗪合成工艺技术,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收率高等特点,可向生产厂家转让。
    此外,还可以提供二苯甲醇、羟乙基哌嗪、对羟基苯乙醇、环丙基甲基溴等药物中间体的成熟合成工艺技术。
    (3)三氯蔗糖合成新工艺
    三氯蔗糖是一种甜度高、口味纯正,不参于体内代谢、服用安全,应用面极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最具竞争力的新型甜味剂。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
    设计合成了一条以蔗糖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三氯蔗糖的新合成路线,并对各步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现了活化-酯化-氯化一锅烩反应。该工艺路线具有反应步骤少、原料易得、价廉、溶剂回收率高、合成收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在国内首先通过该产品的小试研究。取得了国外先进、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
    7、以糖类(如多糖、淀粉、纤维素及单糖)为素材的药物及新药用辅料的开发
    我所长期从事糖化学工作的研究人员,对多糖的结构测定,以及以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为原料的新药用辅料如羟丙纤维素、羟甲纤维素等的开发,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愿与企业共同开发此类产品。
    此外,我所以木糖为原料四步合成核糖,总收率达40%以上,可以转让该产品的工艺技术。
    8、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研究
    我所有长期从事天然药物的研究人员,有丰富的分离、纯化及复杂结构确证的研究经验,我校有较为齐全的现代化研究设备,如超导核磁、LC-MS、符合GLP要求的超净工作间等。可共同开发临床意义较大的经方、验方以及以天然资源丰富的化合物为原料进行合成和半合成研究以及制剂学研究。如以皂素为原料,通过生物及化学方法合成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业务范围
    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竭诚为我国的医药企业服务,本所的业务范围包括:
    1、新药和药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
    2、开展天然药物单味和复方药物,尤其是以经方验方为处方依据的、具有独特功效的注射剂的研究与开发;
    3、与大、中医药企业合办药物研究所,研究所提供研究场所、设备、技术资料、研究力量,企业提供部分资金和研究人员。研究所优先承担企业的研究项目,优惠向企业转让新产品(包括原料药和新剂型)、新技术;
    4、受企业委托开展药物新产品、新技术开发;
    5、为研究部门或企业的新药研究开发工作提供部分服务,如新产品结构确证、理化性质、稳定性研究、质量标准制定等;
    6、为研究部门和企业提供新产品研究方面的信息服务。
    7、药物的生物转化及分离技术的研究。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刘宏民   刘振中
    地    址:郑州市大学路75号
    单    位:郑州大学化学系  或  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
    电    话:0371-7767200   7767202
    传    真:0371-7767200
    邮政编码:450052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