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热烈祝贺!郑州大学在多个科研领域取得新进展 [打印本页]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20-4-9 10:15
标题: 热烈祝贺!郑州大学在多个科研领域取得新进展
春暖花开,郑大的科研项目也开始百花齐放。近日,郑大多个科研团队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突破,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在发光银团簇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晶态分子功能材料创新团队在发光银团簇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以 “Ultrastable atomically precise chiral silver clusters with more than 95% quantum efficiency”(发光量子效率超过95%的超稳定银簇)为题报道了相关研究。郑州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化学学院、绿色催化研究中心博士生韩振为文章第一作者,臧双全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配体保护的银纳米团簇具有潜在的发光性能,但这些银团簇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差,发光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其性能的开发和应用。该研究利用设计的共轭配体,调节银簇的电子结构,实现了首例银团簇的热活化延迟发光(TADF),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材料的发光强度,并利用银簇成功地组装了白光LED。同时,配体的手性诱导了团簇的整体手性,首次实现了原子级结构精确银团簇的圆偏振发光(CPL)性能。该研究也是团队在团簇研究领域上的又一突破。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及郑州大学专项基金的资助。

近年来,化学学院晶态分子功能材料创新团队,利用功能配体策略对银团簇进行有效地修饰和组装,极大改善了银团簇的空气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室温发光效率,开发了多种功能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在近红外化学发光碳点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物理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在碳点化学发光方面取得进展,第一次实现了碳点在近红外波段的高效化学发光,并将其用于生物体内活性氧成像,相关结果以“Near-Infrared Chemiluminescent Carbon Nanodo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Bioimaging”为题发表于物理类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04)。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沈成龙为论文第一作者,青年教师娄庆博士和单崇新教授为通讯作者。

活性氧是生物体代谢的重要指标,其含量的多少对生物体的健康水平及潜在疾病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实时监测活性氧的产生对潜在疾病及治疗过程中评估疗效至关重要。荧光碳纳米点作为碳家族的新成员,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可调节的发光波长等优点,从而在化学检测、生物成像、光电器件等方面有广泛的潜在应用。研究团队2019年实现了深紫外波段的荧光碳纳米点、近红外波段碳纳米点的多光子激发荧光发射,并第一次报道了碳纳米点红、绿、蓝多色化学发光。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本文第一次实现了碳纳米点在近红外波段的高效化学发光,其化学发光量子产率为9.98×10-3 einsteins×mol-1,是已报道的碳点化学发光最高值之一。通过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的交联作用,将该碳点与双草酸酯进行纳米聚合制备的一体化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活性氧之一的过氧化氢成像探针,结合其近红外发光较大的生物体穿透深度,实现了体内外过氧化氢的生物成像。此外,还利用该一体化纳米粒子作为传感器对小鼠腹膜炎模型中的内源性活性氧进行了成像,其研究结果有望为生物体的炎症或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郑州大学农学院在茉莉酸信号通路JAZ1蛋白调控棉花的耐盐性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郑州大学农学院在茉莉酸信号通路JAZ1蛋白调控棉花的耐盐性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Gossypium hirsutum Salt Tolerance Is Enhanced by Overexpression of G. arboreum JAZ1”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上。郑州大学为第一单位,农学院博士后赵阁为第一作者,农学院李付广研究员和客座教授吴家和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棉花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和天然纤维材料,不同的棉种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基因。挖掘亚洲棉中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优良等位基因,利用这些优异基因改良异源四倍体品种。在本研究中,通过GaJAZ1的功能缺失分析证实GaJAZ1参与棉花耐盐响应。将该基因转入四倍体陆地棉中,通过温室实验和连续两年的自然盐碱地大田实验均证实GaJAZ1的过表达能够增强棉花的耐盐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转基因植株具有较高的活力,株高,鲜重和结铃率,其调控机制是GaJAZ1促进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根系的生长。该研究为解析棉花的耐盐性提供了新的机制和思路,为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郑州大学一附院滕军放教授团队在单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日前,郑大一附院滕军放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成功创建了α-突触核蛋白纤维体注射诱导的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小鼠模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滕军放、丁雪冰、王雪晶及合作单位瑞典隆德大学李家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北沙为本文通讯作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雪晶及河南省人民医院马明明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α-突触核蛋白病是一类以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沉积于神经系统为主要病理标志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以及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其中,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是一种罕见的、散发性、缓慢进展,且仅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无运动障碍的α-突触核蛋白病,发病机制迄今不明。相关研究发现,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病人的多个神经部位均存在α-突触核蛋白阳性包涵体。因此,研究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并构建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模型可能成为探索α-突触核蛋白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机制的突破口。既往研究提示α-突触核蛋白阳性包涵体在神经系统形成及播散是α-突触核蛋白病共同的核心病理机制。

研究团队首先由α-突触核蛋白单体制备α-突触核蛋白纤维体,通过电镜鉴定其纯度后显微注射至TgM83杂合子转基因小鼠的星状神经节及腹腔神经节内,诱导模型小鼠自主神经系统内出现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沉积。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蓝斑、巴林顿核、迷走神经背核、脊髓中间带外侧核等自主神经相关核团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心血管、胃肠、皮肤汗腺等部位均出现α-突触核蛋白阳性包涵体。随着病理改变的加重,模型小鼠逐渐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胃肠功能障碍、泌汗障碍及嗅觉障碍,而无运动障碍。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将α-突触核蛋白纤维体注射至小鼠交感神经节,成功构建国内外首个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小鼠模型,为揭示α-突触核蛋白病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机制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动物模型。该研究填补了α-突触核蛋白诱导的单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型动物模型空白,有助于α-突触核蛋白病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机制的深入探索。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