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硕士学科点介绍(2017年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20:41
标题: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硕士学科点介绍(2017年更新)
  妇产科学硕士点

  一、学科点简介: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是高考恢复后国务院批准的较早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即198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级医疗、科研及教学部门,正在成为学术骨干。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998年连续被评为河南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是河南省较大的省级妇产科疾病诊疗单位,河南省围产医学中心、河南省产前诊断中心,河南省妇科内镜中心均设在该科。本学科目前有正副教授30余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7名,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50名。本科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等重点医学攻关课题多项,近五年来获科技成果奖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部。

  二、主要研究方向、梯队及成果

  本学科点的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围产医学、普通妇科学、生殖内分泌学。

  围产医学学术带头人张曦教授、崔世红教授、程国梅博士、许雅娟教授,学术梯队中高级职称者8人。2004年河南省围产医学中心在我院成立,2007年河南省产前诊断中心成立。我们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分娩镇痛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居国内先进水平,并与世界最大的产科中心之一美国纽约州立医院合作,定期互派专家学习和交流。自2001年开始承担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推广分娩镇痛和妊高征的诊治经验,已成功举办了10期,受到省内外好评。使产科质量不断提高,剖宫产率进一步下降。产科现有病床120张,年住院病人6000余人次,年分娩量5000余人。

  生殖内分泌专业学术带头人张展博士、杨雪峰教授、贾莉婷教授等,学术梯队中高级职称者5人,硕士生导师3人。多年来,对妇科生殖内分泌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针对其病因机制、病理生理变化、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多途径、多层面、多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围绕“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生理表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许多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对卵巢早衰和高泌乳素血症,建立系统、完善的随访机制,逐步开展病因研究及临床治疗方案的探索。根据国际绝经协会指南,该专业不断探索适合我省围绝经期人群激素替代治疗的剂型、剂量及方案。

  妇科是河南省最大的省级妇科疾病诊疗和妇女保健专科单位,是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术带头人申爱荣教授、李红雨教授、王鲁文教授、封全灵教授,有正副教授2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30余人。我科为2001年河南省最早批准的河南省妇科内镜中心,2011年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妇科内镜四级手术培训基地,拥有先进的手术设备和技术,已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宫腹腔镜工作站,宫腹腔镜手术技术及手术例数始终处于省内领先及国内先进水平。2006年成立了全国较早的盆底专业病区,2009年成立了河南省首个妇女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2010年成立了河南省较早的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心。2008年率先开展了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阴式宫颈广泛切除术,此术式对于年轻宫颈癌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是个福音,并开展了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广泛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该技术达全国领先水平。本学科承担着郑州大学临床医学、卫生系、影像医学专业、国外留学生和研究生培养及全省乃至全国妇科专业人才培养任务,为我省各级医院妇科专业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等重点医学攻关课题多项,近五年来获科技成果奖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部。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20:42
      儿科学硕士点简介

  一、学科概况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学院)小儿内科是河南省较早的双重重点学科,是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点,是河南省规模较大、专业设置较为齐全的省级儿科医疗、教学、培训和科研基地,承担着郑州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的儿科学教学任务和儿科进修医师的培养任务,为全省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儿童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学科于1995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998年被评为河南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2002年被评为河南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06年又荣获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拥有河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四个中心和一个新生儿脑损伤重点实验室。四个中心即:“河南省儿童重症救护中心”、“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专业人员培训中心”、“河南省儿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是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协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所在单位。

  二、学术梯队与人才培养

  学科人才济济,近些年通过加强自身培养,与国内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及出国深造等多种渠道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90人,医师52人,正副主任医师(教授)33人,副主任检验师1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28人,12人具有国外留学或培训经历。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郑州大学特聘教授1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目前学科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3人在国家级学术委员会任职: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朱长连博士于2006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河南省优秀专家、儿内科名誉主任栾斌教授于2007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委员,儿内科副主任徐发林博士于2011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委员。6人在省级学术委员会担任重要职务:朱长连教授任河南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栾斌教授河南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王军教授任河南省儿科学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理事会理事、河南省医院协会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贾天明教授任河南省儿科学会委员、省临床神经电生理学会委员、省抗癫痫专科分会副主委。王西阁教授任河南血液病学会委员、河南省实验血液学会委员。多人担任学术期刊编委职务:栾斌教授任《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朱长连教授任12家国际科技期刊的审稿人、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等5家杂志编委,贾天明教授任《中华儿科杂志》通讯编委、《国际儿科学杂志》编委;王西阁教授任《中国医药与临床研究》杂志编委。

  学科近10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0余名,在读32名;共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在读8名。所毕业研究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专业设置及优势专业

  学科拥有五个现代化的病区,住院床位235张,设有新生儿、呼吸、小儿神经及脑损伤早期干预、血液/肿瘤、心血管、肾脏、遗传代谢及内分泌等九个专业,其中新生儿/NICU、小儿急救/ PICU、呼吸、血液、小儿神经属于优势专业。    1.小儿急救专业:由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河南省儿童重症救护中心、河南省NICU网络中心是省小儿急救的龙头专业,拥有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配有长途转运救护车、Dragerbabylog8000常频和高频呼吸机、BridVIP-Ⅱ、BridVIP-Gold呼吸机、西门子servi呼吸机、德国产斯蒂芬无创式CPAP呼吸机、EAGLE-4000多功能监护议、Istar床边血气分析议、床边x光机、亚低温治疗仪等先进设备和仪器。近十年来多次成功的救治了四胞胎、五胞胎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小儿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据省内领先水平;创造了多起我国小儿急救史上的奇迹。

  2.新生儿专业:近5年来本课题组有30余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Biology of the Neonate等国际杂志,SCI检索引用达300余次,最高单篇引用108次。基础研究方面成功建立了未成熟脑缺氧缺血脑损伤动物模型、LPS增敏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和宫内亚临床感染脑损伤模型,已在美国病理学杂志发表;在缺氧缺血脑损伤发病机理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首次证明了AIF参与了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死亡,AIF介导的脑损伤需要亲环蛋白A的共同参与;首次发现caspase-3与calpain两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存在相互关联;首次发现年龄不同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机制不同,首次发现新生儿期神经干细胞增生潜能低于青春期。在未成熟脑损伤的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临床研究方面,率先在国内开展全身亚低温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衍生物治疗足月儿及早产儿脑损伤,有效的降低了新生儿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率,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并已经通过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在全省推广。探索出了一套规范化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救治措施,抢救成功国内首例单胎出生体重仅700克的早产儿和省内首例全部存活的五胞胎,跟踪随访生长发育数年均处于正常水平。

  3.小儿呼吸/哮喘专业:建立了儿科呼吸及哮喘重症监护病房、河南省首家小儿哮喘专科门诊、规范化的雾化治疗室、肺功能检测室、小儿变态反应治疗室。

  开展了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率先在国内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儿童哮喘及其他喘息性疾病。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探索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方案,并系统地开展了硫酸镁治疗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基础研究方面成功制作了SD大鼠哮喘和气道重塑模型,开展了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炎性细胞变化的研究、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相互关系的研究、炎性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开展了支气管哮喘气管重塑的研究,该项研究在国内率先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气道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重要发现,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进一步将对哮喘发病中的炎性细胞作用机制及调控、气道重塑的形成及调控的临床干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和筛选。2009年与卫生部妇幼保健中心联合,率先在国内开展儿童哮喘基因检测及风险度评估的科研项目。

  4.小儿神经专业:开展脑损伤的早期干预、癫痫、各种脑炎及瘫痪性疾病的诊治,拥有自己的脑电图室,配有常规脑电图仪一台,便携式床边脑电图仪一台,视频脑电图仪两台。采用国际上通行的现代物理治疗理念和训练手段并配合应用药物使中重度脑损伤的脑瘫及智力障碍等后遗症率明显下降。率先开展了电刺激促进脑损伤修复机制的系统研究,包括脑损伤后神经代谢的研究、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机制的研究、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脑损伤后神经元突触再生的研究以及神经损伤后超微机构的研究。并开展了新生儿脑损伤后系统干预和癫痫的缝隙连接蛋白方面的系列研究。

  5.小儿血液/肿瘤专业:是儿内科的传统优势专业,开展了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骨髓腔注射法及脐血浆配合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新技术,对白血病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及基因学诊断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小儿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ITP动物模型的建立、儿童再障发病的免疫机制、造血干细胞受体基因、铁剥夺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6.NICU网络建设:在河南省卫生厅的直接领导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NICU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圆满完成了“网络”建设第2周期计划,已经于2011年启动第3周期建设方案。截至目前,全省18个市、2/3多的县级医院进入了NICU网络,其中大多数网络医院建立了规范的NICU专业。网络建设至今,全省经过NICU专业知识技术培训人员约3000人。NICU网络建设,为我省率先在全国建立规范化的NICU队伍开了先例,极大的促进了河南省NICU专业的发展,为我省实现《2001-2010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中的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目标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四、科研成就

  近5年来,学科在科研和学术方面硕果累累,奠定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部分专业与国际接轨。先后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及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人事部、教育部、河南省重大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等三十余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卫生部疾控中心合作项目1项,卫生部行业建设专项基金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十余项,推广科研项目4项。近5年在国际和国家级等医学期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252篇,其中SCI收录40篇,影响因子最高的为17.46,单篇引用最高达174次。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英文专著3部。主编医学高等院校《儿科学》教材一部。

  五、学术交流

  学科注重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2006年成功组织了由国际继续教育组织主办,河南省医学会承办的首届郑州国际神经科学会议。连续组织了由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瑞典歌德堡大学、卫生部新生儿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07、2009、2011年三届国际新生儿学术论坛,协办2008年欧盟首届全球围产与新生儿国际学术会议。10多年来每年进行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医护人员培训和上岗认证培训。连续举办10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预后评估与早期干预培训班”、“新生儿重症救护技术” 和“儿童喘息性疾病及哮喘规范防治培训班”。在新生儿脑损伤的研究水平方面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在新生儿亚低温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得到国际认可并被纳入国际亚低温治疗网络。与瑞典哥德大学围产医学中心、皇后儿童医院、诺贝尔奖神经科学系及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建立了稳定的有关新生儿脑损伤的科研协作、人才培养和人员交流关系,并与德国、法国、美国和丹麦的科学家建立有科研协作关系。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20:43
      临床检验诊断学简介

  一、学科概况

  临床检验诊断学(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tics)是一门涉及多专业、多学科的边缘性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它以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生命科学为基础;以解决预防、诊断、管理和治疗中所面的临床问题为最终目的,是一门既定向于临床又扎根于基础和实验的二元性综合学科。

  经多年建设,本专业已成为河南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首批临床检验诊断专业硕士点和全省博士点、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先后获得河南省、郑州市两级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支持。我院检验科由临床检验、输血科和科研中心三部分组成,医院依托科研中心建立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妇幼保健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围产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围产医学重点实验室。

  二、学术梯队与人才培养

  近几年本专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采取与国内外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及出国深造等多种渠道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近三年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哈佛大学、UCLA大学出国深造学习3人,与哈佛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8人。本专业目前技术专业人员7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4人、硕士1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含兼职),已逐步形成一个学科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学科。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展教授连续两届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务委员;河南医学会检验、微免双专业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等。贾莉婷教授任河南省检验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微生物及免疫专业委员等。李玉山教授任河南省医学会低温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李肖甫教授任河南省检验专业分会常委兼秘书等。袁恩武教授任微生物及免疫专业委员等。多人担任学术期刊编委职务:张展教授任《中华检验杂志》、《中国妇幼保健》、《实用检验医师杂志》、《检验医学教育》编委等;贾莉婷教授任《检验医学教育》编委《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等。

  三、专业优势

  我院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是集临床医学检验、教学以及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该专业目前下设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基础检验、脱落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男性学和内分泌学等10个临床实验室和1个科研中心。目前开展临床检验项目400多项。其特色检验项目包括:产前诊断评估、新生儿疾病筛查、耳聋基因检测、内分泌激素检测、宫颈癌筛查、羊水染色体分析、微量元素、肿瘤标志物及药物浓度监测、流式细胞学检测、免疫性不孕不育及封闭抗体测定、叶酸利用能力测定、精液形态学和精浆生化分析等。科研中心(约2000m2)已于2012年投入使用,设备先进齐全,可满足科研工作需求。

  四、科研成就

  近五年来,本专业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0余名,博士研究生10名,在职博士研究生15名;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17篇,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其中参编教育部医学本科统编教材2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国家专利2项,承担科研项目22项,其中在研课题11项。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学科点已成为我省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的科研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并为临床其他学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支持。

  五、发展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专业将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创造条件吸引优秀博、硕士毕业生加入本学科;大力培养各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加强学术队伍的教育,进一步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打造一支整体素质强、具有团结、拼搏精神的科研队伍。

  继续加强科研中心的建设,抓住医院重点建设科研中心的契机,完善科研中心的硬件环境和人员梯队建设。继续凝练学科方向,在重点发展临床免疫学等研究方向的同时立足我院特色,积极促进生殖免疫学、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诊断等专业、宫颈癌筛查的发展,继续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鼓励中青年骨干人员到国外进修学习,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活动;加大申报海外合作项目的力度,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将本学科建设成为重点突出、特色显著、在国内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20:43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科简介

  康复医学是一门基于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研究患者功能障碍恢复的医学应用学科,是以康复、回归社会为目的,以功能障碍患者为诊治对象,通过对其采取预防、诊断、评定、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近半个世纪以来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和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一起构成完整的现代医学体系。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国家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我国的康复事业正在迅速发展,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因此迫切需要康复医学的各类专业人才。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科创立于1992年,2004年经省卫生厅批准为“河南省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2012年被河南省卫生厅批设为“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医院”, 现为“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质量控制中心”,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脑瘫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河南省重点学科,小儿神经专业博士、硕士学位培养点,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培养点,河南省首批儿童康复医疗服务示范基地,河南省康复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南省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基地,河南省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定点医疗机构,郑州市儿童脑瘫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心分为8个病区(科)和2个康复训练科。 中心目前有240余名工作人员,其中博士4人,硕士46人;高级职称1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床位600张,常年处于加床、侯床状态。拥有康复训练及治疗区域面积达1500平米。

  中心应用由万国兰教授国内创制的“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结合小儿康复训练和传统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各种脑损伤、智力低下、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脑积水、各种脑炎脑膜炎后遗症、听力障碍、各型癫痫等小儿神经系统疑难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年龄小者可治愈或“正常化”,年龄大者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使其生活自理。曾成功治愈多例因重症脑炎导致的“植物人”。由于疗效显著,先后迎来美国、俄罗斯、韩国、英国、加拿大、港澳台同胞及内地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大批患者前来就诊,治疗患儿逾9万人次。曾受到中央卫生部领导、省委省政府领导、省卫生厅领导及法国和瑞典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现开设儿童康复门诊、癫痫门诊及精神运动评估门诊。开展项目有“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吞咽训练、引导式教育、悬吊运动训练(S-E-T)、机械振动训练、听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小儿推拿、小儿捏脊、针灸、电针、针刀、关节松动疗法、肌内效贴、绷带疗法、小脑电刺激术、磁疗、生物反馈电刺激、脑循环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导平、导推治疗、中频电疗、低频电疗、蜡疗、中药洗浴、中药熏蒸、超声引导下肉毒素注射、生酮饮食疗法、ICB生物力学矫形鞋垫制作、低温矫形器制作等 。

  中心配备有24小时视频脑电图机、一拖四脑电中央监护系统、脑电地形图及动态脑电图仪、多功能肌电图仪、多功能表面肌电分析系统、悬吊运动训练系统、痉挛肌治疗仪、肌兴奋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等速肌力训练仪、踝关节被动训练仪、听觉训练仪及各种康复训练设备等 。开设精神运动评估室可作Gesell、韦氏、CDCC、儿-心量表测试、DST、FMFM、GMFM、GFMCS等各种智力测试、精神、运动评估项目,开设矫形器制作室可制作各种矫形器和矫形鞋垫。

  中心将临床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专著12部,获各种科技进步奖9项,获省市级荣誉称号12项。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先后与法国、瑞典、荷兰著名康复机构建立学术联系。中心为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点,带教小儿康复专业研究生数十人,带教本科及各级教学课程,为省内外医院培养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百余名。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学科点已经成为我省小儿康复领域的科研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导师简介

  王军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及硕士生导师,副院长,儿童康复科名誉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脑瘫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残疾人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组副组长、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以及全国、河南省16个康复医学组织理事、委员等。担任《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河南医学研究》杂志、《中国优生优育》杂志编委。学术成就:从事小儿内科和小儿脑瘫康复工作29年,获各类科技进步奖7项,承担省科委、教委科研课题15项,撰写和参编专业书籍12部,已发表学术论文64篇,顺利带教毕业硕士研究生19名,在读1名。主要研究方向:小儿神经康复和小儿血液肿瘤。

  朱登纳  主任医师,教授,神经病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大主任。1997年开始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小儿神经及脑瘫康复。现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应用行为分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脑瘫预防与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孤独症专委会常委。河南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院管理协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河南省免疫学会细胞治疗及干细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郑州市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现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及医疗损害鉴定专家,河南省抢救性康复专家指导组成员,河南省疾控中心AFP(急性弛缓性麻痹)诊断专家组成员,《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特约审稿人。2012年至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Salford大学学习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发表相关SCI及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专著两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17项。

  熊华春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康复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副主任。专业方向:儿童神经肌肉疾病功能评定与康复。现任河南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医学会第八届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脑瘫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卫计委康复质量控制专家。先后从事儿童及成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康复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6年,具有扎实的儿科学、神经病学及康复医学科理论基础,在儿童及成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性瘫痪、各型癫痫、脑炎后遗症、发育障碍、格林巴利综合征、脊肌萎缩症、脊髓损伤、外周神经病以及肌源性疾病的临床康复。近十年来对小儿脑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总结出涵盖“位点加药物穴位注射、康复训练、理疗、中医推拿”在内的综合康复方法。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7项,在中华医学及国家级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参与编撰医学专著教材5部。当选河南省“三八”红旗手、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20:44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点简介

  一、学科概况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点,承担着郑州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全省妇幼保健领域进修医师的培养任务,为全省放射学事业尤其是妇儿影像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妇儿影像

  2、产前诊断和先心病的超声诊断:

  三、学术梯队与人才培养

  张小安 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博士后。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卫生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政府津贴特殊专家。

  198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原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先后到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研究学习,2009.8-2009.8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做博士后,在小儿脑损伤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方面及胚胎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现任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主任、中华放射学会儿科学组委员、河南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放射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科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张小安教授先后荣获中国医院协会首届全国医院管理先进个人,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放射卫生先进个人等荣誉。近10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 17名,在读5 名;已毕业研究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栗河舟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产前超声诊断。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超声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超声常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超声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委、《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赵鑫 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妇儿影像诊断及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现任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专业学组腹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放射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常委,河南放射学分会儿科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影像技术学会常委。2014年度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和2015-2016年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致力于教书育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导师组成员,主要负责研究生的过程培养、课题研究、临床带教等工作,本人带教研究生2名、参与指导研究生11名。承担着河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研究,该研究方向已培养2名研究生顺利毕业,早期进行了大样本CT和MRI正常值的测量和轻微内耳发育畸形患儿的影像学研究,目前在读研究生的方向是探讨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的脑功能成像研究。未来的研究生沿着这一方向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功能MRI的相关研究。

  四、科研成果

  张小安教授目前承担着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近三年来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家级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4部。

  赵鑫副教授目前承担着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3项,近三年来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家级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专著2部。

  栗河舟教授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获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项,在国家级及核心期刊上发表30多篇论文,并著有专业论著2部。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20:45
      护理硕士点

  我院护理是郑州大学一级重点学科,郑州大学护理硕士学位授权点。承担着全省妇幼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是集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教研室。

  全院护理人员1118人,正高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196人,硕士学位人员18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护理总人数的99.87%,护理管理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形成了一支人才梯队合理、生机勃勃的专业队伍,为教研、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近年来,我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享誉省内外,我院是河南省护理学会妇产科、儿科两大主委单位;周彩峰主任任河南省护理学会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白桦任河南省护理学会第八届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张金燕任副主任委员;王玲任河南省护理学会第八届儿科分会主任委员、胡素君任名誉主任委员;王雪芳河南省护理学会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王立新任河南省护理学会手术部分会副主任委员;管彤彤任河南省护理学会消毒供应分会副主任委员;王璐任河南省护理学会助产学组组长;蔡春玲任河南省护理学会儿童呼吸哮喘学组组长 ;王锟任河南省护理学会新生儿学组组长等多人多项学兼职。

  本学科充分发挥教学医院的优势,在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上狠下功夫。历年来承担着河南省重症护理培训班及河南省急诊护理培训班中妇产科、儿科的教学任务,郑州大学护理本科、研究生《护理管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任务。每年平均接待来自全省各级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人员进修学习500余人次,接受来自全省各护理院校实习生600余人。为确保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模式采取系统岗前培训,护士长首接负责制,每个病区遴选总带教及一对一带教老师,老师和学生双向评估,核心制度及基础理论每天复习提问,严格出科考试等一系列措施。其次,我院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先后有60人次前往美国、德国、挪威、泰国、荷兰、香港进行学术交流和专业进修,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护理人才,受到院校及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护理教研室重视发掘应用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积极组织开展教研室及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在国家级杂志发表护理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发表论文1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4篇,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国际会议交流论文27篇。承担省科技厅、教委、省卫生厅科研课题26项,已培养研究生 17人,编写《护理管理学》、《新编全科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专科实践》、《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概要》等专著9部。目前,教研室紧跟学科的发展,不断的开拓创新,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及科研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尤其在妇幼护理专科领域紧跟学科建设的最前沿,求真务实,为全省妇女儿童的健康提供保障。

  护理教研室

  2016年8月10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