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郑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点简介(2018年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4-10-13 17:52
标题:
郑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点简介(2018年更新)
法学理论硕士点
一、专业研究方向及专业特色
法学理论是法学的二级学科,是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法学理论从社会政治、经济、伦理、文化以及法律本身等多角度和多层面,来研究法律现象产生、运行和发展的历史规律,研究法的本质、特征、内容、形式及其结构、功能与价值,以建立法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体系,揭示法律实践的一般规律。本学科尤其致力于西方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法的基本理论研究,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理论上的深入探索和概括。它所阐述的法的基本概念、范畴及其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法律及社会,对于法学各学科的学习具有理论奠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法科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素养。
法哲学:本方向主要研究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各种法学理论。其重要特色是研读经典、深入浅出、强化理论与文化素养,表现出厚重的思辨色彩,试图借此指导国家社会建设。
比较法学:本方向主要是对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法律秩序进行相互比较。其主要特色是在研究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法律秩序的基础上,确定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它可以为世界法律文化作出何种贡献。
法学方法论:该方向主要研究正确地适用法律所应遵循的一套原则、手段、程序和技巧。其主要特色是对适用法律这一环节作出理性思考,以期从人之思维方式的高度为法律适用这一法律运行环节提供指导。
立法学:本方向主要研究立法的一般理论、立法程序与过程、立法的社会效应等。加强对立法社会效应的分析与评估是本方向力图发展的特色,以期更好实现法律的功能和作用。
二、硕士点取得时间
郑州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硕士点在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02年开始招生。
三、师资力量
目前本硕士点共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现有石茂生教授、王建国教授等博士生导师2人,石茂生教授、王建国教授、魏胜强副教授、张玫瑰副教授、李建新副教授等硕士生导师5人。
四、主要学术成果
本硕士点教师共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级远程教育法理学精品课1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近30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参编法学专业国家级和省级统编教材多部;在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奖励。
五、人才培养情况
自2002年开始招生以来,本硕士点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50余人。有部分学生继续深造,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等院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是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以及中央、地方机关公务员。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14:05
法律史硕士点
郑州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学科于1980年郑州大学法律系成立时设立,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6名、兼职教师2名,在8名专兼职教师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其中有7名教师已经或将要获得博士学位,1名教师为硕士学位。法律史学科的硕士生导师和任课教师有宋四辈教授、梁凤荣教授、姜建设教授、淮建利教授、张丽霞副教授、苏凤格博士、张光辉博士、孙海霞讲师。宋四辈教授为法律史学科负责人。本学科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适当、学缘成分多元、研究方向明确,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郑州大学法律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河南省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是历史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广泛、博士升学率最高的硕士点。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比较法律史等。本学科教师近年来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4个、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8个、省社科联项目3个,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个、省社科规划项目5个、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8个;出版主编教材7部、参编教材16部、独著7部、参加撰写著作20余部、主编学科辅导资料6本;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当代法学、河南社会科学、四川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湘潭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2篇、被《新华文摘》、《大学文科学报文摘》观点摘编3篇;获省社科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省实用社科二等奖2个、省教育厅社科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省社科联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郑州市社科一等奖1个、中国法律史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个。本学科为研究生、本科生开设有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宪政史、中国民法史、中国刑法史、中国监察制度史、中国诉讼法史、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专业外语、法律史专题等课程。
本学科有1名教师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1名教师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1名教师任河南省法学会理事、4名教师为兼职律师,在河南省法理法史研究会中有2名教师任副会长、3名教师任常务理事、1名教师任理事。
2007年以来,在法律史专业毕业的84名硕士研究生中,有的考上了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博士研究生;有的被全国总工会、司法部、河南省纪检委、北京市公安局、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百色师范学院、济宁市法制办、汕头市环保局、新乡市中级法院、平顶山市中级法院、郑州市高新区法院、新密市检察院、正阳县检察院等单位录用。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14:05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博士点
一、专业研究方向及专业特色
本学科点设有宪法学、行政法学和外国宪法与行政法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宪法学研究领域,在苗连营教授的带领下,以宪政原理、社会转型与宪政建设、人权保障法律制度、立法程序等为研究重点,着力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宪政建设的价值取向、运作过程和发展规律进行法理层面的分析与探讨。在行政法学研究领域,在沈开举教授、宋雅芳教授的带领下,以行政法学体系研究、土地法律制度、行政规划、行政征收与补偿为研究重点,积极回应我国社会生活中的行政法治热点问题,密切关注行政法的制度安排及其理性建构。在外国宪法与行政法学领域,注重对俄罗斯的宪政与行政法律制度进行跟踪研究,为国内学者研究俄罗斯宪法与行政法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硕士、博士点取得时间
郑州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在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00年开始招生。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取得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二级博士授予权,实现了河南法学领域博士点零的突破。
三、师资力量
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现有专职教授4人,兼职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在本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参与下,现已建成了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俄罗斯法律研究中心和郑州大学中国土地法律研究中心2个校级研究机构,并已开通“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网”、“中国土地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网”和“俄罗斯法律研究网”3个专业网站。
四、主要学术成果
苗连营教授发表《立法程序论》、《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等论文著作100余项,其中《立法程序论》,获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沈开举教授发表研究成果80余项,撰写的《行政征收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研究行政征收的学术专著,主编的《行政实体法学》、《行政程序法学》和《行政救济法学》三卷本行政法教科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行政法研究教学模式。宋雅芳出版的《行政规划的法治化:理念与制度》一书是我国目前出版的从行政法角度研究行政规划的第一部专论。刘向文教授出版《俄国政府与政治》、《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等多部俄罗斯法律研究专著。本学科教师先后主持《行政征收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宪政建设研究》、《俄罗斯司法改革制度研究》等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五、人才培养情况
自2000年开始招生以来,本学科共招收硕士研究生(含法律硕士)429人;其中40余人继续深造,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国内著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自2007年开始博士研究生培养以来,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5人。众多毕业学生已经在政府部门、政法系统以及高等院校等法学教育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14:06
刑法学硕士点
郑州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第一个法学硕士点,在全国省属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主要研究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法史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监狱学。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分别是学科负责人鲁嵩岳、河南省特聘教授刘德法、博士生导师马松建;副教授5人,分别是毕业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许桂敏、李淑娟、张阳、王立志、吴林生博士,已经形成以中青年学者为主力,职称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发展潜力大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1991年后,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有67人考取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的博士;其余学生到公、检、法、司部门从事实务,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教学水平为国内学界所称道。
近3年来,本学科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已经在赃物犯罪、聚众犯罪、恐怖犯罪、侵犯公民隐私权犯罪、经济刑法、商业贿赂犯罪、死刑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马松建教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留学一年,翻译并出版《挪威刑法典》;王立志副教授,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先后翻译并出版《马其顿共和国刑法典》、《塞尔维亚共和国刑法典》等五部译著,两人的英语水平和翻译能力,已为国内学界所称道。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14:06
民商法学硕士点
郑州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科于1980年建立,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挂靠在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招收民商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0年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以民商法专业名义招收博士研究生。
在近几年毕业的研究生中,有30余人先后考取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重点大学和研究所的民商法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2004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以本学科为依托成立的郑州大学私法研究中心,2004年被确定为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拥有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竞争与垄断法、资源、能源与物权法等五个研究所,河南民商法网、《私法评论》刊物及图书资料中心。以本学科为依托成立的知识产权培训基地,201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本学科具有以下几个突出优势:一是研究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有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自考委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国家专业学会常务理事以上任职者6人,省级专业学会副会长以上任职者5人。二是研究基础扎实。本研究方向200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确定为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10年获得二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目前承担有1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五年来拥有科研经费200多万元,其中纵向经费116万元。学科点拥有一个独立的资料室,有民商法学专业中外文藏书近5千册。三是研究重点突出。本研究方向虽领域广泛,但重点集中于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和亲属法学等4个较为鲜明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交易安全的法律保障、请求权基本理论、公司法与破产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近年来,本学科在学术带头人田土城教授的带领下,进一步凝炼学术方向、提升学术水平,结合国家法治建设的实践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法治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对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资源开发的产权问题、公司治理与民营经济保护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基础性成果。这些方面有望在未来数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14:06
诉讼法学硕士点
诉讼法关系到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财产权保护问题,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诉讼程序的公正、人道,是司法公正、文明的重要体现。诉讼法专业是理论性、应用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与司法实践联系非常紧密。
郑州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自2003年开始招收硕士生到目前为止,本学科共招收十余届学生。
诉讼法学科现有三个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方向、民事诉讼法方向、证据法学方向。本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中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共有专职教师9名,其中具有博士学历为2名。
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共6名:王长水(诉讼法学科带头人,副教授,刑事诉讼)、靳建丽(副教授,民事诉讼)、周庆(副教授,民事诉讼)、张嘉军(教授,博士,民事诉讼)、马春娟(副教授,刑事诉讼)、卢少锋(副教授,博士,刑事诉讼)。其中王长水老师担任河南省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卢少锋老师担任河南省刑事诉讼法学会副秘书长,张嘉军老师担任河南省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靳建丽老师等担任郑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王长水、靳建丽老师等长期担任河南省检察院、河南省高级法院以及郑州市检察院、法院等政法机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卢少锋、张嘉军老师同时兼任郑州市惠济区检察院检察长助理。本学科共有兼职教师4名,分别是贺恒扬(河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河南省刑事诉讼法学会会长)、王韶华(河南省高级法院院长助理,河南省民事诉讼法学会会长)、邓理(河南省监狱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金文彤(河南省检察官学院副教授)。
本学科近年来参与申报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等近二十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在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多项,公开出版著作和教材共十余部,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本学科方向的突出优势有二:一是与司法实务联系相当紧密,本学科教师长期持续参加省内乃至国家级层面的学术交流与实务研讨活动,并定期邀请实务部门专家来学科点进行授课,影响重大。二是学生就业面较广,本学科点的专业设置与检察机关、法院、公安机关等政法机关密切相关,专业需求较大。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14:07
经济法学硕士点
一、学科点简况
本学科点是全国范围内综合性大学法律院系中较早开设经济法专业、进行经济法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单位之一。法律系1980年开始开设经济法课程,1985年创建经济法专业并开始收本科生;1993年本学科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次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94年本学科点得到河南省滚动重点项目资助;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办特批开始招收经济法在职硕士学位班学员。同年底,国家教育部委托8所院校起草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的跨世纪教学大纲,郑大经济法学科点作为唯一的非重点部属院校承担了起草经济法大纲的任务,该大纲经教育部组织专家严格论证,载入《全国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自2000年在全国实施。自1997年至2008年经济法学科连续四届被确定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课程1997年至今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自1999年连续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2005年被评为郑州大学精品课程和河南省精品课程。
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河南省优秀专家 1 人,河南省政府参事 1 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 人。多年来,学科点在学术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曾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 项,省部级项目 30 余项,出版著作 50 余部,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先后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3 项,河南省高校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 l 项、二等奖 l 项,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奖 2l 项,河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l 项,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国家级一等奖 l 项。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科点自1994年以来共招收17届硕士生300多人,授予硕士学位300余人,已经毕业的硕士生中,25人考取了国内著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大都成了当地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骨干力量,为国家和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高层次的人才支持。
二、主要研究方向、学术梯队及成果
本学科点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两个方向,即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2004年法学院对学科进行调整,将环境资源法方向单列为独立的学科。为适应这种变化,经济法学科点也进行了资源重新整合,现设有经济法基础理论与实践、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凝练了一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队伍。
在经济法基础理论与实践领域,本学科点突破传统思维,提出了应以利益而非调整对象作为划分部门法标准的新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首次系统提出了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基石范畴的理论观点,被学界同仁称为“社会整体经济利益说”,在国内经济法学界很有影响。本学科点还曾受教育部委托,承担我国面向21世纪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经济法教学基本要求》的起草任务,该成果通过专家论证已载入教育部《全国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教学大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任务的完成使郑州大学成为全国法学14门核心课程教学要求的八大起草院校之一,充分体现了郑州大学经济法理论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本方向学术带头人程宝山教授自中国经济法起步之时就开始潜心研究经济法理论,出版了《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和《经济法基础理论精要》等专著,在经济法基础理论领域提出了创见性的观点,先后获得河南省社会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和河南省郑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河南省高校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最高奖)、河南省 “五一劳动奖章”。在程宝山教授的主持下,本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以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国家级、省级经济法教材及其他著作10余部,获得科研奖励10余项。
市场规制法方向是本学科点新培育出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该方向由吕明瑜教授、王玉辉教授和姚保松副教授等三位成员组成,承担或参与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10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知识产权垄断法律规制研究》、《生物技术垄断的法律控制研究》、《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反垄断法视野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等。近年来,本方向共出版专著7部,参编教材等15部,在《中国法学》等学术性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编。本方向学术带头人吕明瑜教授在中国新兴的竞争法领域潜心研究近10年,在《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有关竞争法方面的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编。独著的《竞争法》一书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独著的《竞争法制度研究》一书获河南省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宏观调控法领域,学科点引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多学科角度对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方向以金香爱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由王玉辉教授、曹明睿副教授和张素伦讲师等多位骨干教师组成。学术带头人金香爱参与或主持省部级等 6 项课题;在《税务研究》、《经济经纬》等刊物上发表《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法律体制的构建》、《谈我国纳税人权利‘清单的缺失’》等论文近20 篇;参加了河南省高等法学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经济法学》宏观调控法部分重要章节的撰写工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问题研究》等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河南省实用社科二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社会保障法是每个国家求得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该领域学科组深入研究了国外相关制度,积极吸取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当前现状提出了一些创建性的建议,直接参与了多项国家立法调研和立法实践活动。该方向学术带头人曹明睿,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私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在《郑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比较略论》等 l0 余篇,出版专著《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一部,该书分别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河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参编《劳动法学》教材一部。
三、人才培养情况
该学科点在硕士研究生教育方面坚持教书育人、与时俱进,多次修订培养计划,改善课程设置。现开设有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经典原著选读、英语、专业英语,学位基础课法哲学、比较法学、宪政与公法原理、私法原理,学位专业课经济法理论、法的经济分析、竞争法、财税法、金融法,学位选修课国际经济法、市场规制法、企业法、合同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外国经济法、经济诉讼实务和前沿讲座等,力求课程配套实用,适应时代要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专业研究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多年来,该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有些观点还颇受业内关注。截至目前,该学科点硕士毕业生中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高校或研究机构,并获得博士学位的有30多人。毕业生大多充实到科研单位、政府机关等单位,在各自领域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14:0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点
郑州大学法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立开展环境、资源及能源法律研究的单位之一,可以追溯到1980年。郑州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最早是涵盖在经济法学科之内进行研究教学的,但一直以来都是郑州大学经济法学科的支柱与标志性研究方向,自郑州大学经济法学科从199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起,即已开始培养自然资源法和能源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6年郑州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经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在河南省高等院校中设立的首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研的专门化发展的新阶段。
本学科现拥有学术梯队成员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3人具有博士学位。学术带头人是桑东莉副教授。
研究方向有三:一是能源法理论与实践;二是自然资源法理论与实践;三是环境法理论与实践。近三年来,本学科先后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研究》和《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主持部级项目1项《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迄今已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之变革》(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魅力城市:生态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变革》、《澳大利亚水资源法律与政策》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郑州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学科有着良好的传统优势,由于在全国同类教学研究行列中发展极早,较早形成规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长期的建设和积累使本学科拥有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于2009年河南省第七批河南省重点学科的评选中,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各专业教师长期参加国家级层面的学术活动,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各研究方面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都在不断提升。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7-2-4 14:08
国际法学硕士点
一、专业研究方向及专业特色
国际法专业设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研究方向。国际公法主要研究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基本制度。例如,国际条约法律制度。结合中国国情,研究中国缔结条约和履行条约的基本制度问题。同时也积极关注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例如,国际人权法问题。这是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本方向深入研究中国履行人权条约的实际情况,研究中国国内法与国际人权条约的衔接情况,研究人权条约监督机构的意见和建议,服务于我国的人权法治建设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国际私法主要研究冲突法基本制度、结合中国实际研究涉外民商事关系法律适用规则、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则等。国际经济法主要研究WTO规则下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税收、国际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本专业在省属211院校中,研究具有明显特色优势。
二、硕士点取得时间
郑州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科在省属院校国际法专业中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01年开始招生。
三、师资力量
本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赵建文教授从事国际法基本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30余年,现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本学科共有专职硕士生导师7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本学科与国内外国际法专业研究机构有比较密切的学术联系。本学科以法学院图书馆名义赢得了联合国资料保存馆的地位,自2001年起,一直收藏联合国出版物。
四、主要学术成果
本学科科研实力雄厚,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10年赵建文教授在《法学研究》第6期上发表的长篇论文《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总结了我国的条约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具有宪法之下法律之上的地位的基本观点,赢得了一定学术声誉;2009年赵建文教授发表在《法学研究》第6期上的《人民自决权与国家领土完整的关系》的长篇论文,总结了有关人民自决权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厘清了一些理论误区,对防止分裂势力借助自决权名义破坏国家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法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是以本学科的研究人员为主吸收省内外国际法学者参编的一本优秀教材,有全国性学术影响。本学科在研代表性项目是赵建文教授主持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接受国际人权条约的个人申诉机制的挑战与机遇”。该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预期会在利用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加强国内法治建设、促进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人才培养情况
自2001年开始招生以来,本学科共招收硕士研究生近200人。有部分学生继续深造,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是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和高等院校。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