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首创 优秀编辑记者担任研究生“第一导师” [打印本页]

作者: 夜末清风    时间: 2014-10-7 12:07
标题: 首创 优秀编辑记者担任研究生“第一导师”

9月24日,一场特别的见面会在四川大学举行:一边是42名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和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新生,一边是来自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成都日报等13家新闻出版单位的优秀编辑、记者。

  四川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进行时——

  李欢 本报记者 刘淼淼

  9月24日,一场特别的见面会在四川大学举行:一边是42名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和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新生,一边是来自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成都日报等13家新闻出版单位的42位优秀的编辑、记者。从24日起,这些编辑、记者将成为这些研究生的“第一导师”,负责指导他们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践。

  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李曼琦的第一导师,是四川广播电视台经济频率总监、主任记者陈军。“我大四时就到川台实习过,学到很多东西。”李曼琦告诉记者,现在有川台的专业人士做导师,对今后的学习、就业做出指导,感到十分幸运。

  实行“双导师”制,是四川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聘请优秀编辑、记者担任“第一导师”而非“第二导师”,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创。

  去年12月,省委宣传部与四川大学签署共建新闻学院协议,成为全国10个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之一。今年4月,双方成立共建新闻学院院务委员会,并通过了共建新闻学院2014-2018五年规划,各项重点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讲座开讲,生动活泼的讲座令学生耳目一新;资深编辑、记者走进校园传授实战经验,学生踊跃到各新闻单位实习锻炼……一种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实践相互贯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正逐渐形成。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四川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贯穿于共建工作全过程,努力打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高地、理论高地和培训高地。

  从9月开始,川大在本科教学中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当代新闻系列讲座》,一学期16场专题讲座,特别邀请省委宣传部、中央媒体驻川机构、省直和成都市新闻媒体负责人主讲。“这些讲座非常生动,让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四川大学文新学院院长曹顺庆告诉记者,每场讲座几乎座无虚席。

  9月2日起,省委宣传部和省直媒体相关负责同志纷纷走上讲台,从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到介绍我省新闻发布工作,再到分析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和新媒体发展。这些讲座站在政策高度,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实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研究生杨雅舒说,听完讲座后受益匪浅:“现在网络的发展对传媒行业影响很深,在意识形态的引导中,网络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一点对我启发特别大”。

  编辑记者进课堂老师走出“象牙塔”

  共建过程中,省委宣传部与四川大学坚持融合贯通,建立健全人员互聘交流机制和“双导师制”。一方面推动新闻单位业务骨干到高校兼职任教,另一方面也组织高校教师到新闻单位挂职锻炼。

  《网络新闻与文化传播》、《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7门新闻专业课程均由院内老师与业界编辑、记者共同任教。

  “学界和业界相结合,实现了有益的补充,对学生来说收获肯定比以前大。”作为参与共同授课的业界老师,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党政事业部主任赖永强认为,学界老师侧重理论,教学素材来源相对比较单一,而业界老师侧重实践,素材来源于媒体内部,比较“接地气”,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

  “过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停留在书本上,现在媒体工作者以多年的实际经验和感受,告诉学生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运用到实习与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更具有说服力、亲和力。”赖永强说。

  “双导师制”,聘请优秀编辑、记者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导师,院内教师担任第二导师,是我省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一大创举。

  “这些业界导师都是由省委宣传部精心遴选,思想好,业务精,对学生的培养会非常好。”曹顺庆介绍,以前也有“双导师制”,但业界老师往往只担任第二导师,现在是第一导师,“学生直接归他们管”。在曹顺庆看来,学生可以作为业界老师在工作上的助手,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编辑记者走进校园,高校教师也走出“象牙塔”。去年12月,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教授操慧到四川日报时政社会部挂职锻炼,历时10个月,收获颇多。

  “互联网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如何进行新闻生产和舆论引导,不只是学生,包括我自己对具体的政策和报道模式都还需要系统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操慧特别提到,在挂职过程中,除了参与四川省两会报道、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时政社会部的重要报道外,还全程介入四川日报群众工作部“民情热线”的接听、选题讨论、稿件修改等报道流程,不仅在新闻业务技能上丰富了经验认知,还具化了主流媒体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体验感知。

  提升学生实战能力计划共建新媒体实验室

  根据《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大学关于共建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的实施意见》,双方将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建成一批稳定优质、能满足新闻学院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

  今年9月以来,川大新闻专业的首批24名本科生,已分赴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新华文轩、成都传媒集团等各大新闻出版单位实习,实习期为半年以上。

  “这些学生进入新闻单位实习,深入了解媒体工作,对他们今后的择业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共建新闻学院院务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放告诉记者。

  川大新闻学专业的大四学生王城志到华西都市报实习一周多了。他告诉记者,现在想先把新闻采写流程搞清楚,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这对于将来选择媒体行业也是一种经验积累。

  “部校共建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曹顺庆表示,现在人员互聘交流、学生赴新闻单位实习等多项工作均已铺开,下一步还要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是双向的,业界也需要,不光是业务方面的培训,还有思想上的培训”。

  为解决共建中的资金问题,省委宣传部每年向新闻学院提供经费支持,前两年的经费已经到位。“我们的新闻实验室已经‘鸟枪换炮’了,硬件水平显著提升,今后还会不断改善。”曹顺庆表示,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新闻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新闻学院还希望促成业界和学院共建新媒体实验室,并在学术研究方面开展深度共建。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