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精析(2003~2013)
[打印本页]
作者:
六月的雨LW
时间:
2014-7-17 18:40
标题: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精析(2003~2013)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题
材料1
小学老师雷夫。爱斯基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1967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说: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老爸气的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
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保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16日)
材料2
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2011年度“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
在他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他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却不见了,急的这位老人团团转。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突然有一天灵感迸发,想到“醒目药瓶”这个点子。
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带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呢?他坦然,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计胜在实用。按照测算,不会给药品本身带来额外的成本,推广起来很容易,实用方便。“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
这位研究生说他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主席Peter Zec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摘编自《扬子晚报》(2012年3月17日)
这位研究生说她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主席Peter Zer博士在闭幕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好美好的世界。摘编自 《扬子晚报》(2012年3月17日)
问:
(1) 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6分)
考点: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4分)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解读:
具体针对这两段材料问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两件事情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这是第一个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这是材料二的一段话,对我们从事认识活动有何意义?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问题本身题眼在这样几个字上,就是体现认识主体的能动性,显而易见这道题主要考到的考点是认识的能动作用。
那么在我们的教材当中,哪一个原理涉及到认识的能动作用呢?主要是认识的本质这个原理,那么在教材里边呢,我们讲得很清楚,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那么这种能动性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呢?在辅导教材当中,包括我们所使用的海天点评班28题中我们讲得非常明确,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具有摹写性,人可以通过认识比较客观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那么在括号1这个问题当中,前半句话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这个意思主要表达的就是人在能动的过程当中,首先是可以尽可能的用比较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那么认识能动作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就是人的认识活动还可以通过主体认识能力,对客观事物信息的加工,重组,重叠,重构等过程。不仅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的现象,而且还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那么不仅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的现在状态,而且还可以推测客观事物的未来,追溯客观事物的过去,这是它的创造性的主要体现。
那么在括号1这个问题当中所讲到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一般来说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说明它具有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它的大脑中具备了很多的知识,这样的话它的这种创造性在反映客观事物过程当中就能够表现得比较明显。所以说第一问它的这两个引号里面的话,前者用孩子的眼睛反映世界主要说明的是人的认识活动在能动性的第一个表现具有摹写性,那么第二个引号里的话,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那么它主要体现的是认识能动性的第二个主要表现,就是创造性,如果广大考生能够从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两个特点的角度来回答括号1这个问题,应该说就能够拿到它的基本分数。
当然括号1的这个问题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除了这个考点之外,像在辩证法里面,我们讲意识的能动性的时候,其实也涉及到了它的具体反映具有创造性,如果考生与意识能动性做相应回答也是可以得分的。
第二个问题,它的问题是用材料二的一段话,“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问题是对于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它的题眼或者关健词是“对实践”活动,那么怎么把前半句话和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呢,辅导教材中有这样一个考点,唯物论当中讲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生活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它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的过程,其实反映的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对实践的能动指导作用,那么这个指导作用其实在我们教材当中,包括海天28题里有两个地方都直接的讲到了,第一个地方就是在讲到辩证法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的时候,那么教材里边就讲得很清楚,人的意识它具有能动性有这四个方面的表现,那么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人的意识可以指导实践,使实践物质世界得到相应的改变。这应该说是意识能动性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那么材料里边的大学生所设计的蓝图,所设计的这样一个规划,当然是一种属于认识范围内的,一种对未来世界的描写,是一种未来世界的蓝图,然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让世界得到改变,让世界得到更美好,这就说明人的意识要想发挥作用,对世界产生改变就必须要通过实践,只有把认识或意识活动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够真正的使世界得到相应的改变。
这是在我们辅导教材,比如说海天所使用的好题解析中,在我们预测试题,海天使用28题当中都讲得非常一清楚的一个原理,那么另外一点就是在认识论当中,我们讲到人的认识活动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那么这种指导作用又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那就是正确认识来指导实践,能够使实践顺利进行获得成功,错误的指导实践对遭到失败,受到挫折,显而易见研究生这个设计当然应该是正确的一种认识,让它指导实践,当然可以得到成功和美好的结果。所以括号2这个问题,如果要想比较完整的回答出来的话,从我们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原理来看,应该有这么三个原理可以相应的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原理就在唯物论中所讲到的全部社会生活,它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那么第二个原理就是在辩证法里边讲到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的其中一个表现,它可以通过指导实践来改造世界。
第三个可以涉及到的原理就是在认识论里边所讲到的,比如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分为两种效果,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可以获得好的结果,能够获得成功,当然括号2这个问题它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在认识论中,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所产生的两个效果。
那么这是34题从我们目前得到的材料来看,同学们可以得到的一个基本的回答,那么我也想就这个34题谈一下我个人的感想。从34题的出题特点来看,应该说它是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所谓在意料之中,34题这道题主要考的是认识论,那么在我们辅导班上,历年都反复强调,从历年考题来看,辩证法和认识论是最有可能考大题的,考分析题的两个部分内容,也是我们特别要求考生要重点掌握的相应的内容。像我刚才提到34题所涉及到的这几个原理,在我们所出的一本最后点睛班中使用的小册子,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所用的原理全部都讲到了,唯一例外都讲到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在意料之中。但是34题又在意料之外,之所以在意料之外,现在34题原理的考题很少直接告诉你原理的内容,用很明显的词告诉你用什么原理,它没有这样做。给我们出的题非常活,所以辅导班当中我也反复给我们学生讲过,34题出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不可预测性。所谓不可预测性,就是说34题作为一道哲学的考题,那么哲学是什么呢?哲学是世界观是方法论,作为世界观作为方法论,它意味着古今中外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出题,都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回答,那么古今中外有多少问题呢?这是任何个人都很难准确把握的一个范围。
所以我想从34题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三点启示,第一点启示就是我们在复习原理,特别是在复习哲学原理的时候要注重教材,要把基础打扎实,要对原理,及其它的用法搞清楚;第二通过一定题的训练,要掌握一定解题思路和方法,为什么有些考生拿到题以后能够快速准确的搞清楚这道考题它考得是哪些考点,有些人包括很多老师找不准考点,找不全考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练习的题目比较少。第三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一定要注意掌握方法,原理有自身学科特点,学习时候有相应方法,我一贯使用的方法就是互联法,互联法帮助我们考研政治各门课程复习中,特别是原理复习当中快速准确的掌握好每一块理论的精髓,及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另外一个方面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而这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海天学校在考研政治中都会全盘向学生们做系统介绍,我想如果我们能够从这道34题中得到这样三点启示,特别是准备参加14年考生来说,按照这三点启示复习好原理的话,那么2014年的34题应该说拿到高分就不在话下谢谢大家。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