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考研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常考七大主要原理 [打印本页]
作者: 六月的雨LW 时间: 2013-12-23 13:54
标题: 考研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常考七大主要原理
考研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常考七大主要原理 2013年12月20日 来源:跨考教育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的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在当代中国,就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1.原理的内容: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才有社会意识发展的独特的历史,才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2.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第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持世界文明多样性。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矛盾运动)原理
1.原理内容: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意义:(1)这一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2)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基石。
(3)这一规律是我们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
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
2.方法论意义:这一规律是我们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
五、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
2.方法论意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这种统一性基础上的多样性,充分表现出人类以及各个民族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及其创造性。
2.方法论意义:中国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直接走向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和伟大创造。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原理内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会出现反复、停滞和倒退现象。
2.方法论意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的结局。
2.方法论意义: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七、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重要动力原理
1.原理内容:(1)科学技术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的。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2.方法论意义:(1)“全球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问题、科技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
(2)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第一,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第二,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第三,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第四,要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形式。
作者: Nightingale 时间: 2013-12-24 21:10
好帖子,要顶起来。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zzued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