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及夫人琳达,在河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傅劲松、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助理荣西海等人的陪同下,访问郑州大学并与物理学专业师生亲切座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副校长常俊标会见了崔琦教授夫妇。参加会见的还有校长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人事处、物理工程学院等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
刘校长首先代表郑州大学向崔琦教授及夫人来郑州大学考察、交流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郑州大学的历史沿革、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及物理学科的发展情况。刘校长说,崔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给全体华人争了光,为祖国为家乡赢得了荣誉。作为河南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非常希望崔琦教授能够把郑州大学作为自己回到家乡的落脚点,多来参观指导,为郑州大学的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随后,崔琦教授在第五会议室与我校物理工程学院以及来自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师生代表进行了亲切座谈,刘炯天校长主持了座谈会。崔琦教授认真的倾听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并结合自身的求学和科研经历一一作答。有青年学子询问他如何做到从医到物理的转变,又怎样持续保持兴趣。他说 “我确实不是一开始就学物理的。”“偶然的机缘,我去美国学了物理。我知道研究理论比较枯燥,如果没有特别兴趣,研究起来特别困难,真正做理论得特别执着才行。我们要学会从实验室里的动手开始,找乐趣,永远不会boring(厌烦,觉得无聊)。” 当谈到高等教育的问题时,崔教授说,“中国和国外教育有很多传统的不同,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他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两天就能发展起来的,需要慢慢地进步,不要给太大的压力。在近一个小时的座谈中,他与在座的师生讨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与未来,客观地评价中国当前的教育现状,他指出,教育不能只有一个模式,不能做“观光”式教育,告诫青年学子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论学习理论还是做研究,都要有自己的思考,有所创新,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开拓出自己的新天地。整个座谈会气氛融洽,年过古稀的崔琦教授,虽是国际物理学研究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但他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言语谈举止之间充满谦逊亲切之意,给在座的教师和学生诸多启示。
崔琦,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人,小学毕业以后,到香港培正中学就读。1957年香港培正中学毕业,1958年赴美国,就读于伊利诺伊斯州奥古斯塔纳学院。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崔琦与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主要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他在霍尔效应家族中的建树,将可应用于研制功能更强大的电脑和更先进的通信设备。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zzued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