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3-10-16 18:56
标题: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介绍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介绍

高丹盈
陈  淮
郭院成
童丽萍
王东炜
赵  军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3-10-16 19:01
1.jpg

高丹盈,男,教授,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62年6月出生。
      198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纤维复合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荣获“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中原学者、河南十大青年科技新闻人物、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青年科技奖、国家优秀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主编我国《钢纤维混凝土》标准。
      主持承担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重点攻关、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几十项部省科研项目,完成论著3部,发表论文160多篇,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1996-1998年在加拿大Sherbrooke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一直从事新型建筑复合材料及其结构性能的研究,目前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教学组成员、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完成的专著“钢纤维混凝土基本理论”43万字。1994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主编的“水工结构工程理论与实践”论文集50多万字。1992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主审的“钢筋混凝土习题集” 一书20多万字,1998年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外正式发行的学术刊物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主持完成的5项科研成果已通过河南省科委鉴定,其中4项成果分别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主持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项目、1项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部级留学回国人员基金、2项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2项水利水电科学基金、4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横向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1项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重点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2项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2项水利水电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完成论著3部,在国内外正式发行的学术刊物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其中国际刊物、国内一级学报和核心期刊、国际会议论文集70多篇;主持完成的9项科研成果已通过部省级鉴定,其中4项成果分别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成果分别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3-10-16 19:02
姓名        陈 淮
相关信息        院长,博士,教授,博导,硕导
研究方向        桥梁与隧道工程:复杂桥梁结构分析、工程结构抗震

姓  名

陈  淮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2.04

籍  贯

河南省扶沟县

最高学位

博  士

专  业

桥梁与隧道工程

毕业学校

中南大学

职  称

教授

硕导/博导

硕导、博导

职  务

院长

教研室

道路与桥梁工程教研室

社会兼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2007年),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1999年),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年),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年)、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2007年);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勘察设计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公路学会理事,河南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河南省地震学会理事,河南省力学学会理事;中文核心期刊《世界地震工程》副主编;政协郑州市第10届(1999年)、第11届委员会委员(2004年);政协河南省第10届委员会委员(2008年)。

通讯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电    话:0371-67781682

E-mail:zdtm@zzu.edu.cn

研究领域:

复杂桥梁结构分析、工程结构抗震

目前从事科研工作:

1.复杂桥梁结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随着我国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各种新型桥梁不断涌现,许多桥梁已成为城市标准性建筑。由于城市桥梁景观要求,桥梁造型愈来愈复杂,如近年来城市广泛修建的中、下承式拱桥、斜拉桥(包括矮塔斜拉桥)、自锚式悬索桥等,传统的简化计算理论已不能满足上述桥型的桥梁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的需要,所以需要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桥型开展复杂桥梁结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内容为:(1)复杂桥型的精细有限元建模研究;(2)桥梁各种设计参数对桥梁力学性能的影响;(3)桥梁施工力学问题及桥梁施工监控研究;(4)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改和健康档案建立;(5) 桥梁损伤识别研究。

     2.工程抗震研究。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79.09-1983.07:湖南大学工程力学系应用力学专业读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3.09-1986.07:重庆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6.10-1989.12:中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从事桥梁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助教、讲师;

1989.12-1993.11:中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3.12-1996.11:郑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任副教授,其中1994年被批准为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生指导教师;

1996.11-至今:郑州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授;

1997.12-2005.03:任郑州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其中2004年被批准为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2005.03至今:任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讲授课程:

本科生:桥梁工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研究生:结构动力学、桥梁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斜靠式拱桥设计计算理论的研究,项目批准号:50748028。

2.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中原地区住宅建筑结构可靠性技术的荷载和抗力调查与统计模型(合同号:2002BA806B-4-3B)。

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住宅建筑综合防灾标准研究专题:村镇住宅抗震技术与标准研究,课题编号:2008BAJ08B14

4.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中、下承式拱桥损伤识别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804590006

5.河南省杰出人才计划项目:桥梁健康监测与损伤诊断的整体方法研究,项目编号:084200510003

6.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大型渡槽地震反应分析理论与应用,批准号:豫科计字[1998]第28号

7.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HAIPURT):大型渡槽抗震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03KYCX011

8.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下承式拱桥设计计算理论的研究,项目编号:072300440160

9.河南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桥梁耐久性及安全性能检测评价与加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8D114

论文:

已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其中EI收录论文18篇,2002年以后发表的主要论文有:

1.桥上列车横向摇摆力的随机分析.桥梁建设,2002年,No.2

2. 地震作用下大型渡槽结构动态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水利学报,2002年,No.7

3.结构-设备组合体系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 2003年Vol.20, No.1

4.基于曲率模态振型进行梁式桥损伤识别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Vol.21, No.10

5.大跨双槽渡槽横向地震响应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Vol.24,No.5

6.渡槽结构考虑流固耦合的横向地震响应研究. 工程力学, 2004年Vol.21,No.6

7.考虑流固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渡槽地震响应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5年Vol.38,No.8

8.韩江北桥主桥动力特性研究.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5年Vol.2, No.5

9. 潮洲韩江北桥斜靠拱桥稳定性分析.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Vol.23, No.3

10. 中原地区住宅建筑结构活荷载调查与统计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Vol.39, No.5

11.巨型框架——次框桁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世界地震工程, 2006年Vol.22,No.3

12.拱肋施工偏差对斜靠式拱桥力学性能的影响.桥梁建设,2007年,No.1

13.中、下承式拱桥吊索张力测定的振动法实用公式.中国公路学报, 2007年Vol.20,No.3

14.白河特大桥主桥抗震性能分析.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Vol.25, No.3

15.蒲山系杆拱桥吊杆张拉力的空间计算分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Vol. 5,No.2

16.吊杆破断对郑州黄河二桥主桥静力性能的影响.中外公路,2008年Vol.28,No.4

17.吊杆损伤对钢管混凝土拱桥自振特性影响的分析.桥梁建设,2008年,No.4

18.施加横向预应力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Vol.25, No.10

19.中、下承式拱桥动力性能分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Vol.5,No.5。

20.横向体外预应力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的探讨,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Vol.5,No.6

21.结构参数变化对斜靠式拱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Vol.22,No.1

论著:

参编学术著作和教材 4本:

1.结构振动分析的子结构方法.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1991年9月。

2.濮阳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5年7月。

3.建筑工程事故处理及加固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9月。

4.开封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地震出版社出版,1998年10月。

科研成果

作为主要完成人2003年以来鉴定的科技成果主要有:

1.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鉴定,2003年

2.双曲拱桥检测加固方法与技术,河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2003年

3.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计算机辅助系统,河南省交通厅组织鉴定,2003年

4.应用于桥梁工程的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研制和基本力学性能研究,河南省交通厅组织鉴定,2004年

5.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张力确定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河南省交通厅组织鉴定,2005年

6.大跨度桥梁施工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河南省交通厅组织鉴定,2006年

7.自锚式悬索桥力学性能分析与建造工艺研究河南省交通厅组织鉴定,2006年

科研奖励

主要科研奖励有:

1. 工业生产系统抗震可靠性评估理论与应用,于1996年获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河南省电力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与地震应急预案,于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 结构动力灵敏度分析及动力响应研究, 于1995年获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 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与应用,于1998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5. 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于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6.应用于桥梁工程的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研制和基本力学性能研究,于200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桥梁结构振动特性研究,于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荣誉称号

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度)

2.“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度)

3.河南省优秀专家(2002年)

4.入选河南省“555人才工程”(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02年度)

5.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5年)

6.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996年)

7.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2001年)。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3-10-16 19:03
姓名        郭院成
相关信息        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导,硕导
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复合地基与基坑支护工程,岩土工程施工力学等

姓  名

郭院成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5.11.20

籍  贯

河南省辉县市

最高学位

工学博士

专  业

结构工程

毕业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  称

教授

硕导/博导

博导

职  务

副院长

教研室

结构理论教研室

社会兼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 理事;中国基建学会结构优化分会 理事;

河南省土建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通讯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电    话:67781691

E-mail:guoyc@zzu.edu.cn

研究领域: 复合地基与基坑支护工程;岩土工程施工力学;耐久性评估与加固决策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2.9—1986.7,郑州工学院土建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学士学位

1986.9—1989.8,郑州工学院土建系,硕士研究生

   1994.10—1997.7,哈尔滨建筑大学工程理论研究所,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1年被评为教授

讲授课程:

本科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特种结构

研究生:复合地基与基坑支护工程(硕士);岩土塑性力学原理(博士),岩土工程前沿(博士)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及其优化设计理论(0424450011)

2.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协同工作机理及其优化设计理论(0611010300),

3.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区域性特殊土路基处理技术研究(0324460013)

4.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缺陷结构基于Push-Over分析法的抗震加固性设计研究(0111041700)

论文:

1.         郭院成,王东炜,霍达,宋雅涵.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分析的有限条法[J].郑州工学院学报(专集),1992,13(3)

2.         王东炜,李桂青,霍达,郭院成,蒋晓东.生命线网络抗震可靠度的一般算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核心期刊),1995,(1)

3.         郭院成,王东炜,赵卓.在役受腐蚀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华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95,16(1)

4.         郭院成.霍达.申金山,建筑结构最佳维修决策模型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6,16(2)

5.         郭院成.霍达,在役结构的最佳维修决策[J].基建优化,1996,16(2)

6.         郭院成.王东炜.赵卓,铰接斜板桥的一种实用计算方法[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1996,17(2):94-100

7.         郭院成.霍达.陈家川,基于结构控制思想的最佳维修决策[J].河海大学学报(核心期刊),1996,(4)

8.         李四平,霍达,王菁,郭院成,黄玉盈.偏心受压方钢管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的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核心期刊),1998,19(1) (EI收录)

9.         郭院成,陈捷,蒋晓东.化工钢筋砼结构的模糊荷载效应分析[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1998,19(1):18-22

10.     郭院成,曾力,贾志尧.钢筋砼井梁结构的优化选型[J].河南科学,1998,16(2):

11.     郭院成,周磊,李法宝.化工结构工作环境的模糊聚类分析[J].河南科学.1998,16(3):344-347

12.     郭院成,霍达,王云昌.混凝土碳化深度模糊预测[J].河南科学.1998,16(4):

13.     郭院成,霍达.基于频率约束准则的耐久性分析[J].工业建筑(核心期刊),1999,29(2):22-24

14.     郭院成,申利梅,滕海文.化工结构基于强度准则的优化维修决策[J].河南科学,1999,17(1):82-85

15.     郭院成,霍达,赵卓.化工钢筋砼结构设计抗力水平的优化决策[J].固体力学学报(核心期刊),1999.5:232-235

16.     郭院成,滕海文,霍达.受腐蚀钢筋砼梁结构的振动性能分析[J].河南科学,1999,17(2):181-185

17.     郭院成,陈捷,陈全营.化工环境下的结构腐蚀控制策略[J].河南科学,1999,17(3)

18.     郭院成,李广慧,曾力,霍达.受腐蚀结构设计可靠度的实用决策方法[J].工业建筑(核心期刊)19992911):53-55EI收录

19.     郭院成,赵卓,李广慧.气态介质腐蚀性的模糊分级[J].河南科学,2000,18(1):65-68

20.     郭院成,赵卓,霍达.基于介质腐蚀性模糊分级的结构设计可靠度[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21(2):18-21

21.     郭院成,平喜玲,黄伟东.化工结构基于后续使用时间的维修决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0,21(2):24-26

22.     郭院成,鲁志鹏,赵明.工业建筑的可靠性维修设计[J].河南科学,2000,18(3):305-308

23.     郭院成,李勐勋,赵卓.化工结构考虑一次维修时的优化设计[J].基建优化,2000,21(5):1-3

24.     郭院成,张兴昌,岳香彦.多介质腐蚀环境的模糊合成[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21(4):27-29

25.     郭院成,李广慧,霍达.多介质腐蚀环境的模糊设计可靠度[J].工业建筑(核心期刊),2000,30(11):9-11

26.     郭院成,赵卓,霍达.酸性介质环境下结构受弯构件的腐蚀试验[J].工业建筑(核心期刊),2001,31(5):1-5

27.     郭院成,张妍超,曾力.混凝土结构基于碳化腐蚀的耐久性分析[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21(1):30-32

28.     郭院成,周同和,刘丽娜.复合地基处理黄土湿陷性的机理研究[J].河南科学,2001,19(2):180-183

29.     郭院成,谢丽丽,周同和.膨胀土地基条件下的危桥加固[J].河南科学,2001,19(3):

30.     郭院成,王新玲,曹二帅.排桩预应力支护结构中锚杆预应力的施工力学[J].河南科学,2001,19(4):356-359

31.     郭院成,杜平,曹建雄.静压预制小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可靠性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增刊),2001.8:69-73

32.     郭院成,周同和,宋建学.桩锚与复合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工程设计[J].建筑施工,2001,23(6):375-377

33.     郭院成,张浩华,周同和.高速公路高填方软基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2,23(2):31-33

34.     郭院成,周同和.高速公路高填方软基后处理机理与实践研究[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2,35(6):116-119

35.     郭院成,王新玲,吕伟.单支点桩锚结构中锚杆预应力锁定值的反演分析[J].工业建筑(核心期刊),2002,32(9):46-47

36.     GUO yuancheng,LIU houxia,ZHAO zhuo.Panoramic reliability design on industry building system[J].第七届国际结构工程青年专家研讨会,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ISTP收录)

37.     郭院成,王立明,郑秀丽. 土钉与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式[J],河南科学,2003,21(3):287-291

38.     郭院成,周同和,宋建学. 土钉与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工程实例[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24(2):26-28

39.     周同和,郭院成. 复合地基变形预测理论与控制技术及工程实践[J].建筑结构学报(核心期刊),2003,24(2):91-96

40.     王新玲,周同和,郭院成. 某住宅楼的纠偏与加固[J].建筑结构(核心期刊),2003,34(4):36-37

41.     郭院成,周同和,刘海涛.路基工后沉降变形控制新技术与桥头跳车处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会议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766-770

42.     郭院成,刘海涛,张浩华.无砂砼小桩处理软土和黄土高填方路基的对比分析[J].河南科学,2003,21(5):524-527

43.     郭院成,张浩华,张军.软土高填方路基处理方案的优化设计[J].河南科学,2003,21(5):640-643

44.     郭院成,周同和,王立明. 椭圆形水泥土桩支护结构的简化计算[J].河南科学,2003,21(5):579-583

45.     郭院成,王立明,秦会来,周同和.椭圆形水泥土桩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24(3):39-42

46.     郭院成,童怀峰,秦会来,阳平坚.受限的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25(2):28-31

47.     郭院成,杨庆,黄广华.土钉与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优化选型[J].河南科学,2004,22(3):35-38

48.     郭院成,周同和,宋建学,王立明,秦会来.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工程设计[C].工业建筑,2004增刊:248-252

49.     宋建学,周同和,郭院成.井点降水引起的复合地基沉降问题讨论[J].建筑技术(核心期刊),2004,35(3):212-213

50.     郭院成,张敏,郭国旗. 有缺陷结构的可靠性分析[J]. 河南科学,2004,22(5):660-662

51.     Guo yuancheng,Song jianxue,Zhang min.Durability design onreinforced for concrete structure serving in corrosiveenvironment [C].第八届国际结构工程青年专家研讨会[A],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1081-1086(ISTP收录)

52.     郭院成,秦会来,黄广华,童怀峰. 复合土钉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土压力分析[J],河南科学,2004,22(6):812-814

53.     郭院成,秦会来,王立明.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中的土压力分配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25(3):52-55

54.     郭院成,周同和,王立明,秦会来.椭圆形水泥土桩支护结构的工程实践[C].2004年全国基础工程交流大会暨海峡两岸地工技术、岩土工程交流会,2004.10:243-247

55.     郭院成,王立明,曾力. 单支点桩锚支护结构基于位移控制的优化设计[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25(4):4-7

56.     郭院成,秦会来,申利梅,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中水泥土桩作用机制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26(3):28-31

57.     郭院成,秦会来,刘战.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中土钉拉力分布特征研究[J]. 河南科学,2005,23(6):832-834

58.     Guo Yuan-cheng,Qin Hui-lai,Song Jian-xue. Construction mechanics analysis for composite retaining of cement-soil pile and soiling nailing[J]. Tongji University Press, 2005.10.15~16:443-447(ISTP收录)

59.     Guo Yuan-cheng,Song Jian-xue,Tong Huai-feng. Study on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of thick backfill area of highway with post-fill reinforcing technology [J]. Tongji University Press, 2005.10.15~16:681-684(ISTP收录)

60.     J. X. SONG,T. H. ZHOU,Y. C. GUO. Calculation and field monitoring on ground settlement caused by groundwater pumping[J].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2006 Taylar & Francis Group, London, ISBN 0 415 39652 2 16~18 November 2005, SHENZHEN, CHINA: 1703-1707(ISTP收录)

61.     郭院成,刘建伟,李峰.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概念优化设计[J].河南科学,2006,24(2):233-236

62.     郭院成,李峰,刘建伟,薛艳青.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分配机制[J]. 河南科学,2006,24(4):564-566

63.     GUO Yuan-cheng. SONG Jian-xue. Corrosive Environment and Durabi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C].第九届国际结构工程青年专家研讨会[A],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18~21:1843-1847(ISTP收录)

108. GUO Yuan-cheng. WANG Li-ming. TONG Huai-feng. Anchorage Tensile Stress Analytic Modeling in a Pile-Anchorage Composite Pit Retaining System Excavation Process[C]. 第九届国际结构工程青年专家研讨会[A],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18~21:2141-2145(ISTP收录)

109.    郭院成,秦会来,李峰. 土钉支护中土钉力的计算方法[A].岩土工程学报,2006增刊,上海:第四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C]:1681-1684(EI收录)

110.    王立明,高广运,郭院成. 考虑竖向土拱的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A].岩土工程学报,2006增刊,上海:第四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C]:1481-1485(EI收录)

111.    童怀峰,郭院成.无砂混凝土小桩后处理技术在软土地基的应用[J]. 路基工程(核心期刊),2006,(6):64-65

112.    郭院成,周同和,李明宇,王俊立.长短桩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现场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核心期刊),2007,37(5):63-66

113.    童怀峰,郭院成,童景琳.后处理技术在高速公路加宽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核心期刊),2007,37(4):27-30

114.    郭院成,许红,周同和.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J]. 河南科学,2007,25(4):609-612

115.    李峰,郭院成.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作用机理分析[J].人民黄河(核心期刊),2007,29(6):44-45

116.    郭院成,秦会来,李峰.土钉支护体系基于增量法的设计计算[J].建筑科学(核心期刊),2007,27(7):54-56

117.    Huai-feng TONG,Yuan-cheng GUO.Research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of Critical Filling Height in roadbed Based on Twin Shear Unified Strength Theory[J].Amei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CHENGDU,CHINA,2007.7.22~24:1861-1866(EI收录)

118.    秦会来,郭院成.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基于增量法的轴力分析[J].岩土力学(核心期刊),2007,28(9):1923-1926(EI收录)

119.    李峰,郭院成,刘建伟.桩锚复合土钉结构基于检测曲线的土压力反演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7,20(4):436-438

120.    郭院成,李明宇,王卫中.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核心期刊),2007,(5):50-51

121.    童怀峰,郭院成.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路基临界填土高度计算分析[J].公路(核心期刊),2007,37(11):90-93

122.    郭院成,王俊立,童怀峰.高填方路基扩宽工程差异沉降的数值模拟[J].公路(核心期刊),2007,37(12):9-12

123.    郭院成,王坤,周同和.单排小桩复合桩墙支护体系设计计算方法[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28(4):8-11

124.    陈涛,郭院成,顾强康.爆炸法加固黄土地基数值模拟[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7,29(6):80-83(EI收录)

125.    郭院成,杨文,周同和.水泥土连拱支护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29(1):66-69

126.    郭院成,吴鹏,王坤.复合桩墙支护体系的敏度分析[J].河南科学,2008,26(2):204-207

127.    李峰,郭院成.基坑工程有限土体土压力计算分析研究[J].建筑科学(核心期刊),2008,28(1):15-18

128.    陈涛,郭院成,杨万全.膨胀土路基石灰改性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核心期刊),2008,(1):56-57

129.    郭院成,宋建学,周同和.地表试验条件下后压浆灌注桩桩侧阻力取值分析[J].贵阳: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6.10-13:135-141

130.    陈涛,顾强康,郭院成.石灰、水泥、粉煤灰改良膨胀土对比试验[J].公路(核心期刊),2008,38(6):164-167

131.    郭院成,李峰,杨文.水泥土连拱支护结构的工作性状分析[J].人民黄河(核心期刊),2008,30(7):76-77

132.    郭院成,郭呈祥,叶永峰.基于水平土拱效应的排桩支护结构合理桩间距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核心期刊),2008,34(4):136-139

133.    陈涛,郭院成,谢春庆.机场高填方填料振碾与冲压处理对比试验研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2008,9(4):20-24

134.    陈涛,郭院成,杨万全等.基于可拓工程方法的公路建设项目综合评价[J].中外公路(核心期刊),2008,28(4):262-265

135.    郭院成,郭呈祥,张四化,李永辉,王卫中. 刚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对比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核心期刊),2008,28(9):35-37

136.    黄茂松,秦会来,郭院成.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粘土地基承载力的上限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核心期刊),2008,27(3):511-518(EI源刊)

137.    郭院成,王会杰,张四化.地基基础空间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的数值模拟[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29(3):126-128

138.    郭院成,王坤,周同和.复合桩墙支护体系变形的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8, 30(增刊):122-124(EI源刊)

139.    郭院成,李明宇,李永辉,周同和.柔性基础下基于平衡条件的桩土应力比研究[A].第十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研讨会[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1.23~4:228-231

140.    郭院成,靳军伟,李峰.光纤测量技术在灌注桩静载荷试验中的适用性研究[J].人民黄河(核心期刊),2008,30(11):-

141.    CHEN Tao, Guo yuancheng, XIE chunqing, JIN junwei. Application of Additive Method in the Compacation Quality Measurement of over Coarse-grained Soils[A]. Volume II,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9-21 December 2008, Taipei, Taiwan: 52-55

142.    郭院成,秦会来.均质土体中土钉受力的极限分析上限法[J].岩土力学(核心期刊),2008,29(12):3241-3245(EI源刊)

143.    李明宇,郭院成.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力学计算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2008,(12):120-124

论著:

1.    刘继明,马福,郭院成编.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1

2.    郭院成,王新玲,蒋晓东编著.建筑结构体系概念与设计[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7

3.       霍达,王志忠,吕国斌,郭院成.房建结构实用优化设计[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科研成果

1.      自选项目:双排桩复合连拱支护体系工作性能研究

鉴定日期:2008年12月29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字[2008]第309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2.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协同工作机理及其优化设计理论(0611010300

鉴定日期:2008年12月29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字[2008]第335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3.         自选项目:复合拱形支护结构设计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鉴定日期:2008年10月9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字[2008]第662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4.         自选项目: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应用研究

鉴定日期:2008年11月10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字[2008]第734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5.         郑州市建委科研项目:基坑工程施工阶段的破坏机制及应急预案研究

鉴定日期:2007年12月7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字[2007] 第756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6.         自选项目: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

鉴定日期:2007年9月18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字[2007]第180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7.         自选项目:连拱复合支护结构工作性状的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

鉴定日期:2007年12月29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字[2007]第946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8.         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钢筋锈蚀的砼结构耐久性研究(0312000600

鉴定日期:2006年10月20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建鉴委[2006]字第29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9.         横向项目:柔性基础条件下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试验研究

鉴定日期:2006年10月30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建鉴[2006]字第30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10.     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基金项目: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基于增量法的变形过程分析

鉴定日期:2005年9月14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字[2005]第506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11.     鉴定项目:复合桩墙支护技术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

鉴定日期:2005年9月14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字[2005]第168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12.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桩锚支护结构施工力学及变形控制理论研究(0211063200

鉴定日期:2004年9月8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字[2004]第 092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878006):多目标结构可靠度最优控制的熵分析算法研究

研究时间:1999.1~2002.12

结项验收时间:2003年12月30日

14.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水泥土桩墙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研究(0224620011)

鉴定日期:2003年9月 27 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字[2003]第 175 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15.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复合地基变形预测与控制理论及应用技术(001150206)

鉴定日期:2002年8月 7 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2002]字第 245 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16.     河南省交通厅科研项目:高性能砼在路面修补中的应用研究

鉴定日期:2002年9月 30 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2002]字第 366 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17.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工业建筑结构系统最佳服役效益的过程优化控制(991090337

鉴定日期:2001年6月20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2001]字 第104号

主要鉴定意见:在总体水平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腐蚀环境的模糊分级和一次维修条件下的优化设计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8.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静压预制砼小桩复合地基新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应用(001150222

鉴定日期:2001年11月17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2001]字第067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19.     河南省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高速公路高填方软基后处理技术(013420200)

鉴定日期:2001年11月17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2001]字第066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20.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项I:深层喷射搅拌桩复合地基新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应用(981150121)

鉴定日期:1999年12月30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1999]字第819 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21.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项II:投石压浆无砂混凝土小桩复合地基新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应用(981150121).

鉴定日期:1999年12月30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1999]字第818 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22.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化工结构物的维修决策理论(964040500

鉴定日期:1998年11月15日;

鉴定证书编号:豫科鉴委字[1998] 第368号

主要鉴定意见:研究成果在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

23.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决策的应用技术

鉴定日期:1995年11月30日;

鉴定证书编号:95豫科鉴委字417号

主要鉴定意见: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达到了同类结构形式的国际先进水平。

24.     河南省交通厅科研项目:公路斜板桥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鉴定日期:1994年10月15日;

鉴定证书编号:94鉴字07号

主要鉴定意见:本项目对装配式斜板桥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25.     自选项目:强夯技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研究与应用.

鉴定日期:1990年10月13日

鉴定证书编号:90豫建科  鉴字20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26.     自选项目: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叠合板的开发研究与应用.

鉴定日期:1990年11月27日

鉴定证书编号:90豫建科  鉴字29号

主要鉴定意见: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科研奖励

1、 自选项目: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 获2008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横向项目:柔性基础条件下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试验研究,获2008年度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列第6名;

3、 横向项目:复合桩墙支护技术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获2007年度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列第2名

4、 省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高速公路高填方软基后处理技术,2002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列第3

5、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化工结构物的维修决策理论. 获2000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省科技攻关项目: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决策的应用技术.获1996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列第4

7、 自选项目: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叠合板的开发研究与应用.获1991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列第3

8、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桩锚支护结构施工力学及变形控制理论研究,获2005年度河南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9、 省科技攻关项目:水泥土桩墙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研究,获2004年度河南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10、              省科技攻关项目:复合地基变形预测与控制理论及应用技术,获2003年度河南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11、              省交通厅科研项目:高性能砼在路面修补中的应用研究,获2003年度河南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誉称号

1、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2、2003年获得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3、2004年被选为“555人才工程”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4、2006年1月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

5、2008年6月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3-10-16 19:04
姓名        童丽萍
相关信息        博士、二级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导、硕导
研究方向        结构工程:复杂结构体系分析;工程结构抗震;村镇绿色建筑综合防灾技术研究


姓  名:童丽萍          性别:女                   出生年月: 1960.11              籍  贯: 陕西、周至
最高学位:博士          专业: 结构工程   毕业学校:东南大学
职称:教授                  硕导/博导:博导   职务                                       教研室:建筑结构

社会兼职:
国际CIB学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uilding Research Studies and Documentation)会员;国际IABSE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层建筑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生土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工科学部主席;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团成员;郑州大学城乡建设研究院院长。

通讯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电    话:0371-67781680
E-mail:tongliping@zzu.edu.cn
研究领域:
大跨、高层、复杂结构体系的研究;工程结构抗震;村镇综合防灾与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传统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

学习和工作经历:
1、学习经历
1978/10至82/08 新疆塔里木大学,本科/学士,工民建;
1988/09至91/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硕士,工程力学;
1994/03至97/05 东南大学, 研究生/博士,结构工程;
1997/10至98/03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99/01至99/12 美国IOWA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工作经历
1983/09至88/07 新疆塔里木大学,助教,讲师(88年晋升讲师);
1991/04至94/01 湖北宜昌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讲师;
1997/05至97/03 原郑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讲师;
1997/10至01/03 原郑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2001/03至01/10 新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2001/10至02/01 新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2002/01至03/06 郑州市建设委员会, 副主任,兼任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工程建设项目部总工程师;
2003/06至04/04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04至05/06 郑州大学基建处,处长;
2005/06至 今,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授课程:
本科生:《土木工程概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硕士研究生:《弹塑性力学》;《结构体系分析与计算》。
博士研究生:《高等结构体系分析》;《大跨空间结构》。

主持的纵向科研项目:
1、欧盟-地中海地区第六科技合作框架项目(517704):伊斯兰国家清真寺浴池与可持续发展社区研究;
2、欧盟第五框架计划(INCO计划)研究项目(ICA4—CT—2002—10007):采用科学方法为中国不同社区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
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4A00):村镇小康住宅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233):基于改进响应面法的在役生土窑居可靠度研究;
5、国家归口工业产品行业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建标[2007]62号):《黄河淤泥多孔砖》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6、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建标[2010]43号):《村镇住宅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国家标准制定;
7、河南省重大公益科研项目(08110910400):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8、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0621001000):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砌体的结构性能研究及应用;
9、河南省高等学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基金(2005KYCX018):黄河淤泥节能承重多孔砖砌体的结构性能研究;
10、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10LJRC186):都市村庄住宅结构安全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11、郑州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082SGZS32079)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2、郑州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04BA60ABKC01):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复杂结构体系的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
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4篇,10篇EI收录,1篇SCI收录。以下列出2004年度以来发表的论文:
2013年度:
1、滑移隔震结构的能量谱研究,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35(1),50—53.
2、基于模糊失效准则的生土窑居可靠度分析,广西大学学报,2013,38(1),194—201.
3、都市村庄底框砌体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13,(2),55—61.
4、抗侧刚度比对底框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35(4),74—79.
2012年度:
1、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地坑窑居广义可靠度指标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29(4),59-66.
2、基于α截集法的生土窑居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33(6),112—116.
3、Ancient Energy-saving Housing--Earth-dwelling Cave Residenc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47-353 (2012) pp4104-4108.
4、Studies on the Index of Energy Momentary Change Rate for Sliding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on Different Level of Friction
Coefficient,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446-449 (2012) pp1723-1730.
5、农村夯土类住宅抗震性能分析及加固方法研究,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34(1),126—133.
6、Analysis of Common Defects for Rammed Earth Buildings,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446-449 (2012) pp353-357.
7、夯土住宅结构性能分析及加固方法,世界地震工程,2012,28(2),72—78.
8、生土地坑窑结构坍塌破坏判断指标的确定,广西大学学报,2012,37(4),607—613.
9、基于不同类型响应面的生土窑居可靠度分析,结构工程师,2012,28(5),62—67.
10、村镇住宅预制楼屋盖板端一体化施工技术,河南科学,2012,30(9),1308—1310.
2011年度:
1、Study of Constitution Relationship Model for Masonry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68-170, pp 762-767.
2、Approach to Folk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Earth-Dwelling Caves,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55-260, pp 1644-1648.
3、An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Reliability for Earth-dwelling Caves i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43-249, pp5662-5668.
4、Research about Influence of Loess Cave Dwelling’s Leg Width on Safety Factor by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umes 71 - 78), pp1609-1612.
5、减法负荷生土地坑窑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28(2),14—20.
6、小框体复合保温墙体热工性能分析,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43(4),116—120.
2010年度:
1、夏季极端环境下住宅墙体EPS保温体系热结构耦合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31(4),15-18;
2、地坑窑中栏马墙的传统营造,建筑科学,2010,26(12),24-28;
3、An Improved Evolutionar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C]. Proceedings 2010 IEE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spored Computing: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p:464-468.
4、Damage Analysis of Masonry Structure Based on Wenchuan Earthquake[C],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nvironment.constructure and transportation.p:262-264.
5、Thermal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A New External Wall Insulation System,IWEEE 2010.
2009年度:
1、黄土窑居自支撑结构体系的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2),71-74.
2、张弦立体桁架支撑的带飞杆的膜结构找形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30(2),57-60.
3、农村夯土类建筑地震反应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09,25(2),36-40.
4、地坑窑居中“炕”的功能和构造研究,建筑科学,2009,25(6),12-15.
5、传统地坑窑居水循环系统的研究,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41(3),85-88.
6、黄河淤泥多孔砖砌体中长柱构件受压变形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30(4),18-21.
2008年度:
1、封闭式组合屋面膜结构找形分析研究,工业建筑,2008,38(1),96-99.
2、黄河淤泥烧结多孔砖泛霜试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8(1),36-38.
3、黄土材料和黄土窑洞构造研究,施工技术,2008,37(2),107-108.
4、黄河水院风雨球场张拉膜结构分析,建筑结构,2008,32(2),97-100.
5、敞篷式体育场膜结构找形分析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5(1),111-115.
6、传统生土窑居的土拱结构体系,施工技术,2008,37(6),113-116.
7、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的节能性能研究,中国建材,2008(6),99-101.
8、石灰爆裂对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危害的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8(8),25-29.
9、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不规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世界地震工程,2008,24(3),25-29.
10、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改进BP神经网络响应面法,第二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09中国,大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795-800.
11、黄河淤泥烧结多孔砖抗冻性能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8(10),23-26.
12、黄河淤泥多孔砖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的运用,施工技术,2008,37(10),47-50.
13、黄河淤泥节能承重多孔砖耐久性研究,中国建材,2008(10),97-99.
14、传统窑洞民居的保护与传承价值研究,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2008.11.21~25,145-148.
15、从能源危机看建筑节能的必然趋势,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40(4),105-109.
16、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篮球馆封闭组合张拉膜结构分析;空间结构,2008,14(4),53-56.
17、传统生土窑居的灾害及民间防灾营造,建筑科学,2008,24(12),17-21.
18、Xia Futou’s Public Bath House—A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Experiment in a Chinese Village,Journal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April, 2008, Vol.78, No.2, 300-304 (SCI收录)
2007年度:
1、中山一桥桥面系的方案选择,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78-82.
2、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砌体中长柱抗压性能正交试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7(5),52-55.
3、利用黄河淤泥废料开发承重墙体材料的研究,中国建材,2007(6),82-85.
4、冲击响应谱匹配的改进多目标遗传算法研究,应用科学学报,2007,25(3),311-316.
5、生土窑居的民间营造技术探讨,第十五届中国民居会会议论文,2007.7.20—7.26,413-415.
6、大跨空间拱支索膜屋盖结构体系分析,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19(5),52-56.
7、高烈度设防区框架结构抗扭的优化设计,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9(3),169-173.
8、黄河淤泥多孔砖砌体中长柱偏心受压变形性能试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7(10),63-66.
9、黄河淤泥多孔砖砌体正交试验的设计及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28(3),1-4.
10、生土窑居的生态特性研究,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9(4),174-177.
11、郑州大学体育场挑篷体系结构分析,建筑科学,2007,23(11),63-66.
12、濒于失传的生土窑居营造技术探微,施工技术,2007,36(11),90-92.
13、生土窑居的存在价值探讨,建筑科学,2007,23(12),7-9.
14、Experiment Study on Load-Carry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Median Long Columns With Yellow River Silt Cellular Bricking Structure Subjected to Eccentric Compression, ISISS:2007 (ISTP收录).
2006年度:
1、Form-finding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ensioned Cable-Membrane Roof Supported by Steel Trusses and Arches, IASS-APCS 2006,Beijing,China.
2、Static and Dynamic Pre-tension Influence Analysis about Zhengzhou Internatinoal Conference Exhibition Center, IASS-APCS 2006,Beijing,China.
3、黄河淤泥多孔砖砌体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建筑科学,2006,22(3),45-48.
4、黄河淤泥承重砌体结构整体受压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工业建筑,2006,36(5),56-58.
5、郑州大学体育馆钢屋盖动力特性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06,22(1),84-88.
6、郑州大学新区体育馆钢管桁架屋盖的结构分析,钢结构,2006,21(5),14-17.
7、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砌体的抗弯性能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32(6),159-161.
8、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风雨操场膜结构找形分析,空间结构,2006,12(4),50-54.
9、封闭式组合膜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06,22(4),110-115.
2005年度:
1、Stuctural Analysis of Zhongshan No.1 Bridge,ISISS’2005(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Civil Engineering-Including Seismic Engineering),Nanjing,china; (ISTP收录).
2、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布置及受力性能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26(1),24-27.
3、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某铸钢节点的受力特性分析,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37(1),82-87.
4、一种新型的预应力大跨空间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河南科学,2005,23(3),383-386.
5、黄河淤泥多孔砖砌体的抗压性能试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5(6),24-26.
6、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砌体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建筑技术,2005,36(11),841-843.
7、黄河淤泥承重砌体结构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5(11),47-49.
8、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钢屋盖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37(4),96-100.
9、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索拱构件的受力性能研究,钢结构,2005,20(4),11-14.
2004年度:
1、中山一桥结构体系施工阶段的稳定分析,桥梁建设,2004,20(1),20-23.
2、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钢屋盖的动力特性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04,19(1),70-74.
3、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吊挂式索拱钢屋盖体系研究,工业建筑,2004,34(3),65-67.
4、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与可持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2004(10),40-42.
5、黄河淤泥节能承重多孔砖的试验研究,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6(3),87-90.

论著:
1、《数、符号、公式、图形的英文表达》专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 7-81050-668-4/H•58.
2、《建筑结构原理》译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联合出版,ISBN 7-5084-0975-2/TU•84.
3、《城市设计新理论》译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ISBN 7-80011-690-5/TU•039.
4、《结构与建筑》译著,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联合出版,ISBN 7-5804-1471-3/TU•107.

鉴定成果
1、《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2011年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科学技术成果证书登记号为:9412011Y1074,鉴定等级:国内领先;第二名.
2、《内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综合研究》2011年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科学技术成果证书登记号为:9412012Y923,鉴定等级:国内领先;第二名.
3、《采用科学方法为中国不同社区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ICA4-CT-2002-10007)——欧盟第五框架计划(INCO计划)研究项目,2006年4月30日通过欧盟科技协会组织鉴定;鉴定等级:优秀。
4、 《黄河淤泥节能承重多孔砖产品的研究》2005年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科学技术成果证书登记号为:9412005Y1062,鉴定等级:国内领先;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5、《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复杂结构体系的研究》2004年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科学技术成果证书登记号为:9412004Y0030,鉴定等级:国际先进;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6、《板壳问题新的有限元模式研究》2000年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号为:豫科鉴委字[2000]第073号,鉴定等级:国内领先;第4名;
7、《大位移壳体非线性力学分析与计算》2000年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号为:豫科鉴委字[2000]第138号,鉴定等级:国内领先;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8、《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结构体系的非线性问题研究》1999年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号为:豫科鉴委字[1999]第864号,鉴定等级:国内领先;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9、《高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估》1998年通过河南省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鉴定,教学成果鉴定证书号为:1998豫教学鉴字[001]号,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获得授权的专利及软件
1、国家发明专利《生土窑居裂缝控制嵌梁加固系统及施工方法》
2011年01月19日获得授权;专利号:ZL200910172015.3;专利权人:郑州大学,河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童丽萍,罗建中,曹源,杜健飞,刘瑞晓,曹云涛,郭强,张向东,刘奕,张勤,王先锋。
2、国家发明专利《生土窑居拱券错位的加固方法》
2011年01月19日获得授权,专利号:ZL200910227632.0,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发明人:曹源,童丽萍,柳帅军,姬栋宇,张琰鑫,任玲玲,陈瑞芳,宋淑芳。
3、国家发明专利《生土窑居新型通风孔构造及施工工艺》
2011年08月02日获得授权;专利号:ZL200910172312.X;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发明人:童丽萍,曹源,张晓萍,刘源,赵自东,李建光,姬栋宇,赵红垒,胡振中,冯志杰。
4、国家发明专利《小框体复合保温隔热体系防水构造技术》
2011年09月30日获得授权;专利号:ZL201010284343.7;
专利权人:郑州大学;发明人:童丽萍,李建光。
5、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地坑窑厚土层上打小孔用的筒子锹》
2010年9月8日获得授权;专利号:ZL200920297201.7;
专利权人:郑州大学;发明人:童丽萍,罗建中,曹源,刘源,张勤,元新勇,惠瑛,李振伟。
6、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空腔式小框体保温隔热复合板》
2010年2月3日获得授权;专利号:ZL200820220705.4;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发明人:童丽萍,李建光,曹源,赵自东。
7、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正交圆角条形孔黄河淤泥模数多孔砖》
2009年4月1日获得授权;专利号:ZL200720089991.0;
专利权人:郑州大学,发明人:童丽萍,冯志杰,赵自东。
8、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拆装建筑物遮阳装置》
2008年7月2日获得授权,专利号:200720071369.7;发明人:李虎,童丽萍;
9、国家软件著作《生土住宅地坑窑数据库系统》
2011年07月08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号:2011SR045057。

国家标准制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产品标准《黄河淤泥多孔砖》(JG/T265-2010),2010年3月2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于2010年7月1日实施。
2、中行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住宅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被列为《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建标[2010]43号文)计划中的国家标准制定项目。2012年7月通过了《规范》(送审稿)审查, 2012年10月20日形成报批稿已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获得科研奖励
1、2006年度获得了郑州市“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证书号:T200602;
该奖项每两年评一次,一次不超过两人。
2、《黄河淤泥节能承重多孔砖产品研究》获2007年度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证书号:2007-J-050-R01/10,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3、《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复杂结构体系的研究》获2004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证书号:2004-J-042-R01/09,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4、《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结构体系的非线性问题研究》获200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证书号:00059;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5、《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培养》获2000年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证书号:豫教[2000]00875号;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6、《建筑节能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建设》获得2012年度河南省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证书号:2012121-02,项目主要参加人,第二名。
7、《榫槽式装饰保温一体化外墙板施工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12年度河南省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证书号:2012219-02,项目主要参加人,第二名。

荣誉称号
1、河南省二级教授(2012年);
2、河南省优秀专家(2008年);
3、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获得者(2006年);
4、河南省特聘教授(2004年始);
5、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
6、 河南省女职工标兵(2005年);
7、 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8年);
8、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8年);
9、2011年度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省100篇);
10、2012年度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省150篇);
11、郑州市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006年)(每两年评一次,一次不超过2人)
12、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特别贡献奖(2006年);
13、郑州市十大杰出女性(2004年);
14、郑州市三八红旗手(2004年);
15、郑州大学教学名师(2010年);
16、第三届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奖(2011年);
17、郑州大学三育人标兵(2007年);
18、郑州大学优秀教师(2004年、1999年)。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3-10-16 19:04
姓名:王东炜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1.06
籍贯:郑州市                                    最高学位:博士                          专业:结构工程
毕业学校:武汉理工大学                 职称:教授                                   硕导/博导:硕导、博导
职务:郑州大学交通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                                教研室:道桥教研室

社会兼职:郑州市基础设施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郑州市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处置专家;
河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河南省城市轨道交通评标专家;
河南省第五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TU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评审专家;
中文核心期刊《世界地震工程》编委;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

通讯地址:郑州市文化路97号
联系电话:13633820188
E  - mail: dongweiwang@zzu.edu.cn

研究领域:结构工程:结构性态分析与可靠性设计
           道路与铁道工程:城市道路交通技术性评价与决策
           桥梁与隧道工程:基础设施方案设计与评价分析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78.10—1982.07: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学院(现石家庄铁道学院)铁道建筑专业本科生,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08—1984.08:铁道部第十九工程局一处三段技术主管,助理工程师;
1984.09—1987.12: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12—至   今:郑州工学院(后郑州工业大学,现为郑州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其中:
1990.03—1993.06: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10—1996.10: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力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96.12—1997.05:英国利物浦大学土木工程系土木与结构工程系客座研究员;
1999.03—1999.09: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建筑与结构工程学院客座研究员;
2002.02—2003.01: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3.01—2004.02:河南省驻马店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2004.04—2005.08: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机械、航天和土木工程学院客座研究员;
2007.01—2011.11:郑州共图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

讲授课程:
本  科  生:《高速公路》、《道路枢纽设计》、《交通工程概论》、《结构可靠度》,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硕士研究生:《工程结构可靠度》、《结构体系分析与设计》、《现代道路工程》、《城市基础工程学系统理论》。
博士研究生:《工程结构与系统可靠度》、《结构性态设计》。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2007—2012;按起始时间倒序排列):
(1)2012.01—2013.12:郑州市重大专项:三环快速化工程智能交通控制及管理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13PSHKS440;金额:50万元),第1名;
(2)2011.04—2013.12:年,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子项:滨海混凝土结构体系可靠性分析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编号:50925829-02;金额:10万元),第1名;
(3)2010.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特征参量控制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0978232;金额:39万元),第1名;
(4)2009.01—2010.12:郑州市发改委项目:基础设施安全性评价研究(金额:10万元),第1名;
(5)2008.12—2009.12:横向项目:太澳高速公路济源至晋城(省界)段隧道二衬雷达探测(金额:19.2万元),第1名;
(6)2008.12—2009.03:横向项目:郑州市快速轨道交通2号线(专项)安全性评价(金额:3.5万元),第1名;
(7)2008.11—2010.12:校企联合横向项目:扣件式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稳定性问题研究(金额:10万元),第1名;
(8)2008.07—2011.1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村镇住宅抗震技术与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08BAJ08B14-03;金额:20万元),第2名;
(9)2007.12—2008.03:横向项目:驻马店气象雷达塔基本频率测试分析(项目金额:6万元),第1名;
(10)2007.07—2008.07:横向项目:汝鑫高速公路上台隧道二衬雷达探测(金额:50万元),第1名;
(11)2007.07—2007.10:横向项目:鄄城黄河公路大桥抗震性能分析研究(金额:7万元),第1名;
(12)2007.01—2007.12:教育部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基于时频分析的结构设计理论研究(项目编号:EESR200704;金额:4万元),第1名.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计138篇,其中核心期刊43篇,7篇EI收录,以下列出2007年以来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1]         基于位移的RC整体剪力墙在小震作用下失效相关性分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33(1):26-30,2007〔EI收录号:071610556933〕.
[2]         基于静力弹塑性方法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失效相关性分析. 工业建筑,37(2):17-21,2007.
[3]         基于位移的RC高层整体剪力墙在小震作用下相关性分析. 工业建筑,37(z1):196-212,2007.
[4]         偏心支承对两跨150°弯箱梁桥支承反力的影响. 工业建筑,37(z1),2007.
[5]         贾燕,王东炜. 偏心支承对双跨弯箱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9):141-143,2007.
[6]         两步单参数法研究曲率对弯箱梁桥的影响. 公路, (12):108-110,2008.
[7]         网络系统可靠度和单元概率重要度的随机模拟分析.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41(4):108-111,2009.
[8]         小震下基于功能的RC多层框架体系可靠度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31(1):11-15,2010.
[9]         罕遇地震下RC低矮框架失效相关性拟动力试验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26(2):13-18,2010.
[10]     基于模态分析的钢管脚手架平面支撑刚度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31(4):31-35,2010.
[11]     基于模态分析的鄄城黄河公路大桥优化设计.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31(6):1-5,2010.
[12]     斜靠式拱桥力学性能分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32(6):31-35,2010.
[13]     大震下基于位移的RC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失效相关性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32(1):9-12,2011.
[14]     非线性函数法研究不同工况对弯箱梁桥的影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37(2):225-230,2011〔EI收录号:20111413890873〕.
[15]   雷达塔频率控制和地震反应分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7(4):160-162,190,2011.
[16]   考虑偏心支承影响的3跨弯箱梁桥位移分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7(5):160-162,190,2011.
[17]   考虑时间和空间效应的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33(6):125-127,115,2010.
[18]     非线性函数法研究曲率对弯箱梁桥的影响. 铁道建筑,(12):23-25,2011.

论著:
1.    工程结构与系统抗震优化设计的实用方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本专著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NFAPST)资助出版〕.
2.    城市建筑网络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科研成果:
1.    2010年,扣件式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稳定性问题研究,省科技厅(豫科鉴字[2010]第455号),第1名;
2.    2008年,路网拓朴结构设计的可靠性技术评价方法研究,省科技厅(豫科鉴委字[2008]第566号),第2名;

科研奖励:
1.“扣件式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稳定性问题研究”2011年获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等奖(证书编号:2011118);第1名;
2. “土木工程全系统全寿命优化设计理论”200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证书编号:2007-107);第10名;
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竖向齿槽接缝地震易损性分析”2007年获河南省建设厅一等奖(证书编号:07107);第2名。

荣誉称号:
1.    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55人才工程);
2.    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13-10-16 19:04
姓名:赵军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1.11.9
籍贯:河南省漯河市                                最高学位:博士                               专业:结构工程
毕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称:教授                                        硕导/博导:博导
职务:副院长                                                                                                         系:建筑工程系

社会兼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委员会委员、FRP及工程应用委员会委员
通讯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联系电话:0371-67739268
E - mail: zhaoj@zzu.edu.cn

研究领域:
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纤维聚合物(FRP)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
工程结构防灾减灾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9-1993:郑州工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系读大学、获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士学位
1993-1996:郑州工业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系读硕士研究生、获水工结构硕士学位
1996-1997:郑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任教
1997-2000: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读博士研究生、获结构工程博士学位
2000至今: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
2001年晋升副教授
2005年2月任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研究生、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工作
2005年11月晋升教授
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讲授课程:
本科生:混凝土结构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专业外语、砌体结构
研究生:纤维混凝土理论、高性能混凝土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剪力墙受力性能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耗能钢纤维混凝土联肢剪力墙受力性能研究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耗能联肢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
4. 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5. 河南省交通厅:高速公路桥梁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技术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要有:
1.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机理分析,建筑材料学报,2011.3
2. 聚丙烯纤维细石混凝土加固冻害混凝土的研究,建筑材料学报,2009.5
3. 钢纤维混凝土低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10
4.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Tokyo,Japan,2008.3
5. Experimental study on cross-section crack-resistance of steel fiber concrete shear wall.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Monitoring of Structure, Material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China, 2007.10
6.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flexural capacity of steel fiber partially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 ,Shanghai,China,2007.11
7. Calculation of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 ing, Shanghai,China, 2007.11
8. Testing hysteretic behavior and dissipation energy of steel fiber concrete shear wal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Monitoring of Structure, Material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China, 2007.10
9. 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斜截面裂缝的试验研究.混凝土,2009.1
10.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 工业建筑,2008.2
11.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裂缝的试验研究. 混凝土,2007.11
12.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及变形性能试验研究.中外公路,2006.2

论著:
1.钢纤维混凝土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
2.结构力学学习辅导与习题精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
3.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3
4.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9.4

科研成果:
已鉴定科技成果11项,主要有
1.2011年,外墙外保温用水泥砂浆粘结性能研究,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第1名
2.2010年,纤维聚合物增强与加固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教育部组织鉴定,第4名
3.2008年,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承载能力与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第1名
4.2007年,竖向开孔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第1名
5.2005年,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砂浆)力学及耐久性能研究,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第1名
6.2005年,粉煤灰在砌体结构中的应用,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第1名
7.2004年,非蒸养建筑垃圾墙体材料的研制,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第3名
8.2003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第4名

科研奖励:
已获各类科研奖励10余项,主要有:
1.“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纤维聚合物增强与加固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2011年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3.“受腐蚀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和加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201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砂浆)力学及耐久性能研究”,2007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应用于桥梁工程的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性能”,200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钢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力性能研究”,2004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研究”,2003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9.“钢筋钢纤维增强部分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誉称号:
1.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2010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3.2007年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4.2006年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5.2004年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