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重点学科振兴行动报道③
中国史学科:传承华夏文明 打造中原人文精神
本报记者 胡炳俊
郑州大学的中国史学科作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它已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练出4个学科方向,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中原历史文化。该学科已成为历史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原中国古代史二级学科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于 1981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原历史学一级学科调整后一分为三,郑州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正式获批。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郑州大学中国史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中原地区史学研究的重镇和中心之一,其研究成果在河南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敏教授的专著《南北史考索》获得全国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杨天宇教授的《郑玄三礼注研究》,入选国家社科优秀成果文库。近年来,该学科成员在全国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20余部,完成和在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20项,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特别是王星光教授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气候变化与秦汉至宋元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技术发展研究”、张旭华教授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清浊官制研究”、吴宏亮教授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理念创新与执政实践研究”等,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就的研究,代表了本学科目前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
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华夏历史文明创新传承区”作为河南省发展战略定位之一,指出“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并强调“挖掘中华姓氏、文字沿革、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这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郑州大学中国史学科肩负着传承、研究、弘扬、发展中原文化的重任,将持续不断地为“中原崛起”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以此为契机,郑州大学历史学科制定振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5年的学科建设,在团队汇聚、重大成果、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使中国史学科整体达到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部分研究领域如中国古代史、中原历史文化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力争使中国史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此外,在外引内联方面,学科将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在河南省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旅游规划、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方面,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推进中原经济区的社会文化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zzued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