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2013年研究生导师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3
标题: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2013年研究生导师介绍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隶属于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代码为055200,2013年该专业招生50人,其中推免生20人。2013年招生硕士生导师24人,导师列表如下:
        董广安        骆玉安        李凌凌        王晓宁
        姚小亭        贾世秋        刘建龙        徐  键
        汪振军        吕文凯        李惊雷        史历峰
        张兵娟        宋建国        周宇豪        郭克宏
        杨秦予        颜景毅        陈晓伟        郑素侠
        赵智敏        李  瑛        詹绪武        张淑华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7
董广安,女,1949年11月1日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祖籍河南伊川,1973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1980年8月至1981年6月复旦大学新闻系进修,1983年2月至12月河南日报业务进修。现任郑州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河南省报纸系统新闻奖评委、河南省报纸质量综合测评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四届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科技影视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专家。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文章写作学、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广告写作、中外新闻作品评析、晚报与都市报研究等课程。给研究生讲授新闻文体研究、穆青研究、媒介批评研究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业务(实务),在都市报、晚报研究领域和穆青研究方面有一定影响力。截止到现在共公开发表有价值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完成厅级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2项,参与教育部项目1项,承担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项。
学术档案
一、教材及著作
(一)独著
1.《实用新闻写作学》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
2.《当代新闻采写方略》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7
3.《晚报舆论导向理论与实务》 大象出版社        2002
4.《中外新闻佳作选评》        远方出版社        2000
5.《现代新闻写作教程》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4
(二)主编
1.《中国人知识库》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2.《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2
3.《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 通讯卷1、2》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4.《 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 消息卷》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5.《 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 评论卷》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6.《新闻传播精品导读   通讯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7.《新闻写作学教程》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
8.《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
(三)参编
1.《中国晚报学》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2.《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二、部分代表性学术论文
1.《论当今报界“黑马”》 当代传播 1999 2
2.《论都市报的出现及其成功的经验》 新闻爱好者 1999 5
3.《发挥优势,迎接挑战》新闻战线1999 8
4.《晚报早产——自我迷失的歧途》 新闻记者 1999 8
5.《都市报改革引发的思考》 首届京沪新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同心出版社 2000
6.《第四媒体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挑战》 郑州轻工学院学报 2000 1
7.《晚报专刊研究》 焦作工业大学学报   2000 2
8.《河南报业经济调查与对策研究》 河南新闻出版报 2000 8 25
9.《高扬服务大旗 扎根读者心中》 新闻爱好者 2001 5
10.《找准自己的生存空间》 新闻出版报 2001 4 3
11.《站在WTO的门槛边:记者还缺什么?》新闻知识 2001 6
12.《记者比法官“管用”吗?》北京日报 2001 4 2
13.《网络传播:入世与传统媒体传播国际化》新世纪网络传播发展论丛北广出版社2001
14.《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报纸社会公益活动研究》 21世纪新闻传播研究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
15.《都市报——中国报业走向市场的加速器》郑州大学学报 2002 5
16.《报业集团资源的二次整合》新闻实践 2003 1
17.《论隐性采访的度的把握》   新闻爱好者2003.5
18.《增强党报亲和力》         新闻战线   2003 .7
19.《分众化认知上的几个误区》 新闻爱好者2003.12
20.《一部新闻和人生的好教材》 新闻记者 2004.1
21. 东西方媒体跨文化传播的两大障碍 2006、8新闻爱好者
22.穆青的舆论引导观2006、2新闻战线
23.新世纪党报改革的创新思维 2007、1新闻爱好者
24.穆青新闻真实思想的当代启示2007、 5现代视听
25.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宣传思想的当代启示 2008、1新闻爱好者
26.解读谈话节目的传播特点2008、6现代视听
27.泛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09、03《中国记者》
28.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09.04《新闻战线》
29.共同见证 共同期待 09.08 河南人民出版社(论文集)
三、近几年部分社科项目
1.《晚报舆论导向研究》主持 国家社科 1997
2.《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研究》国家社科2005
3.《新世纪新闻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模式》第一参与 国家教委 2001
4.《河南报业经营与产业化研究》 主持 河南社科 2000
5、.《河南媒体集团化发展研究》 主持 河南社科 2001
四、获奖
1.《新闻写作能力训练》1989年获首届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省级二等奖
2.《晚报舆论导向理论与实务》2002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3.《增强党报的亲和力》获河南省新闻奖新闻论文一等奖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7
姚小亭 祖籍江西,民盟成员; 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8年恢复高考后入郑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曾在《郑州法制报》和河南财经学院任职。1985年回母校中文系(现文学院)任教,2007年初调入新闻与传播学院。1986年9月至1988年1月,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进修,师从汪流、王迪教授,习电影艺术理论和电影史。期间参加导演系主任司徒兆敦教授任总导演的电视剧《襄樊的传说》的拍摄,任其中一集执行导演,该剧在中央电视台二套播映。2004年至200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作访问学者一年,师从博士生导师孟建教授,习影视传播、视觉艺术。
多年沿循文学、文化、影视治学与科研的道路。学术方向:影视传播、影视文化、中国电影史、河南影视创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为研究生开设《影视传播学研究》、《纪录片研究》、《新时期影视研究》等课程。为本科生开设《世界电影简史》、《中外电影研究》、《影视作品欣赏》、《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
主持和主要参与完成 “国家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教育部、教育厅、郑州大学等人文社科项目9项。出版和参编著作9部,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任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讲教师;任河南省级优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讲教师。
目前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会员、河南省影视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等。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7
汪振军,1963年生,河南灵宝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兼职:河南省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专家组成员,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河南电视台节目评审专家组成员、河南电视发展研究顾问、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南宗教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南省人大《中原记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编委会特邀专家、河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评审团专家、媒介批评网(北京)专家、河南文化产业网常务理事和专家委员会委员、鹤壁市文化产业发展顾问。
    曾在媒体当过三年记者编辑,连续七年为河南电视台做节目评审与节目策划。近年来专注于文化产业研究,多次参与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制定、规划评审、项目策划。2005年作为河南省第三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于河南省文化厅,任办公室副主任,是《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2005)两个文件起草组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创新研究》(2007)和中国首批博士后特别基金项目《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品牌研究》(2008),完成中宣部、教育部、河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社科规划重大调研课题及其它省级项目20多项。连续5年为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热点在河南》(2006-2010)主要撰稿人。出版学术专著三部《独立精神的坚守与失落》、《创意中原——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创意中国——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即出),参著参编六部。在《现代传播》、《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传播》、《新闻界》、《郑州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中州学刊》、《思想战线》、《中国文化蓝皮书》、《河南文化蓝皮书》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文章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文作为中宣部文化调研的重点参考文章。文化产业专著《创意中原》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级),论文《造就大器的新闻传播学》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级),还有一些成果获中国广播文艺奖(国家级)、河南广播文艺一等奖(省级)及其它省厅级社科奖多项。多次河南省领导与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会,为文化强省建设建言献策。多次作为文化方面的专家为河南省县处级及厅局级干部上课,并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其研究成果得到中宣部、中国文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传播学
       开设课程:文化产业学、媒介评论、电视栏目研究、媒介文化研究、传媒批判学派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
学术档案
一、著作:
1.《创意中原——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32万字),大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第一部研究河南文化产业的专著。(独著);
2.《独立精神的坚守与失落——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知识者题材小说研究》(23万字)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独著)博士学位论文;
3.《文学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指导教材)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参著)刘思谦编著;
4.《理论热点在河南》(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参著、参编);
5.《2007大众热点话题》(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1版。(参著、参编);
6.《理论热点纵横谈》(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参著、参编);
7.《2009大众热点话题》(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参著、参编);
8. 《文学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指导教材)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参著,有三篇文章入选)刘思谦编著;
9. 《创意中国----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创新研究》(系统研究中国文化产业的专著,40万字)河南人民出版出版社2010年版,即出;
10.《中原文化概论》(参著第十章《中原民俗文化》1.4万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二 、主要论文
1996-2003年
1.《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独著);
2.《云在青天水在瓶——佛教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几点联系》《民族艺术研究》1996年第4期。(独著);
3.《再论异化与审美》《殷都学刊》1996年第6期。(独著);
4.《解构与建构——当代文化的总体趋势》《思想战线》1997年第1期(核心期刊)。(独著);
5.《认同与超越》(《原型批评笔谈之一》)《中州学刊》2001年第3期(核心期刊)(独著);
6.《文学史观念与价值立场——从两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谈起》《河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核心期刊)。(独著);
7.《文学史观念与价值立场——从两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谈起》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2002年第4 期。(核心期刊)(独著);
8.《文艺学的绿色之思》《海南师院学报》2002年第2 期。(独著);
9.《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价值之惑》《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核心期刊)。(独著);
10.《〈空镜子〉照出了什么?》《新批评文丛》第六辑(山西作家协会编2003)。
  (独著)。
2004年
11.《中国电视的‘主义’与‘问题’》《现代传播》(权威期刊)2004年第5期(独著);
12.《影响的焦虑——全球化、知识分子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青海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第4期。被北京《文化研究》等网站转载。(独著);
13.《中西美学视野中的言意观》《郑州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第5期。被《新华文摘》2005年(权威期刊)题录。(独著);
14.《公共领域、舆论监督与公共知识分子》《广西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第7期。(独著);
15.《新闻评论的人文精神》《新闻爱好者》(核心期刊)2004年第5期(独著);
16.《人文精神是新闻评论的灵魂》《采写编》(河北)2004年第1期。(独著);
17.《广电人的文化积累与精品创造》《声屏世界》(江西)2004年第6期。(独著);
18.《析:陈独秀和杜亚泉的东西文化论争》《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独著);
19.《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意’和‘意象’》《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 第三辑,学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独著)。
2005年
20.《电视传播与本土文化精神的张扬》《新闻爱好者》(核心期刊)2005年第11期(独著);
21.《现代传媒与中华武术文化的成功结合》《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权威期刊) 2005年第12期(独著)(收入《跨越之光:河南电视台建台40周年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22.《走出电视文化的误区》《中国电视》(核心期刊)2005年第5 期(独著);
23.《司法与传媒;在矛盾中寻求统一》《新闻界》(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独著);
24.《造就大器的新闻传播学》《当代传播》(核心期刊物)2005年第5期,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著);
25.《中原文化价值观与中原学术创新》《学习论坛》(中共河南省委党校)2005年第1期。(独著);
26.《中国画的人文传统与写意思维》《东方艺术》2005年第11期。(独著)。
2006年
27.《论传媒与司法的矛盾、契合与平衡》《郑州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6年第5期。(独著);
28.《新闻自有品格----蔡元培新闻思想述评》《当代传播》(核心期刊)2006年第5期。(独著);
29.《用文明构建和谐网络》《新闻爱好者》(核心期刊)2006年第12期。(独著);
30.《人文素质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社会科学报》(上海)2006年7月23日。《山西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6年第5期转载。(独著);
31.《地方电视台的1+4战略》《声屏世界》2006年第8期(独著)。
2007年
32.《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河南大学学报》(核心刊物)2007年第1期。2007年8月作为中宣部重大调研课题参考文章。(独著);
33.《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新华文摘》(权威期刊)2007年第7期论点摘编。《甘肃日报》2007年5月6日转载(独著);
34.《文化创意点亮河南文化产业》《河南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7年第2期(独著);
35.《关于河南文化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思考》《河南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7年第6期;
36.《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2 月第1 版(合著);
37.《用文化创新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大发展》《科学发展与中原崛起》(河南省社科联)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独著);
38.《用文化创新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大发展》《河南日报》(理论版)2007年11月15日(独著);
39.《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意识的传播》《中州学刊》(核心期刊)2007年第3  期。(独著)
40.《言、意、象——从表意到审美》《河南师范大学》(核心期刊)2007年第3期。(独著);
41.《“红楼”选秀的议程设置》《青年记者》2007/20(合著)。
2008年
42.《文化创意:从资源到品牌的关键》《郑州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8年第4期(独著);
43.《文化创意:从资源到品牌的关键》《新华文摘》(权威期刊)2008年第21期论点摘要。(独著);
44.《用文化和谐促进文化大繁荣》《河南日报》(理论版)2008年1月3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文化部网站等多家网站转载(独著)《学理论》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45.《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强省建设》《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独著);
46.《走向媒介文化研究》《新闻爱好者》(核心期刊)2008年第3期(独著);
47 .《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第2期(合著);
48.《以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9月第1 版。(独著);
49.《服务业:解放思想的路有多远》,河南日报 理论版2008年7月23日;
50.《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推荐至中宣部。(独著)。
2009年
51.《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传承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 期(核心期刊)。(独著);
52.《软实力竞争与文化创新》《当代传播》2009年第6期(核心期刊)(独著);
53.《关于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思考》《河南文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独著);
54.《河南60年文化建设的辉煌历程与思考》,河南省纪念新中国6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独著);
55.《金融危机带来文化转机》《河南日报》2009年6月3日。(独著);
56.《2008年河南报业发展综述》《2009中国报业年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年月月第1版。(合著)。
    2010年
57.《少林文化品牌传播调查报告》《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独著);
58.《郑州打造文化创意城市的路径分析》《2009年郑州文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独著);
59.《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文化精神》《河南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10年第1期。(独著)。
三、科研项目
1.  2007.6—2009.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创新研究 主持人; 2. 2008.10—2011.10  中国首批博士后特别基金项目: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品牌研究 主持人;
3.  2006.5—2007.5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 主持人;
4. 2007.3—2007.5 河南省委省政府重大调研项目:河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主持人 ;
5. 2007.4—2007.6 河南省委省政府重大调研项目:河南文化企业集团发展研究 主持人;
6. 2006.5—2006.6 中宣部专项课题: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参加人  研究报告  为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谐文化”作前期准备;
7. 2007.6—2007.9 中宣部专题课题: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加人  为十七大第七部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前期准备;
8.2008.3—2008.7 中宣部出版局课题:传统文化与出版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 参加人;
9.2006.6—2007.8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性别视野中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 参加人;10.2005.7-2007.6 河南省社科重大项目:河南文化产业研究 参加人;
11. 2003.5-2004.5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中国民本思想与中国封建政治关系研究 参加人;
12. 2006.6—2007.8 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主持人;
13.2005.6—2006.6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河南电视与中原文化传播  主持人;
14.2004.4—2005.3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中原文化价值倾向性研究  主持人;
15.2006.4—2007.5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 参加人;  
16.2004.4-2005.5 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我国传媒广告的规范问题研究 参加人;
17.2003.9-2005.8 郑州大学博士研究项目: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 主持人;
18.2005.9-2007.9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媒介文化研究 主持人;  
19.2005.5-2008.4 郑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媒介文化研究 主持人;
20.2007.9-2009.9 河南省软科学重大项目: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参加人;
21.2008.1—2010.1 省博士后研究项目: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研究主持人;22.《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中宣部调研课题,主要参与人,2010年1月。
四、主要奖项
    1995-2003年
1.《让历史告诉今天》(电影评论)获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的“新进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全国影评征文比赛三等奖(1996北京);
2.《横空出世二月河南,妙笔重现三帝王》获广电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的1998年中国广播文艺三等奖。(国家级政府奖);
3.《横空出世二月河南,妙笔重现三帝王》获1998年河南广播文艺一等奖。(省级奖)
4.《大无大有周恩来》获1999年河南广播文艺二等奖;
5.《生命的莲灯---介绍林徽因和她的诗》获2000年河南广播文艺二等奖。
2004年以后
1.《创意中原: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获2007年河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省级);
2.《造就大器的新闻传播学》获2005年河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省级);
3.《河南电视与中原文化传播》获2005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成果一等奖;
4.《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获2008年中国科协第十次年会征文一等奖(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厅主办);
5.《解放思想,打好文化体制改革的攻坚战》获2005年河南省优秀调研成果奖;
6.《现代大学理念与人文素质教育》获2006年河南省素质教育征文二等奖;
7.《中原文化价值倾向性研究》获2004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成果二等奖;
8.《中原文化价值观与中原学术创新》获200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
9.《以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入选“河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念研讨会”优秀论文(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2008年12月);
10.《推进文化创新 提高文化软实力》一文,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中被评为一等奖(郑州大学2008年12月);
11.2009年4月至7月参加全省理论界“科学应对危机,助推河南发展”大型调研活动,贡献突出受到河南省委宣传部的嘉奖。
五、主要学术活动
     2003年
1. 2003年10月参加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会议宣读论文《人文精神是新闻评论的灵魂》;
2. 2003年12月参加北京第三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宣读论文《公共领域、舆论监督与公共知识分子》。
2004年
3. 2004年4月参加开封中国新闻史学会会议宣读论文《新闻传播思想应该成为新闻史教学的主要内容》。
     2005年以后
4. 2005年作为河南省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于河南省文化厅,参加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文件起草工作,是起草组主要成员;
5. 2007年参加河南省人大《中原记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撰稿和编辑工作;
6. 2005年10月参加中国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观念的传播》(开封:河南大学主办);
7. 2005年12月参加中国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高层论坛并宣读论文《文化创意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武汉  文化部主办);
8. 2007年1月参加河南省“两个跨越”高层论坛作主题发言《文化创意点亮河南文化产业》(郑州  河南省社科联主办)。本论坛的发言纪要被省委书记徐光春批示,建议四大班子认真学习;
9. 2007年11月参加河南省领导与社科理论界专家座谈会,作主题发言《用文化创新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在发展》。(郑州  河南省社科联主办)河南日报全文刊发,河南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10. 2007年12月参加郑汴一体化高层论坛并作主题发言《郑汴融城与文化融合》(郑州日报、开封日报主办)两地媒体作了报道;
11. 2008年1月参加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国际高层论坛,与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等专家就木版年画保护与创新作主题发言《关于中国木版年画创新与发展的思考》(开封市人民政府主办);
12. 2008年1月参加河南电视台《对话中原》栏目,与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产业开发问题。
13. 2008年3月参加河南省文联与浚县合办的“浚县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构建研讨会”作主题发言《浚县庙会的文化特色与产业创意》;
14. 2008年5月18日,参加北京大学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暨博士后科学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召开),论文《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11000字)入选;
15. 2008年9月18日参加在郑州举办的中国科协第十次年会,与中科院王越院士等专家就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作专题发言。题为《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
16. 2008年2月作为河南理论界的代表受省委省政府邀请参加在郑东新区举行的2008年春节团拜会;
17. 2008年12月应邀参加河南电视台《对话中原》栏目,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谈河南文化发展30年,专题分两次播出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
18. 2009年上半年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少峰教授、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上海交大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胡惠林教授等专家一同参加河南省8个文化改革试验区的策划规划调研和评审工作;
19. 2009年5月到7月参加省社科专家“应对金融危机,助推河南发展”大型调研活动,徐光春书记亲自听取汇报;
20. 2009年9月参加清华大学主办的软实力与政府传播国际研讨会;
21.  2009年12月参加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的省社科界专家座谈会;
22. 2010年2月参加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河南省社科院、鹤壁市政府举行的主办的儒商子贡文化研讨会;
23. 2010年3-5月参加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调研活动,为专家组成员;
24. 2008年4月15日《光明日报》《期待木版年画的春天》一文采访关于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问题;
25.2007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第11版《谁为杜康解忧?》一文采访关于两省杜康酒商标之争与文化资源利用问题。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8
张兵娟,女,山西翼城人,出生于河南郑州。1981年8月参加工作,教授,硕士生导师,广播电视系系主任。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
曾在河南电视台工作近十年,2004年调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中国广播电视史、电视编导、电视专题与栏目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电视文化、电视新闻研究等的研究生课程授课。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电视史、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电视剧叙事等研究。近年来学术兴趣主要是探讨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与之间的关系。
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科研论文方面,近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在《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电视》、《理论与创作》、《新闻爱好者》、《中州学刊》、《湘潭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并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有的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在著作和教材编写方面,2009年6月出版独著《电视剧叙事、传播与性别》,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撰写其他书稿三部。在科研项目方面,2007年主持河南省社科项目一项;2009年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及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三项。在科研获奖方面,博士论文《电视剧:叙事与性别》获中国妇女研究会首届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二等奖;论文《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获200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8
杨秦予,女,河南省郑州市人。先后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郑州大学中文系和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获医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出版社副总编、编审,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河南省优秀中青年编辑,全国新闻传播学院(系)领导联谊会秘书长,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院(系)领导联谊会秘书长。
       1.具有较高的选题策划和编辑业务水平。编发的图书导向正确,思想性强,学术性与可读性结合较好,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她策划编辑出版了一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学术价值、资料价值、使用价值和其他文化传承价值的出版物。从事编辑工作17年来,共策划大型丛书、套书、重点图书、系列教材161套(合计750余种),责编图书161余种,复审图书共计97 种,终审图书150 种。策划选题入选国家和省级“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选题及局重点选题232项。在肿瘤学、眼科学、药理学、生命科学、旅游学、法学、经济学专业已策划出系列大型图书,形成自己的选题特色。
       2. 注重科学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显著成绩,为同行所公认。策划和责编图书获奖114部:其中国家奖4部,省优秀图书一等奖42部,二等奖42部,河南省优秀图书装帧设计奖6部,优秀双效书奖1部,优秀畅销书奖2部,优秀科普作品奖4部,省科技进步奖6部,社科成果奖7部。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策划了40余所高校新闻传播学类“十一五”规划教材(46种),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21种),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17种),河南省高等法学教育“十五”规划教材(36种)等,这些图书的出版使郑州大学出版社实现了由医学专业社向综合社的成功转型,同时也奠定了郑州大学出版社在全省社科图书出版中的优势地位。
      3.有较高的出版理论研究水平,熟悉出版领域情况,对行业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博学多才、功底深厚,在编辑理念、编辑方法上有创新,并对编辑活动产生显著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非常注重编辑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新闻出版行业编辑出版专业研究领域,参与了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穆青新闻主张与新闻实践研究”,并以《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为题结项出版。②针对出版改革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在出版编辑类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大学出版》、《新闻爱好者》、《中国新闻出版报》、《学术论坛》、《郑州大学学报》等发表了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44篇,发表书评36余篇,其中有8篇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出版了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专著12部(代表作有《图书编辑美学初论》、《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历代中州名人存书版本录》、《公共关系新论》、《医学论文写作指南》、《出版理论研究与实践》等),对解决新闻出版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有创新思想贡献,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和学术地位。③在新闻出版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并为学生作“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表达”的专题讲座,对新招聘编辑和校对人员进行40学时的岗前培训。河南省新闻出版报对她的事迹曾作过专门采访和报道。④在新闻传播学类教材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本人担任全国新闻传播学院院(系)领导联谊会秘书长,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策划了40余所高校共同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十一五”规划教材(46种),该系列教材是国内目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系列教材,涵盖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三个专业。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8
骆玉安,男,中共党员;1962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1981年9月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1984年8月被学校提前派往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修文艺理论和现当代文学;1985年7月回郑州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作专职教师,同时兼任学生辅导员;1987年至2004年专职从事高校党团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994年涉足学校外宣工作、新闻编辑工作等。2004年以来,专职从事图书出版工作;2006年下半年接受组织委派赴北京大学挂职锻炼,任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多年从事文艺理论、大学校园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精神研究,近年开始关注图书市场、数字出版与传播、图书出版史、编辑思想及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动态及研究。主持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规划项目3项。主编、与人合著和参编《编辑文化建设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论》、《中华民族精神论》、《未来•世界•大学生》等著作,发表论文30余篇。
现任郑州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编审;郑州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专业编辑出版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编辑学会会员、河南民族文化促进会理事。
(一)代表著作
1. 《编辑文化建设论》;独著,30万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 《中华民族精神论》;副主编,撰写12万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论》;主编,撰写6万字;远方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4.《未来世界大学生》;参编,撰写3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
(二)代表论文
1. 茅盾的期刊作者观与编辑思想----以《文艺阵地》为例;独著,7500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 从《通典》看杜佑的编辑思想;独著,5200字;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3. 《论中越文化交流中的古代天文历法和数学图书传播》;独著,5500字;中州学刊,2008年第4期。
4.《审批的逆转与民族精神的构建--论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母亲形象》;独著,6700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5.《论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播机制和特征》;独著,5900字;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6.《精英与大众:当代传媒的文化抉择----以<百家讲坛>为例》;独著,6000字;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0期。
7.《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独著,6000字;郑州大学学报,2002第6期。
8.《杜佑编辑<通典>之深刻影响》;独著,4900字;中国学术研究,2007年第5期。
9.《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独著,8300字;《探索与创新》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P272-277;入选第8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
10.《试论校园文化建设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独著,5200字;焦作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1.《试析编辑素质中的审美导向意识》;独著,6600字;焦作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2.《关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思考》;独著,5600字;殷都学刊,2007年第2期。
1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4000字,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14.《试论校园精神的塑造》;6000字,郑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三)完成的科研规划项目
1. 《中华民族精神研究》;项目参与,第一名;河南省社科规划办,2000年6月结项。
2.《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9月结项。
3.《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项目参与者,第4名;河南省社科规划办,1997年10月结项。
4.《新时期创业精神研究》;项目参与者,第7名;河南省社科规划办,1997年10月结项。
5.《河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主持,2012年结项。
(四)获得的主要奖励
1.《中华民族精神论》;2003年9月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著作一等奖。
2.《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2003年9月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二等奖。
3.《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2004年1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在哈尔滨举办的第8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奖。
4.《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研究》;2006年12月获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5.《军事理论教程(第二版)》;2006年10月获全国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6.《色彩交响的巡礼:解读欧洲名画》;2007年6月获中南地区大学版协优秀教材二等奖。
7.《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以北京市为例》获河南省优秀出版物一等奖。
8.《会馆文化丛书(4本)》;分别获2008年河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2009年河南省优秀出版物二等奖。
9.《编辑文化建设论》获2009年河南省社科成果三等奖.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450052)
          郑州大学出版社
电子信箱:lya@zzu.edu.cn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8
贾世秋,女,1964年出生,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师从成美教授学习新闻理论,获新闻学博士学位。2004年赴美国纽约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一年。
长期从事新闻理论和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近几年开始涉足媒介人力资源管理和新媒体发展研究。先后出版《广播学论》、《新闻发布理论与实务(上、下卷)》等专著,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节目主持人通论》,参编《应用广播学》和《中外广播作品评析》、《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等国家级通用教材;独立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篇,其中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共计15篇。
    主持河南省社科、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教育厅等社科项目8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教育部、河南省社科人文项目2项。
先后独立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并获得六项厅级人文社科奖。1998年入选“河南省优秀教师”,2002年入选“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8
吕文凯,男,1968年生,河南省民权县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与抚慰功能研究”、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中西方新闻传播机制比较研究”、“河南省广播影视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10余篇。其中《公共媒介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五大强势》、《信息化时代知沟的主要表现形态及其社会影响》等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及人民网等媒体转载。出版《舆论学教程》、《喉舌与产业—当代中国传播业发展轨迹透视》等著作两部,任副主编及参编教材多部。
2002年获“郑州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2004年获“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2007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学科带头人,国家教育部新闻学会传播学分会理事。目前主要从事传播理论及实务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8
宋建国, 男,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1988年在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学习, 2007年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做访问学者。 多年从事广播电视新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先后主讲《电视新闻》、《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市场营销》、《广播电视技术》、《电视摄像》和《媒介营销》等专业课程。出版专著《应用电视新闻学》一部, 公开发表有价值学术论文20多篇, 其中6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主持完成省教育厅和省社科联项目10多项, 郑州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 参与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 并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外还荣获河南省创新教育教学一等奖, 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8
颜景毅,男,1965年8月出生,河南新郑人,副教授,广告学、传媒经济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2002——2003访学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现任广告学系主任、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广告协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时报全球华人大学生“金犊奖”广告大赛评委、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评委、河南省“大河杯”广告创意大赛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等。主要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课程为广告策划与创意、传媒经济与管理、传媒广告经营管理、传媒经济研究、名广告人研究等。研究方向及领域为传媒产业与经营管理、广告营销策划、媒体创意与经营管理等。
学术档案
一、科研论文
1.试论记者社会交往的特殊性(独著),《新闻知识》1991年第9期。
2.试论报纸的定义(独著),《郑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3.《CI漫话》连载共计18篇(独著),《郑州晚报》1994年7月至1995年元月。
4.谁是广告真正的消费者(独著),《国际经贸报》1998年5月23日;6月4日。
5.广告市场需要开发(合著),《国际经贸报》1998年10月16日。
6.“三角恋爱”是广告怪胎(独著),《国际经贸报》1998年7月21日。
7.广告业要为河南经济发展服务(独著),《郑州晚报》1999年12月25日。
8.文化——有效广告的新要素(独著),《中国广告》2000年第1期。
9.河南报业经济调查及对策研究(合著),《河南新闻出版报》2000年8月25日。
10.毛泽东的广告艺术(独著),《新闻爱好者》2000年第9期。
11.底蕴决定质量——谈广告文化的物质基础(独著),《中国工商报 时代广告》2000年11月1日。
12.论报眼广告(独著),《中国报业》2001年第6期
13.重视实践,抓好实习(独著),《教育时报》2001年9月5日。
14.50+50>100——《广告策划》课程考试方法的探索(独著),《郑州晚报》2001年9月10日。
15.关于经营视角的受众研究(独著),2001年9月“全国第三届受众学术研讨会”宣读,《新闻实践》2001年11月。
16.加入WTO后的媒体广告经营新策略(独著),2000年11月“世界新闻传播1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7.值得重视的广告发布服务水平(独著),《新闻实践》2002年3月。
18.如何做好自主式采访(独著),《新闻爱好者》2002年6月。
19.论新闻媒体的广告价值(独著),《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8月。
20.报纸保值增值的读者锁定(独著),《新闻知识》2002年8月。
21.如何形成媒介的社会影响力,(独著),《新闻实践》2002年10月。
22.如何进行口碑营销,《销售与市场》2008年34期
23.荣威的品牌建立过程,《中国广告》2008年第4期。
24.广告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新闻爱好者》2008年12期
25.论名牌的倒下,《中国广告》2009年第1期。
26.黄金酒:五粮液的战略迷失,《销售与市场》2009年16期
27.中国报纸广告经营研究的进展与问题,《中国广告研究30年》,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二、教材及著作
1.现代广告原理与方法(独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新闻媒体广告学导论(独著),远方出版社2000年版。
3.广告学(独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传媒广告经营管理(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广告公司经营管理(副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三、科研项目:
1.主持完成《广告传播及其文化效应》,国家社科项目,1998年结项。
2.第一参与完成《河南报业经营与产业化研究》,河南省社科项目,2000年结项。
3.第一参与完成《河南媒体集团化发展研究》,河南省社科项目,2001年结项。
4.主持完成《河南报刊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河南省社科重点项目,2007年结项。
5.第一参与完成《穆青新闻实践与新闻主张研究》,国家社科项目,2008年结项。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9
李瑛,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河南南阳人。198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外文系,留校任教于新闻系。1985年3月至6月在北京广播学院国际新闻专修班学习;1997.9—1999.6月在郑州大学新闻系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获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0年10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人文与社科学院进行新闻传播史的访学研究;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再度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Rowan university传播学院进行广告学的访学研究。主要从事外国新闻传播史、跨文化传播、国际广告及广告与新闻专业英语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先后讲授过”外国名记者研究”,“外国新闻传播史”,“英语报刊阅读““国际传播专题研究”,“广告专业英语”“跨文化传播“;’研究生传播学专业英语”、“中外新闻传播史’”中外广播电视发展概况”“英语新闻赏析”等课程,主持和参与了河南教育厅“21 世纪〈外国新闻史〉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实践”等项目。出版著作〈全球新闻传播发展史略〉;撰写、发表了“格里利办报思想简析”,“默多克媒体经营的启示”,“路透社--不断发展的世界性通讯社”等论文近20篇; 著作和论文曾获河南省第三次创新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贰等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壹等奖。
学术档案
       一、已出版的主要著作:
      1.《全球新闻传播发展史》34万字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ISBN7-81048-874-0/G104
      2.《外国新闻事业史》自学考试同步配套题解 25万字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2007年4月第4版  ISBN7-80145-576-2
      二、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格里利办报思想简析              《郑州大学学报》 1994.2 CN41-1027(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季刊1994.2全文转载)
      2.路透社:不断发展的世界性通讯社    《新闻界》CN51-1046/G2      2005.4
      3.从美军虐囚事件的曝光看美国新闻媒体《新闻爱好者》CN41-1025/G2      2004.10
      4.路透社经久不衰的原因《新闻爱好者》   CN41-1025/G2      2005.9  
     5.奥普拉。温弗瑞的传奇人生与主持风格 《新闻爱好者》  CN41-1025/G2      2005.10
     6.论传媒市场化下传媒人才的培养《河南教育》       CN41-1033/G4      2005.8-9
     7.试论西方新闻自由的两面性《洛阳大学学报》    CN41-1251/C2      2005.3
     8.路透社因报道突发事件而精彩《中华新闻报 》      CN11-0019     2004.9
     9.默多克媒体经营的启示《新闻爱好者》     CN41-1025/G2       2002.9
    10.杜重远和他传播新疆新闻《新疆新闻界》     CN65-1090/C      1998.4
    11.斯坦因所传播的清末新疆新闻《当代传播》      CN65-1076/G2       1999.5
    12. 传播与交流:全球化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思考《新闻春秋》2003.6(是全国一级学术团体——中国新闻史学会惟一的学术刊物)
     三、已完成的项目:
     1.独立主持:21世纪《外国新闻事业史》课程内容的改进与实践(项目编号48-4)豫高教改鉴字(2004)448号
    四.获奖成果:
    1.获奖:(论文)默多克媒体经营的启示      2003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
    2.获奖:(论文)传播与交流:全球化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思考,获2004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获2004年获郑州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3.获奖(著作):《全球新闻传播发展史略》,2005年获得河南省第三次创新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  等奖(证书编号:SKCG0683);2005年获郑州大学教学成果奖励一等奖;2005年获郑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编号:0000522.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9
李凌凌,女,1972年2月生,河南汝州人,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攻读新闻学专业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7年9月,水利部郑州水工机械厂工作; 2000年7月至今,郑州大学新闻系任教;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访问学者;主讲《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概论》、《新闻心理学》、《网络传播研究》等课程。
学术档案
      一、著作与教材
     1.专著:《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2.主编教材:《新闻采访学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参编《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主要学术论文:
     1.《山寨文化:web2.0时代的草根狂欢》,《新闻界》(核心),2009年第1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
     2.《媒介为弱势群体代言的缺失和复归》,《声屏世界》2006年第7期。
     3.《三千里路云和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重走穆青路”暑期采访纪实》,《新闻爱好者》(核心)2006年第12期。
     4.《论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新闻爱好者》(核心),2005年第8期。
     5.《新时期受众心理变迁和舆论引导》,《新闻与写作》(核心),2005年第11期。
     6.《网络媒体易读性编排的宏观把握》,《新闻三昧》,2004年第7期。
     7.《易读性编排:“网住”受众第一关》,《中华新闻报》,2004年5月26日。
     8.《网民心理与相应的传播策略》,《当代传播》(核心),2004年第1期。
     9.《“地球村”还是“全球化”?——解读当今的传播环境》,《当代传播》(核心),2003.3         
     10.《郑州报业龙虎斗》,《传媒观察》(核心),2002年第11期。
     11.《大树底下寻找生存空间》,《新闻爱好者》(核心),2003年第1期。
     12.《媒介与受众:谁也不是上帝——新闻传播理念分析》,《新闻传播》2002年第12 期。
     13.《媒介即信息——人类传播史解读》,《当代传播》(核心),2002年第4期。
     14.《梅雪争春,尺短寸长——突发事件中的中国网络媒体比较》,《新闻爱好者》(核心),     2002年第3期。
     15.《植根于人民之中》,《新闻爱好者》(核心),2002年第1期。
     16.《艺术的视角——解读麦克卢汉》,《现代传播》(核心)2001年第6期。
     17.《资本主义消费文化、媒体的演变和全球化》,《新闻与传播研究》(核心),2001年第1期。
    18.《网络时代的记者素质》,《新闻爱好者》(核心),2000年第8期。
     19.《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河南新闻出版报,2000年3月7日。
     20.《第四媒体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对策》,《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1.《晚报早出——自我迷失的歧途》,《新闻记者》,1999年第8期。
    三、科研项目
     (一)主持项目:
       1.2007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成果 “媒体在遏制艾滋病扩散中的角色与责任”,获调研成果一等奖。
       2.2006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项目“互联网新闻宣传与管理研究”,获调研成果一等奖。
       3.200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网民心理与舆论引导”。
       4.横向课题“2005年某省县市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状况调查”。
(二)参与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穆青新闻主张与新闻实践”。
      2.省社科规划项目“突发危机事件中的政府传播研究”。
      3.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大众传播分众化趋势与对策”。
      4.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危机传播中大众传媒的作用研究”。
      5.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研究”。
   四、获奖:
      1.专著《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获河南省2004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 论文《“地球村”还是“全球化”?——解读当今的传播环境》获得河南省教育厅2003年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9
刘建龙,豫东人,高考改革后首届大学生。先于河大读本,后于西南师大读研,专业古典文学,主攻唐诗宋词。现为郑州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生性淡泊,不喜交游。每每独往独来,而非“天马行空”;常处“灯火阑珊”,只为养心守静。学浅才疏,寡德乏能,却自命非凡,而心雄万夫。每自比于曹雪芹、吴敬梓,窃谓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实则不过坎蛙坐井,夜郎自大而已。
身为教师,则情系教坛;心无旁骛,而矢志育人。待同学如忘年之友,一相逢则话语滔滔;视讲台为抒情舞台,每登临则激情澎湃。然而,蜡烛给别人以光亮,却难免自身“灯下黑”。讲台之上,我精神焕发,挥洒自如;讲台之下,却诸事昏昏,一无所能!
所幸专业为唐诗宋词,略通一点儿诗赋韵律。故烦恼郁积,或兴之所至,有时也东拼西凑,联缀而成为歪诗。虽难登大雅之堂,未得以公开发表;然而抄录给同学,抑或传阅于同事,亦能激溅起几声评语。尽管其褒贬各异,却足以自我慰藉!
采花酿蜜,为蜂儿平生之要务;著书立说,乃文人生命之本旨。何况生于当今,适逢民族振兴,受时代之重托,禀历史之使命,科研为重中之重,著述乃当务之急!故随时代浪潮之冲击,追逐众人之踵武,我也忙忙出书,匆匆发文。致令《诗词类鉴》、《古文类鉴》、《诗苑导览》、《中华诗词经典》等拙著先后出版;亦有《古代作家成才要素之探析》、《时代呼唤科学之标尺》、《让健康的审美观引领人生》以及《时代呼唤诵读积累的回归》等拙文相继面世。
然而,文虽发则独无喜色,书既版却偏萌愧意。因为眺望历史长河,而引古鉴今;暗思古圣先贤,则反省自己。孔孟老庄,吴罗曹施,论才情,则涵盖千古风流;论敬业,则倾尽毕生精力。但其著述寥寥,作品疏稀,多则一部而终身,少则半部而辞世。然其为文精妙,立论高绝;足以炳彪史册,光照万世!而我却恰恰相反,论才识,则“半瓶逛荡”;论心态,则急功近利。论著作数量,则气球膨胀,荡飘飘看似也不少;而论其质量,则滥竽充数,实难及古人之万一!每念及此,则心神难安,唯恐我之著述,“不似垃圾,胜似垃圾,尽成糟粕世不齿”,以至永跪古人脚下,腰肢跼蹐也。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回顾以往,而瞻望未来,好在东隅既失,则尚有桑榆。“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及’”。但愿即今而后,能洗尽凡俗,脱尽物诱;宁静其心,坦荡其志;效法先贤,而力追古圣;从而以拙笔诉真情——“铁肩担道义”。至于若干年后,到了生命终极,能否笔参造化、搞出点像样儿成果,真正属于自己?恐怕唯有天知,唯有尽力而已!
本人共刊发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20篇。自觉较为满意的文章有:
1.《让健康的审美观引领人生》(新闻爱好者 2008年第5期)
2.《时代呼唤诵读积累的回归》(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6期)
3.《古代作家成才要素之探析》(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3期)
4.《诵读积累与创作灵感》(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2期)
5.《比兴,诗文创作的“味精”》(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3期)
6.《简话诗文赏析的意义和技巧》(新闻爱好者 2008年第18期)
7.《诬陷明皇非故意,律诗对仗是陷阱》(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24期)
8.《“点铁成金”须有“铁”》(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7期)
9.《解破“后人”迷魂阵,始觉警钟更深沉》(新闻知识2008年第11期)
10.《我国最早的“人才推销会”》(新闻知识2009年第3期)
11.《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重振》(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第8期)
12.《时代呼唤科学的科研管理》(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13.《若非生肖赋倔强,牛人怎得恁般牛》(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14.《亘古三“灵蛇”,亦柔亦威猛》(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个人邮箱:wonangdeyugong@163.com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9
李惊雷,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0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2004年09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法学博士;1992.09-1993.07, 复旦大学哲学系骨干教师进修班;1998.09-1999.07,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本科生教授课程:社会学,广告调查等;研究生教授课程: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品牌传播研究,媒介与社会等;研究方向:社会传播;研究领域:传播与社会,市场调查等;

近几年科研成果
一、教材及著作:
1.主编:《广告调查》,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副主编:《广告效果分析》,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3. 副主编:《新闻法制与伦理》,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4.参编(合著)《中国历代应用文》(文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
5.参编(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指导》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6年
6.参编(合著)《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二、论文:公开发表论文17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
核心期刊:
1.《略论旬子的社会秩序论思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3月
2.《从<城市画报>看我国媒体分层趋势》,《新闻记者》2003年11月
3.《西方媒体病毒伤害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新闻战线》2003年10月
4.《变迁中的乡土社会的文化与权力》,《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7月
5.《问题性报道彰显媒体公信力》,《传媒观察》,2004年08月
6.《报业内容联盟本质探析》,《新闻战线》,2006年09月
7.《试论报纸的发展形态》,《新闻知识》,2007年3月
8.《我国情感类节目功能分析》,《电视研究》2007年11月
9.《“赤裸时代”的消费尊重》,《销售与市场》2008年12月
三、科研项目
参加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新媒体框架下风险的社会放大研究》,项目批准号∶009-ZD-017。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9
周宇豪,男,1969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鄢陵县,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会主席。199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天津师范大学法学硕士。1995年3月至2000年5月担任郑州大学团委宣传部长,2000年5月赴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The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留学,2003年5月获得该校博士候选人资格,在东亚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国际传播和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2003年9月至2005年5月为准备博士论文写作所需田野材料,在河南省临颍县人民政府担任县政府党组成员、县长助理,分管旅游、信息化办公室及外事侨务等工作。2006年2月起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1995年至1999年连续5年获得“河南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9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团干部”、2007年获得郑州大学工会积极分子称号、2009年被评为郑州大学优秀党员、论文“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别获得“河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及“河南哲学社会科学60年理论与实践”有奖征文一等奖。

学术档案
一、学术论文
1.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郑州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2008年第5期)
2.论社会转型期的新闻舆论监督《新闻爱好者》(核心期刊 2008年第7期)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学习论坛》(核心期刊 1997年第2期)
4.高校教育研究浅论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历史渊源《高校教育研究》(核心期刊 2008年第7期)
5.加快河南发展需更新的两个观念《河南日报 理论版》(核心报刊 2003年9月23日理论版)
6.霍曼斯社会交换论与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行为的分析《当代传播》(核心期刊 2003年第5期)
7.趋善治与避弊制《决策与探索》(2008年第5期)
8.中国新社会阶层和精英的产生及其对政治体制的影响《决策与探索》(2008年第6期)
9.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分析《决策与探索》(2008年第7期)
10.再谈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自主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26期)
11.理念与实践:改革中的德国高等教育《高校教育研究》(核心期刊 2008年第6期)
12.高等教育方程式:谈学者、学术与学生的互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28期)
另有一般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二、著作及教材
1.《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副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2.《大学生保密知识概览》编委,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3.专著《利益攸关: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由中国传媒大学于2007年1月出版。

4.专著《权力与博弈——信息时代的政治传播》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08年3月出版。
三、参与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三个:
1.我省乡镇企业党的建设问题调查与研究(第三名参与),已结项;
2.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党的政治领导问题研究(第三名参与),已结项;
3.河南电视广告产业的发展研究(2007年立项,第一名参与)。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9
陈晓伟,女,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电视台“金像奖”评委。曾参与多项电视节目的策划与论证工作以及影视剧本的编写工作。致力于影视现象的解读与理论批评、影视文化与创作领域的科学研究,先后在《电影艺术》、《中州学刊》等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规划项目5项;专著《融画入影:民族审美意识的会通与转换》获河南省社科联专项资助和河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主编高等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电视名牌栏目研究》、《影视作品赏析》、《电视编导与策划》、《广播电视编辑》、《广播电视作品分析》、《中外电影研究》、《电视文化》、《视觉文化传播前沿》、《影视传播研究》等课程。

学术档案
      一、著作和教材
    1、专著《融画入影:民族审美意识的会通与转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2、主编教材《影视艺术概论》(高等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十一五”规划教材),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参著著作《影视叙事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二、学术论文:
      1、《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及其对电影叙事学的影响》,《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4期;
       2、《全球化语境下的媒介生存策略——以中国电影为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哲社版)2006年2期;
       3、《从绘画到银幕:中西古典绘画与电影影像关系探析》,《中州学刊》(全国中文核心)2006年2期;
       4、《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与表现形式的电影化转换》,《电影艺术》(全国中文核心)2006年2期;
       5、《“十七年”电影: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向电影的有意识移植》,《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论传统绘画“空白”观念在中国电影镜语中的运用与转换》,《电影评介》(全国中文核心)2007年10月刊;
       7、《创意产业视角下中国电影的突围之路》,《郑州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哲社版)2008年4期;
       8、《论中国电影景物镜头的山水画意味》,《电影评介》(全国中文核心)2008年17期;
       9、《电影字幕与传统绘画“题画诗”“题跋”》,《电影评介》(全国中文核心)2008年18期;
      10、《传统绘画“写意”与中国电影“神似”之美》,《东南传播》2008年7期;
      11、《传统绘画“远”观与中国电影空间意识》,《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2、《中国新闻人才培养策略探析》,《人才资源开发》2008年第11期;
      13、《“高票房”与“低口碑”:中国电影大片悖论现象解析》,《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5期;
      14、《从“改编”到“编造”——2000年以来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学改编问题》,《电影评介》2009年11期;
      15、《当下中国新闻人才培养策略探析》,《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7期;
      16、《论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化悖逆》,《新闻爱好者》2009年12期。
      三、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主持2007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00年以来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化悖逆问题研究》,2009年结项,河南省社科规划办,研究成果被评为优秀;
      2、主持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电影产业的明星配置问题研究》,2009年立项;
      3、主持2008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新闻宣传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2009年结项;
      4、参与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07年立项;
      5、参与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2009年立项;
      6、参与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7、参与中国传媒大学“211二期工程”重点科研项目“电影学学科体系”子项目之一《影视叙事学》,2007年结项,教育部。
       四、科研获奖
       1、专著《融画入影:民族审美意识的会通与转换》,2009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参与撰写研究报告《中国广电产业合作竞争研究》,2008年获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三等奖;
       3、论文《论传统绘画"空白"观念在中国电影镜语中的运用与转换》,2007年度郑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4、专著《融画入影:民族审美意识的会通与转换》,河南省社科联出版资金最高额度资助。
       5、参与撰写著作《影视叙事学》,2009年获第六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一等奖。
       6、参与系列教学课件《民间影像与视觉文化》,获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度“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9
王晓宁,女,1974年7月出生,副教授,河南泌阳人,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00年7月至2001年1月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进修。主要为本科生讲授新闻编辑、新闻媒介策划,为研究生讲授新闻编辑与评论研究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领域:新闻业务、媒介策划、媒介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出版著作1部,主编教材1部;主持完成厅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完成厅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学术档案
一、教材和著作:
1.《现代新闻编辑学》 独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新闻编辑学教程》副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3.《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副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二、学术论文:
1.《从“钉子户”报道看媒介的社会责任》,《新闻知识》 2007年第6期。
2.《2007年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突破》,《新闻爱好者》, 2007年5月。
3.《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与维系》,《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4.《聚合有道——社区聚合类网站研究》,《新闻爱好者》, 2007年10月。
5.《新闻策划与媒介公信力》,《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6.《策划•炒作与提高媒体公信力》,《新闻三昧》,2005年第10期。
7.《穆青“勿忘人民”思想探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
8.《浅议对版面“易读性”原则的误读》《报刊之友》,2003年第2期。
9.《我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新闻爱好者》,2003年第8期。
三、科研项目:
1.《大众传媒的公信力与价值追求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主持 ,2009年结项。
2.《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研究》,河南省社科联年调课题,主持,2007年结项。
3.《我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3.《网民心理与舆论引导》,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参与,2007年结项。
4.《穆青新闻主张与新闻实践》,国家社科项目,参与,2007年已结项。
四、科研获奖:
1.著作 《新闻编辑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6月。  
2.《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研究》,省社科联优秀调研成果特等奖,2007年5月。
3.《我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2004年。
4、《别让网络网住了青少年》,河南省教育教学创新二等奖,2003年。
5.《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参与,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年。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29
徐 键,男,汉族,73年6月14日出生,民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广告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会员,中国色彩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1990年-1994年 河南大学工艺美术系装潢设计专业,文学学士学位;99年-2001年 郑州大学新闻系传播学研究生班进修;2003年-2007年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 至今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任教,副教授职称.
本科主讲“平面广告设计”、“创意思维训练”、“电脑图文设计””平面/色彩构成””创意图形” 研究生主讲“广告创意学”等专业课程;著有《数码广告图文设计》一书;发表《广告中的幽默表达》等论文10余篇;个人获“中国之星”等国家、省部级奖项20个;指导获奖27个(其中亚太金奖、国际铜奖各1个);省厅级社科项目4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个。
除教学科研外,个人从事广告行业达10余年之久,从美工做起,历任设计师、设计总监等职,现从事广告公司管理。亲历了河南广告业的萌芽到崛起,参与、组织完成个案和全案300余个,具备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并致力于将其转化为教学理论。
一、主要著作:
《数码广告图文设计》,2008年1月 郑州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06-611-1。
二、发表文章:
1.《广告与色彩》,发表于《美与时代》99年第5期。
2.《未能面世》,发表于《质量时报》171期。
3.《河南农村消费市场调查报告》,发表于《时代工商》99年第9期。
4.《如何将广告赛事融入教学实践》,发表于《现代广告学刊》2005年总115期CN11-3168/F。
5.《广告中的幽默表达》,发表于《新闻界》2006年第2期 CN51-1046/G2(核心)。
6.《探究广告性诉求》, 发表于《编辑之友》2006年第5期 CN14-1066/G2(核心)。
7.《现代政治广告研究》, 发表于《新闻知识》2006年第10期 CN61-1022/G2(核心)。
8.《城市垃圾回收设施设计研究》,发表于《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CN41-1263/S。
9.《中国高等设计教育改革刍议》,发表于《现代教育通讯》2007年第3期 CN11-2441/03
10.《从社会功能探讨中国公益广告》,发表于《现代广告-学刊》2007年145期CN11-3168/F(核心)
11.《军事广告对商业广告的启示》,发表于《现代广告》2007年第9期CN11-3168/F(核心)
12.《朱仙镇年画调查报告》,发表于《艺术•生活》2007年第6期CN35-1102/J
14.《中国品牌创造的现状与对策》,发表于《美与时代-学术》2007年10月下总320期 CN41-1061/B
三、社科项目:
1.《台湾政治广告研究》,河南省教育厅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 2008-ZX-159。
2.《面向21世纪广告学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河南省教育厅 豫21世纪教改鉴字(2003)27号。
3.《河南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河南省教育厅 “十一五2006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7—JKGHB—008。
4.《广告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郑州大学2006-6结项。
四、个人专利:
1. 2005年3月9日 “广告式分类果皮箱”(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420010029.X
2. 2005年3月9日 “灯箱式防盗毁分类果皮箱”(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4200100302
五、本人获奖:
1. 1997年河南省包装/设计大赛(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河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中原毛线服饰总汇”标志 优秀奖
“JJ的士高广场”招贴 优秀奖
“中意百文鞋业有限公司”司徽 优秀奖
2. 1997年 全国第七届“中南之星”(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
“中意百文鞋业有限公司”司徽 优秀奖
3. 2000年 北京国际标志双年展
“中意百文鞋业”标志 标志类 优秀奖
4. 2003年“河南之星”包装与平面设计大赛(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郑大磁王”标志          标志类 铜奖
“南京贝儿孕婴”VI形象   标志类 优秀奖
“清明上河园”型录        印刷类 优秀奖
5. 2004年“河南之星”包装与平面设计大赛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
“山之母”VI形象设计 标志类 银奖
“亿脑网网站”标志    标志类 铜奖
“新红高粱快餐”标志 标志类 铜奖
“薛伟艺术中心”标志 标志类 优秀奖
6. 2005年“中国之星”艺术设计大奖赛 (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
“李孟杨私人服装工作室”标志 标志类 最佳设计奖
“郑州大学传媒研究中心”标志 标志类 优秀奖
“山之母山楂饮品”标志        标志类 优秀奖
“薛伟艺术中心”标志          标志类 优秀奖
“中意百文鞋业”标志          标志类 优秀奖
“颐顺轩国宴酒店”标志        品牌类 优秀奖
7.   2006年“河南之星•品牌形象”艺术设计大赛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
《报道摄影150年》封面设计     装帧类 银奖
“颐顺轩”VIS设计             形象类 优秀奖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标志     标志类 优秀奖
“河南省信息网络重点开放实验室”标志类 优秀奖
河南省2006年度先进设计工作者
8.   2007年“河南之星•品牌形象”艺术设计大赛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标志     标志类 金奖
“鹏程置业”标志               标志类 优秀奖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手提袋 包装类 优秀奖
论文《中国高等设计教育改革刍议》      一等奖
论文《军事广告对商业广告的启示》      二等奖
9.   2009年“河南之星”艺术设计大赛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
论文《朱仙镇年画调查报告》            一等奖
六、指导获奖:
2003年 大陆“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平面类 入围奖  
《生命感叹号》《契合篇》 01级赵宗禧/丁宁分获
2004年 亚太“第13届时报广告金犊奖” 平面类 入围奖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时速篇/迷宫篇/出口篇》 02级王锟、周华杰、闫峥、刘永军、张明辉小组
2004年 世界“ONESHOW金铅笔奖” 平面类 铜奖   
《Even dubbihist can’t reist ist temptation of nature!》04级郝继鹏、任聪聪小组
2005年“中广协学院奖” 平面类 入围奖
毓婷《判球篇》     03级于利波、孔羽、张小可、张磊小组
健康骑行《四环篇》 03级于利波、张小可、孔羽、张磊、运兵伟小组
2005年 亚太“第14届时报广告金犊奖”影视类 大陆金奖/大陆最佳原创奖/佳作奖/大陆年度最佳作品
M-ZONE《辩论赛篇》 04级刘晓晨、陈志伟、邵斌小组
2005年 亚太“第14届时报广告金犊奖” 影视类 入围奖
M-ZONE《彩铃篇》    03级文豪,王常国,秦敏俊,陈映祯小组
2005年 亚太“第14届时报广告金犊奖” 平面类 入围奖
《金瓯无缺》        03级柳川、曲爱芬、袁琼、王心怡、张珂珂、杨璞文、柳川
2005年 中国“大学生广告节”河南区   平面类 银奖
《诚信人生“勾指”篇》 04级任聪聪、邓玉飞小组
2006年 亚太“第15届时报广告金犊奖” 平面类 入围奖
感恩新生活运动《顺风车篇》 04级 郝继鹏 陶亚娜 徐怡 张姗姗 任丹秋
爱普生打印机《算术篇》     04级 郝继鹏 陶亚娜 徐怡 张姗姗 任丹秋
爱普生打印机《警察篇》     04级 陈志伟 程伟 邓玉飞 小组
2006年 世界“ONESHOW金铅笔奖” 平面类 优秀奖   
《Health Road》               04 级 陈志伟 程伟 邓玉飞 小组
2007年 亚太“第15届时报广告金犊奖” 平面类 入选奖
雅虎搜索《给你自己的世界》   05级 李杨 戚伊轩(未知)小组
2007年 亚太“第15届时报广告金犊奖” 平面类 入围奖
雅虎搜索《慧眼搜金》          05级 史忆 李艺美 林粤婷 小组         
雅虎搜索《“人”篇“福”字篇》 05级 张杨威 张学武 小组                        
雅虎搜索《婴儿举重若轻篇》    05级 黄华江(广电)                        
冰恋冰激凌《腰带篇》          04级 陈付保 段军伟 李红领 潘人杰 小组                    
冰恋冰激凌《草莓篇、芒果篇》 04级 徐怡 陶亚娜 张姗姗 任丹秋 张怀祺 贾策 小组   
冰恋冰激凌《肥油偏、肥肉篇》 04级 陶亚娜 任丹秋 张姗姗 徐怡 小组                              
2007年 亚太“第15届时报广告金犊奖”电视类 入围奖
沙茶酱《舔嘴篇》       04级 胡耀华 李彩虹(未知)小组                                      
北京啤酒《双杯篇》     04级 陈志伟 程伟 邓玉飞 程鹏飞 小组                  
2007年“中广协学院奖” 平面类 入围奖
今晚网新LOGO       06级 敬伟 李斌华 小组
《诱惑》           06级 岳天宇 张斌 张涵 小组
《生活无处不风尚》 06级 何勖 石佩玉 汤丹勇 小组
2007年 亚太“第16届时报广告金犊奖” 平面类 二等奖
《留守儿童篇》     06级 李琦 郑心 陈银叶 潘菁 小组
2007年 亚太“第16届时报广告金犊奖” 平面类 入选奖
《吮篇》           06级 汤丹勇 孙志刚 唐爱洁 小组
2007年 亚太“第16届时报广告金犊奖” 平面类 入围奖
《喜派网-体验式广告》06级 项腾 李晓玲 潘迎科 金盼 小组
《读报篇》          06级 汤丹勇 孙志刚 唐爱洁 小组
《献血-红白对联》   06级 王臻臻 李志敏 高倩倩 小组
《吮篇》            06级 汤丹勇 孙志刚 唐爱洁 小组
2007年“河南之星”艺术设计大赛 平面类 铜奖
乐加宠物食品《流星篇》06级 张斌 吕彦超 张涵 小组
2008年“河南之星”艺术设计大赛 平面类 铜奖
义守大学《一手支天篇》06级 岳天宇 张斌 张涵 小组
搜狐新闻《偷窥篇》   06级 岳天宇 吕彦超 张斌 小组
李宁《爱》           06级 黄鼎贵 方贝贝 小组
地铁广告之《面包篇》 06级 何勖 石佩玉 刘松利 孙明珠 小组
《烧钱篇》           06级 郑心 李琦 陈银叶 小组
公益广告《河南形象篇》06级 彭永刚 刘钊 王永飞 小组
《郑州大学形象宣传》 06级 刘钊 彭永刚 王永飞 小组
蒙牛之《石头剪刀布》 06级 黄鼎贵 钟雪州 高缓缓 焦闻 小组
雅虎站长天下《站起来说话篇》06级 岳天宇 吕彦超 张涵 小组
《击中心脏的致命一枪》 07级 张海洋
(2009年未登录)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30
史历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1998~2000年郑州大学新闻学在职研究生;2001~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主讲《广播电视广告制作》《CI策划与设计》《平面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课程。主要研究广告学、新闻传播学及相关领域。执教以来,公开发表独著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出版著作4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3部;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2项。

学术档案
一、教材及著作:
    •《CI策划与设计》『“十一五”国家级教材』(附1张教学光盘)「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10
•《图形创意》「参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1
•《广告文化学》「副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1
•《广播电视广告》(附1张教学光盘)「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9
•《广告创意》「参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1
•《电视传媒广告》(附3张光盘)「独著」,远方出版社,2005.9
•《唐诗宋词一百首》(附10张CD光盘)「主编」,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2002.12
•《标准普通话听&说有声教材<一学就会>》(附2盘磁带)「主编」,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2000.12
•《广告大师集思语》「主编」,远方出版社,2000.3

二、学术论文:
  •《RSS:生存还是消亡》「独著」,《网络传播》总第87期,2011.6
  •《Google TV:全球拭目以待》「独著」,《传媒》『新闻核心期刊』总第136期,2010.11
  •《用版权助推电子书大蛋糕》「独著」《网络传播》总第75期,2010.6
  •《报媒漠视周末版,坐失商机》「独著」《青年记者》,2010.6
  •《电纸书:功能分析与市场展望》「独著」,《中国记者》『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双效新闻期刊』总第436期,2010.3
  •《规则与秩序 品牌与传统——中秋节月饼市场火热营销的冷思考》「独著」,《中国工商报》,2009.9.22
  •《从电子杂志看平面媒体数字化嬗变》「独著」,《传媒》『中文核心期刊』总第115期, 2008.11
  •《技术美学对CI的影响和支撑》「独著」,《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8.7
  •《网络传播的预警与防范——以“艳照门事件”为例》[独著]《今传媒》2008年第5期,2008.5
  •《广东电信封杀一拖N事件之我见》「独著」,《新闻知识》『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总第286期,2008.4
  •《遥控器:电视传媒的互动介质》 [独著]《新闻天地》2008第4期  总第56期,2008.4
  •《从“艳照门”看网络传播的预警与防范》「独著」,《新闻世界》总第201期,2008.3
  •《“聚媒体”:民意表达的新平台》「独著」,《新闻记者》『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总第301期,2008.3
  •《人性化:新传媒格局中的广告博弈砝码》「独著」,《现代广告》『中国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总第149期,2007.12
  •《美国电视剧网途抢滩中国》「独著」,《新闻爱好者》『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总第292期,2007.8
  •《互动电视广告交互性博弈研究》「独著」,《新闻爱好者》『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总第278期,2007.1
  •《在建奥运场馆“户外”价值无限》「独著」,《广告人》,2007.1
  •《网络期刊格式两大阵营对比研究》「独著」,《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第17卷 第6期,2006.11
  •《跨越的一步:中小企业“愿望CRM”初探》「独著」,《中国科技信息》总第315期,2006.11
  •《创新电视广告教学》「独著」,《新闻爱好者》『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总第273期,2006.11
  •《网络挖掘潜在客户六新招》「独著」,《销售与市场•中国商贸》『中文核心期刊』总第239期,2006.11
  •《电视广告语的主题拟定方略》「独著」,《新闻爱好者》『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总第271期,2006.10
《数字广播:打造中的听觉盛宴》「独著」,《人文学术研究(2006)》,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10
  •《内刊中的奇葩——<SOHO小报>印象》「独著」,《出版广角》『第四届新闻核心期刊』 总第117期,2006.9
  •《喜看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独著」,《影剧新作》2006年第3期 总第130期,2006.9
  •《中小企业:在线租用式CRM花落谁家》「独著」,《中国民航报》,2006.9.11
  •《互动电视广告亟待研究》「独著」,《新闻知识》『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总第266期,2006.8
  •《谁更适合你?——中小企业在线租用式CRM对比》「独著」,《中国科技信息》总第308期,2006.8.1
  •《网络传媒实现精准营销》「独著」,《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第07期,2006.7
  •《强化记忆 以少胜多 突出优势——国内房地产广告语全解码》「独著」,《中国工商报》「上」2006.7.4;《中国工商报》「下」,2006.7.11
  •《PDF VS Flash 阅读器:网络杂志孰执牛耳?》「独著」,《中国广告》『教育部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2006.6
  •《由FM103.9看电台明星主持人现象》「独著」,《新闻记者》『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总第279期,2006.5
  •《广告语实效规律探索》「独著」,《中国广告》『教育部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2005.4
  •《展现实力 塑造形象 ——从2001年电视频道形象设计获奖节目谈起》「独著」,《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2.10

三、主持科研项目:
  •《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人性化研究》「主持人」,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7
  •《CI策划&设计》「主持人」,2003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2006.7

四、获奖情况:

1. 著作获奖:
  •《CI策划与设计》获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著作类」,2011.5
  •《广播电视广告》获2009年度校优秀教材评选一等奖。2009.12
  •《电视传媒广告》获奖3项: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著作类」,2006.8;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应用成果类」,2006.9;河南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著作类」,2006.9

  2. 论文获奖:
   •《电纸书:功能分析与市场展望》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11
   •《从电子杂志看平面媒体数字化嬗变》获奖2项:中南星奖学术论文一等奖,2009.12;河南省教育厅学术论文二等奖,2009.11
   •《“聚媒体”:民意表达的新平台》,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9.9
   •《关于中国酒文化与文化酒之思辨》获奖2项:中国社科院优秀奖,2004.7;中国改革报社一等奖,2006.12
   •《数字广播:打造中的听觉盛宴》,中国社科院优秀奖,2007.1
•《互动电视广告亟待研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论文一等奖,2006.11
•《PDF VS FLASH阅读器:网络杂志孰执牛耳?》,河南省教育厅学术论文二等奖,2006.11
•《内刊中的奇葩——<SOHO小报>印象》,河南省教育厅学术论文二等奖,2007.9
•《跨越的一步:中小企业“愿望CRM”初探》,河南省教育厅学术论文一等奖,2007.9

3. 教学获奖:
   •被评为2004-2005年度郑州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郑州大学,2005.5
   •获郑州大学2004-2005、2005-2006两学年教学优秀一等奖,郑州大学,2007.1
   •《试论社交网络的广告价值》「指导教师」,2011届学校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郑州大学,2011.
•《浅谈户外媒介组合策略》「指导教师」,2007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奖,郑州大学,2007.
•《慧眼搜金》「指导教师」,第十六届YOUNG TIMES AWARDS时报金犊奖入围,2007.
   •《多样屋——我的奇幻世界》《郑州大学融莘模拟创业有限公司标志》《万事达卡——遥控器篇》《万事达卡——手机篇》《EPSON——警察篇》《中国移动动感地带——辩论赛篇》《电视公益广告——拐杖篇》《卡尼尔百分百Color染发剂——就像篇》「指导教师」,“河南之星•形象品牌”设计艺术大赛优秀奖,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2006.
  •《动感地带——彩铃篇》「指导教师」,第十四届YOUNG TIMES AWARDS时报金犊奖入围,2005.
  •《动感地带——辩论赛篇》「指导教师」,第十四届YOUNG TIMES AWARDS时报广告金犊奖影视类大陆金奖,2005.
  •《Even buddhist can not resist its temptation of nature》(佛也挡不住的天然的诱惑)「指导教师」,ONE SHOW国际金铅笔广告大赛中国赛区铜奖,2004.
  •全国高校“我的广告主张,你我的广告思想!”论文大赛优秀论文奖3项「指导教师」,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2003.

4. 其他获奖:
  •获2006年度先进设计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2006.11
  •《语文知识》系列装帧设计获2006“河南之星•形象品牌”设计艺术大赛书装类金奖,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2006.11;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30
郭克宏,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7年出生,河南省开封县人,新闻学硕士,现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讲《汉语修辞学》、《广播电视概论》、《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
在科研上,出版独著教材《传播与修辞》一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在一般期刊9篇,报纸10余篇。其中,《理想与挑战:“绿色收视率”如何实现》被2007年第9期《新华文摘》摘引,《论拓展涉农传媒市场的战略思维》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23期摘引,《当前媒体竞争的三个通用战略》获得郑州市社科成果二等奖。
    已经结项的科研课题方面,从2004年到2007年,共主持并参与河南省社科联调研项目多项。其中,2004年和2007年主持的项目《社会新闻传播技巧》和《媒介价值裂变研究》均获得一等奖,前者还被收入《河南调研文萃》(华龄出版社出版)。2007年参与的另一个调研课题《弱势群体的媒介权利危机》也获得一等奖。
有诗歌、散文、小小说、杂文散见于各级报刊,并有一些英语知识性文章在国内不同级别报刊发表,受原河南教育出版社之约参与一部英语教辅书籍的编写。同时还有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类作品见诸报刊。

      科研成果细目:(以下所有的教材与论文全部为独著)
      一、教材:
《传播与修辞》,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

     二、 期刊论文
    核心期刊文章:
    1.理想与挑战:“绿色收视率”如何实现,《郑州大学学报》(核心)2007年第4期, (《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摘引)
    2.论拓展涉农传媒市场的战略思维,《郑州大学学报》(核心)2009年第4期, (《新华文摘》2009年第23期摘引)
    3.谈成人高等教育教材质量问题,《中国出版》(核心)2007年第4期
    4.收视率:困境中的电视节目淘汰尺度,《河南社会科学》(核心)2007年第5期
    5.多元文化景观下的方言电视节目,《河南社会科学》(核心),2008年第5期
    6.解读电视剧热,《新闻爱好者》(核心),2006年第4期

     一般期刊文章:
     7.当前媒体竞争的三个通用战略,《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获郑州市(政府)社科成果二等奖
    8.“小人物”影视剧的魅力,《声屏世界》2009年第4期
    9.不良社会新闻受众心理分析及引导对策,《焦作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 第2期
   10.新闻精品的三个突破,《新闻采编》2002年第6期
   11.对“绿色收视率”的思考,《现代视听》2007年第4期
   12.《马斌读报》:用细节彰显个性,《青年记者》2007年第8期
   13.注意对弱势群体的报道策略,《新闻传播》2008年第11期
   14.试论当前新闻教育的危机及出路,《高教研究》2007年第4期
   15.浅析舆论监督的自伤现象,《河南报业》 2006年第5期

    三、报纸论文
   16.做个好记者需要什么素质,《河南新闻出版报》2001年4月20日第2版
    17.媒体产品价值的支柱性因素,《河南新闻出版报》2004年7月27日第6版
    18.电视这碗饭不好吃,《河南新闻出版报》2001年1月2日第2版
   19.诗情激越出樊篱——评析城市早报消息《别了,省体》,《河南新闻出版报》,2001年5月1日2版
    20.要轰动 更要责任——从《大河报》马加爵案件报道看媒体责任意识,《河南新闻出版报》,2004年4月20日第4版
    21.中学生的一片蓝天——评《中学生学习报•月末版》,《河南新闻出版报》2001年4月6日第2版
    22.用历史述说未来——评汴梁晚报《汴梁今古》专栏,《河南新闻出版报》2002年9月17日第2版
    23.守住新闻的贞操,《河南新闻出版报》2001年5月18日第2版
    24.土味扑鼻香——开封日报农业报道有特色,《河南新闻出版报》2001年2月6日第2版
    25.作品与人品,《河南新闻出版报》2004年3月16日第3版
    26.一篇不妥的案件报道,《河南新闻出版报》2001年1月5日第2版
    27.导语要一目了然,《河南新闻出版报》2001年1月 日第2版
    28.感人的故事要多登,《河南新闻出版报》2001年1月6日第2版
    29.这组摄影报道好,《河南新闻出版报》2001年2月23日第2版
    30.“性”趣不该恁浓,《河南新闻出版报》2001年3月23日第2版

    四、论文集收录论文
    社会新闻传播技巧,《河南社科调研文萃》华龄出社(2006年)

    五、科研课题结项及获奖情况
     1、社会新闻传播技巧(主持人)   河南社科联   2004年结项 一等奖
     2、媒介价值裂变研究(主持人)   河南社科联   2007年结项 一等奖
     3、品牌建设——媒体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根本途径 (第一参与人)河南社科联   2005年结项
     4、弱势群体的媒介权利危机研究(第四参与者) 河南社科联 2007年结项 一等奖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30
郑素侠,女,1975年3月出生,河南永城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7毕业于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并留校工作(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任责任编辑)。2001.7—2004.9,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定向),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调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9—2008.7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定向),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为本科生讲授:《网络传播概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为研究生讲授《新闻与传播理论研究》等课程。研究方向为网络新闻传播、传播社会学。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郑州大学教改项目一项。参与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一项,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两项。
学术档案
一、学术论文
   1. 网络环境中的“第三人效果”:社会距离与认知偏差,新闻大学,2008年春季号,核心期刊;
   2.互联网在中国大陆扩散的区域性差异,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2期,核心期刊;
   3.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大众传媒功能,当代传播,2008年第1期,核心期刊;
   4.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对社会资本的影响,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核心期刊;
   5. 2001~2006年内地网络传播研究现状的实证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核心期刊;
   6. 技术创造环境——对麦克卢汉传播思想的一种考察,当代传播,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
   7. 网络语言:是黑话连篇还是妙语连珠,新闻实践,2003年第2期,核心期刊;
   8.从三大门户网站的“财报”看网络媒体的赢利模式,新闻实践,2003年第8期,核心期刊;
   9.  科技创新与文化业态的演变,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核心期刊;
  10.网络的两种使用形态及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2期核心期刊;
  11.电子论坛:理性的交流还是话语的狂欢——论电子论坛的舆论引导,声屏世界,2004年第6期;
  12.开卷有益,还是开卷有e?——论电子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共存与互补关系,电子出版,2004年第9期;
  13.网络媒体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平衡,中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4.我们是否需要电视虚拟主持人,声屏世界,2003年第5期。
   二、学术著作
   1.《网络传播学概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副主编);
   2.《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参编);
   3.《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参编)。
   三、科研项目
   1.主持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大众传媒与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2.主持2009年郑州大学教改项目《新闻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参与2006年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1976-2006: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史研究》;
   4.参与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使用的信息沟:生成机制、社会影响及其调适》;
   5.参与2008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新媒体在政府危机传播中的运用研究》;
   6.参与2009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判定及损害赔偿研究》;
   7.参与2008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科技公共传播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30
张淑华,女,河南新密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突出特征为频繁在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间转换。1991年河南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耕耘杏坛十余载后重回校园学习,2005年获郑州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毕业后“回归”新闻学院任教。曾越过海峡到台湾铭传大学交流学习两个月,参加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方法暑期班。为中国新媒体学会会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员。关注新媒体,关注政治传播,关注一切有益有趣之人事。现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包括中外新闻作品评析、媒介批评、大众传媒与社会、新媒体研究等;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二:新闻法规与新闻伦理,西方新闻传播思潮和业务。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专著1本,论文20余篇,参与和主持课题6项。

近五年主要科研成果
  一、专著:
   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论文:
       1 让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走进课堂,郑州日报,2009年10月16日,理论版;
        2 泛媒体时代的网络批评和舆论监督,新闻爱好者,2009年10月下;
        3 网络语境下民意权利与决策权力协商的意义,新闻爱好者,2009年8月下;
        4 新媒体语境下危机传播扩散的加速趋势透析,中州学刊,2009年3 期;
        5 媒体舆论监督失范与新媒体条件下的监督合力模式构建,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3期;
         6 新媒体语境下“监督合力”的可能性与路径探索,新闻知识,2009年3期;
        7 网络对媒介民意表达结构的变革,当代传播,2009年1期;
        8 重视舆论引导,也要遵从民意,郑州日报,2008年12月5日,理论版;
        9 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的网络之变,青年记者,2008年3月上;
       10 网络编辑多重整合功能之分析,编辑之友,2008年2期;
       11 网络民意表达的实质是公民的权利表达,青年记者,2008年1月下;
       12 黑镜头”里的微笑——新闻摄影乐观表达灾难的价值和技巧,新闻知识,2007年12期;
       13 台湾联合新闻网的公众参与机制述评,青年记者,2007年12月上;
       14 差异化诉求,日常题材新闻摄影的创新之道,传媒观察,2007年10期;
       15 现代化进程中媒体对现代人格的塑造职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3期;
       16 评论权力符号的生成与“公民写作”期待,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5期,并被2006年22期的《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三、科研课题:
        1 县域政治运作的实践逻辑与改革方向,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子课题《新闻报道中的县域典型政治》,在研;
        2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为构建和谐湖北服务研究,2005年湖北省社科规划课题,已结项;
        3 网络媒体中的教育舆情研究,2009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在研。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30
詹绪武,男,1964年7月出生,湖北黄冈人,副教授,中央党校法学硕士、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为本科生讲授新闻写作、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现代新闻报道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新闻实务、媒介发展等。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参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1部,主持省厅级项目1个。
                        
学术档案
一、教材与著作
1、《现代新闻写作学教程》,副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新闻与传播学卷》(1978-2008)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二、论文
   1.传媒应对:政府与传媒关系的新视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6
   2.传播理性、和谐传播与传播生态,《郑州大学学报》2007.4
   3.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报道的人文智慧,现代传播2007.5,新华文摘2007年23期转载
   4.公共情绪与大众传媒的宣导机制,《郑州大学学报》2008.6
   5.新闻报道应该如何“讲故事”,《新闻爱好者》2008.11
   6.政府形象传播与县市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公关世界》2006.12
  7.变迁中的传媒与社会公共情绪,《中国传媒改革开放30年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8.转型期新闻道德问题的的制度环境分析《现代传播》2005年第1期
  9.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传媒《当代传播》2006年第1期
  10.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传媒发展光明日报2005年11月15日
  11.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与媒介素养教育武汉大学学报2005.2
  12.大众传媒与未成年人的良性互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6
  13.穆青新闻实践的当代解读 郑州大学学报 2009.2
三、主持与参与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与抚慰功能(参与)(06CXW010),
   2、教育部重大公关课题: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传媒关系研究(第一子课题参与)(05JZD00026)
   3、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谐传播:传媒与政府形象传播关系研究”(2009-GH-119)主持.
  4、2007年博士后课题“新闻传媒与政府形象传播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4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20070420607)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10-20 17:30
赵智敏,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9月至1996年6月,在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攻读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1999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统招,师从李卓钧教授攻读硕士学位,从事新闻学理论研究;2006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从知名学者李良荣教授攻读新闻学博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获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2007年8月在复旦大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研究生暑期学校学习,并获结业证书。近年来发表的学术文章20多多篇。
一、教学工作:
2009年7月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讲授《中国新闻事业史》,在学院首开《财经报道》课程;独自主持郑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财经新闻课程的设置与创新》,从事经济报道的研究。
2006年9月起,为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复旦大学网络学院、复旦大学成教学院的学生开设《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评论》、《媒介与社会》、《中外优秀财经新闻作品研究》、《社会学》等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2002年7月至2006年8月,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理论》、《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评论》、《舆论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2003年12月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2004年11月晋升为讲师。
二、新闻工作:
2001年春天,赴《中国青年报》法治部实习。同年夏天,赴《深圳商报》经济部实习;
1996年7月至1999年8月在《平顶山矿工报》等报纸任记者、编辑;
1996年春季,在《开封日报》社会生活部实习。
三、科研
读博士期间参与导师主持的985课题科研项目:新闻改革30年;博士论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新闻学之演进》因选题重要、研究难度大以及创新性强荣获复旦大学第八批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优秀博士论文培育项目);2005年参与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网民心理与舆论引导;同年还参与了河南省社科项目:电视产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习期间参与导师主持的教育部课题:新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研究;2009年10月独自主持《财经新闻课程的设置与创新》的教学改革项目。
近年来在《新闻大学》、《新闻界》等权威及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16篇;还承担《舆论学简明教程》的编委工作,并撰写《舆论的测量》一章。2007年参与《新世纪中国新闻精品选评》一书的新闻评点工作。出版专著一部,《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新闻学之演进(1978——2008)》,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主编普通高等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财经新闻报道实务教程》一部,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四、获奖
       重要新闻奖:获“1997年度河南省企业报好通讯一等奖”、《中国煤炭报》“华丰杯”征文奖等多项新闻奖奖项;
       2009年度河南省新闻奖新闻论文一等奖,论文《试析当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主要教学成果奖:2005年5月荣获河南省第三次创新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其他奖项:博士论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新闻学之演进》获复旦大学第八批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EYH3353045);获得2007-2008年度复旦大学人民奖学金二等奖;获武汉大学1999—2000年度研究生学术成果甲等奖;获得平顶山市1997年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试析当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获“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事业发展”征文“特别奖”;复旦大学2009届优秀毕业生。
作者: 欢乐园    时间: 2012-10-21 10:18
全面,顶
作者: 本宫一百五十斤(    时间: 2014-2-23 00:22
请问这些老师的邮箱在哪里可以找到呀?我同学想问一下自己的分数有没有可能进复试。
作者: 诺兰多多    时间: 2015-8-18 10:58
多谢多谢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