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考研经典教材解读】(历史学统考)中国史篇 [打印本页]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6-4 10:13
标题: 【考研经典教材解读】(历史学统考)中国史篇
【经典教材解读】(历史学统考)中国史篇
【一】中国古代史
本部分主要介绍历史学考研常用的三种中国古代史推荐参考教材。
根据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如时间资金允许,可以适当的挑选配合着看。
类似书目很多,其他不作介绍。

一、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材介绍:
《简明中国古代史(第4版)》仅用四十万字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清朝中英鸦片战争前夕这段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各主要朝代或历史阶段的基本社会情况,主要政治、经济制度,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民族关系,重要文化成就,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所述全部史事,都力求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文笔生动。全书体例,按社会性质分“编”,“编”下分“章”,章下分 “节”,以下又分“目”或“子目”。自“编”至“子目”,各有标题,一目了然。书中附有“历代帝(王)系表”32幅,地图50幅,插图135幅,图文并茂。《简明中国古代史(第4版)》适合普通高等院校、师范院校、广播电视大学、理工科大学、各类专科高等学校和成人高校等的历史课使用,亦适合史学爱好者自修和参考之用。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编 原始社会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二编 奴隶社会
第二章夏商
第三编(上)封建领主制社会
第三章 西周 春秋 战国
第三编(下)封建地主制社会
第四章 秦汉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第六章 隋唐五代
第七章 宋 辽 金 元
第八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
附一:历代帝(王)系表目录
附二:地图目录
附三:插图目录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6-4 10:15
二、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教材介绍:
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十院校编写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从1979年作为试用教材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作为正式教材出版以来,到现在已有20年左右。在这段时间内,这部教材先后重印16次,总发行量达一百多万册,至今尚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在使用。使用范围之广和时间之长,实为始料所不及。应该说,这是广大高校师生对我们的极大信任、鼓励和支持,也是鞭策我们继续改进的动力。

书籍目录:
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200万年前—前2070年)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年~前1046年)
第三章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前1046年~前771年)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前770~前476年)
第五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前475~前221年)
第六章  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前221~前207年)
第七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前206~25年)
第八章  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25~220年)
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220~581年)
第十章  隋朝统一帝国和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581~618年)
第十一章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618~907年)
下册
第十二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
  第一节 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
  第二节 北宋建立和社会矛盾的发展
  第三节 辽、西夏及其他边疆各族与北宋的关系
  第四节 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
  第五节 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六节 金朝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
  第七节 南宋的建立与宋金和战
  第八节 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经济
  第九节 南宋的灭亡
  第十节 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十一节 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十三章 元朝的大一统(1271-1368年)
  第一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
  第三节 元朝的社会经济
  第四节 元朝的衰落和灭亡
  第五节 元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十四章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年)
  第一节 明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第三节 明代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
  第五节 明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六节 明代中外关系和中西文化交流
第十五章 清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发展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6-4 10:16
三、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材介绍:
中国古代史(上)
在本书的撰著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吸取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新成果,各章节撰写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也酌情在教材里有所反映。其次是利用新的考古资料进行阐述,关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的考古发现及考古学界的研究成果,要尽量吸收。再次是在编撰体例上要有新的特色,例如,每章都有 “叙说”一节,阐述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概况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在纵观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演进规律。复次是各章节的安排和内容的详略尽量适应教学的需要,对于许多重要问题都做了比较深入而具体的探讨,但也有的问题只进行了纲领性的叙述,而没有展开讨论,以求简省篇幅。

中国古代史(下)
《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古代史(下)》吸取近年研究成果,除以王朝演变和时代变迁为主脉讲述中国历史外,还兼及政治经济制度、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力图全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中国古代历史的面貌。全书共分四章,叙述自隋唐五代到清的中国历史。《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古代史(下)》经专家审定,适合师范院校本、专科教学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漫长的远古时代
第一节 叙说
第二节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猿人的广泛分布
  二、早期智人
  三、晚期智人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区域
  二、仰韶文化时期的北方与南方
  三、龙山文化时期文化?域的扩大
  四、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面貌
第四节 古代文明的曙光
  一、贫富分化与阶级的萌芽
  二、社会观念的变革
。。。。。。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6-4 10:17
标题: 【二】中国近现代史
本部分主要介绍历史学考研常用的几本中国近现代史的推荐参考教材。
由于考试中涉及到当代史(1949年以后)的分值一般为2分选择题,不作介绍。
一、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教材介绍:
      《中国近代史》原是山东大学历史系、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和研究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些同志编写的试用教材。参加初稿编写的有李德征、陆景棋、徐绪典,宋青蓝、胡滨,朱宁、杨策、莫俊卿、郭毅生,刘文源、李咸中、张守常、陈桂英、梁义群、龚书铎同志。参加初稿修改的有李德征、徐绪典、李宏生、宋青蓝、朱宁、杨策、刘文源、龚书铎、李侃同志。书中辛亥革命一章的初稿是由李时岳同志提供的,其中“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一节的初稿则是赵矢元同志执笔的。
       这本《中国近代史》(第4版)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100余万册,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对于编著者来说,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说是鼓励,因为编著者的劳动,通过教学实践和读者的检验,得到了公众的承认;说是鞭策,因为编著者感到书中还有不少缺陷,需要改进。鉴于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进展,这部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因此决定再作一次修订。这次修订,大体上是在保持原来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适当简化了对若干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叙述;充实了一些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对清朝统治集团的活动和变化情况,也略有增加。同时改正了某些史实错误,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观点力求实事求是,中肯平实;文字力求朴实通畅,简明扼要。按照高等院校现行历史学科的设置,《中国近代史》(第4版)的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八十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是社会动荡剧烈,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近代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内容十分丰富,领域非常广阔。作为中国近代史教材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根据历史事实,讲述历史的发展过程;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得学生和读者通过这部教材,对于中国近代的历史有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基础课非常重要,如果基础打不好,继续提高和深造也就比较困难。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这已经是勿需多说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也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的今天。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脱胎而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要加深对近代历史的科学认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爱国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更好地创造新的历史。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时代内容和社会时代特征。而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又赋予那个社会时代的人们以不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历史使命。所以学习和研究历史,只能从特定的历史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意志和抽象的原则出发。研究者们可以这样那样地观察历史,分析历史,评说历史,然而却不能改变历史、重铸历史。对于同样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研究者可以用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应该力求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

书籍目录:
第四版前言
第二版说明
第三版说明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第六节 太平天国时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
第二节 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
第三节 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
第四节 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
第五节 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第一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第二节 中法战争
第三节 中日战争
第五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六章 辛亥革命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四节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
第四节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6-4 10:18
二、王桧林等《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下
下册内容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在最近几年的考查中一般为2分选择题,可与政治中的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结合复习。

教材介绍:
    (上册)本书系统阐述了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编者以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解放的历程为主线,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构建更趋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别于中共党史和革命史;注意吸收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重大问题作了更深入、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本书供高校本、专科历史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一般历史爱好者、自学者学习参考。
     (下册)本书系统阐述了新中国建立至21世纪初50余年的历史。编者站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高度,回顾建国后经济、政治、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曲折历程和巨大成就;吸收近年新的研究成果,对许多重大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介;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设专章概述。本书供高校本、专科历史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一般历史爱好者、自学者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上册:
前言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
第一节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三节 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二章 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
第一节 军阀势力的演变 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
第二节 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争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
第一节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中国革命的低潮
第二节 苏维埃革命的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军阀的混战 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
第四节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
第二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 抗日民主运动继续发展
第三节 苏区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 红军长征
第四节 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
第五节 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西安事变 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
第五章 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一节 全国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第二节 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
第四节 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六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5年9月—1949年10月)
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
第二节 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第三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四节 哲学科学文学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6-4 10:19
三、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教材介绍:
        时至今日,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历史学系又在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与特色设计发展之路。按照学校的部署,组建了新世纪历史学教材编辑委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首先着手对20世纪90年代编写出版的历史学基础课教材进行修订,力求通过高水平教材的修订与使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次修订,仍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原则,结合学术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求,加入新的学术成果与教学理念,以顺应当今高等教育和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为2l世纪的大学历史教育提供一套较为新颖、完善且适用面广的基础课教材。考虑到这套教材已具备的特色与优势,所以总体框架上不拟做过多更动。具体而言,原有章、节、目结构大体不变,全书正文前加图片若干,正文中根据内容需要附插图、地图,每章之后附有若干思考题,全书后附参考书目。
        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史,都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围,而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又可把近代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49年以后,中国历史才进入现代的行程。本书论述1919年至1949年的历
史而称作“中国现代史”,是沿袭近几年习用的名称,也是高等学校课程表上一直还在使用的名称。
实事求是,是历史研究和编写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也是我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我国古代有见识的史学家,虽然有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但还是大多崇尚“直书”,反对“曲笔”,即主张写信史。有人甚至为此牺牲了生命。他们对写信史的意义也是相当了解的。任何一个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都要总结历史经验,用以指导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行动。但也只有从真实的历史资料中,才能总结出较正确的历史经验,从而吸取有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是最有远见和大公无私的,没有剥削阶级的偏见。历史工作者只有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才能真正把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到底。本书是力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当然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有各种充分的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写信史,这是本书的一个优点。
       科学的生命在创新。如果科学工作者总是穿新鞋走老路,科学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但历史科学有它的特点和难处。史学工作者面对的是过去的资料,整天跟故纸堆打交道,怎能创新呢?这就需要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识和功夫。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并不是神秘的魔法,也不是主观主义的“自由创造”,只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占有材料,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逐步做到。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社会现实要求史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历史研究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当然,对历史资料,史学工作者只能给以新的解释,而不能加以抹杀或歪曲。并且这种解释只能是历史资料中所含有的,而不是史学工作者硬加的。史学研究上的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本书的作者注意到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在全书的体系上,在具体史实的分析和结论上,都有不少新的处理和看法。

书籍目录: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 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与中国的应对
第一节 清政府的禁烟运动
第二节 鸦片战争
第三节 战后的中国社会
第二章 太平天国起义的勃兴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政策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败亡
第一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节 咸同时期的朝局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
第四节 太平天国时期各地民众的反清斗争
第四章 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
第一节 思潮与学术
第二节 诗歌与散文
第三节 科技与译书
第五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清政府应会变局的抉择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展开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六章 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一节 中国的边疆危机
第二节 中法战争
第三节 中日战争
第七章 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列强反分中国的危机
第二节 维新派救国的新取向
第三节 戊戌变法和政变
第四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第五节 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
第九章 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亡
第十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第十一章 20世纪初年的科学与文化
后记
再版后记
中国现代史:
第1版序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至1923年12月)
第一节 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
第二节 五四运动 新思潮的竞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三节 各个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政争、战争和南北政局的演变
第四节 社会各界改造中国的主张和国共合作的酝酿
第二章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
第一节 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 国民革命的兴起
第二节 革命阵营内部斗争的加剧和公开分化
第三节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从高涨到失败
第三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农武装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的开展
第三节 国民党各派势力的消长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的初创和中共的白区秘密工作
第五节 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
第一节 “九一八”国难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
第二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 日本向关内扩张和抗日民主浪潮的持续
第三节 苏区工农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
第四节 华北事变 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第五节 西安事变 全国团结抗日局面基本形成
第五章 全民族抗战的展开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战格局的形成(1937年7月至1941年12月)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 全国团结抗战开始
第二节 日军全面进攻 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共同抗战格局的形成
第三节 国民政府向战时体制的变化
第四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五节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重要战场 中共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六章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为一体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二节 相持阶段后期中国的战局和政局
第三节 民主运动的再兴起 着眼于战后的各种政治主张的发表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七章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
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
第二节 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第四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八章 哲学 科学 文化思潮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
第二节 三十年代的文化思潮
第三节 中西兼具的风俗文化
第四节 哲学、科学、文学创作
第二版后记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6-4 10:20
标题: 综合:
版友使用心得:
A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适合作为跨专业同学入门教材。个人觉得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很好,各章都是该领域名家所写。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也不错,可以配合《中国史纲要》看看。朱绍侯的结构太散乱,作者很杂。邱树森陈振江 主编《新编中国通史》晚清民国部分很好,古代史部分不行,夏商周就写了好多章,元史部分还可以是邱树森写的。张岂之的六卷本不错,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好好看看。我推荐看《简明中国古代史》、《中国史纲要》、《中国古代简史》这三本。如果有朱绍侯的可以翻看一下,毕竟知识点比较全面。另外,北师大中国古代史教材绪论部分写的不错,介绍了阶段概况,同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该段历史的史料等。
B:朱绍侯版的《中国古代史》内容不少,很厚的两本,先秦部分占了较大篇幅,但统考以来考的不多。很经典的一本书,总结性也还可以,较适合应试。
C:朱绍侯的这两本书似乎还比较详细,但也不能覆盖所有知识点,如07年的“夷陵之战”书中为“猇亭之战”。
D:在金钱允许的情况下,我希望你最好再买朱版的那2本书,张版和朱版的可以互相补充。我的经验是,就考试而言,朱版比张版更适合考试。因为他的总结带有考试的那种痕迹,但是最好2个一起使用 张版的某些历史事件没有怎么深入讨论,这可能和他们的编纂提纲有关。
E:个人意见,朱绍侯的还是要通读一下的,你看看大纲就知道了,朱绍侯的书目录和大纲很相近了,而且此书比较系统。当然看的时候可以有所侧重吧,重点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类的略看。张传玺的可以以后再看,那本书很教材化,此外齐涛的中国通史-古代时卷不妨也看看,有提纲挈领的感觉。
F:中国古代历史张传玺的最好,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最适合考试用,学历史关键是要有个宏观的大框架,宁缺勿烂,当你想把所有都抓住时最终结果可能是什么都没抓住,这是本人切身体会。
G:张传玺的《中国古代史》还不错,很有条理,只是简略了,和朱绍侯的一起看效果不错
H: 朱绍侯版最为经典,北师大条理性比较强,高教版太繁杂了。不过整理出来也还不错。还好吧
I:我推荐同样是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程》唯一缺点是价格昂贵 如果不想买这套 又觉得福建版中国古代史太多太难 推荐张帆教授编写的《中国古代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这本书是各高校古代史教学必定采用的参考书 优点是观点新颖 见解深刻 不落窠臼 思路明确 缺点是内容太少 只有40万字 要买的话买白色封面的版本 不要买后来出的很花哨的都是插图的那个普及版。论坛还有一种使用率比较高的是张传玺教授的《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使用了20年的比较经典的一部教材 优点是简明扼要 语言通俗 思路清晰 插图丰富 缺点是观点陈旧 坚持阶级斗争史观和革命史观 坚持五种社会形态说 坚持西周封建论 坚持资本主义萌芽的伪命题 比福建版的中国古代史离史学前沿更远 不过作为考试教材 张传玺教授的这本书还是适合的
J:李侃的《中国近代史》这是一本很好的考研辅导教材。从2007年开始,历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改为全国统考,教育部原则上不指定专门的复习参考教材。这样就需要考生们自己去选择复习教材。而一本好的复习教材关系到考研的成败。在"中国近现代史"这一版块我建议大家优先选用李侃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一书。这本书是目前最为权威的考研参考书目。 首先,着本书的体例特别新颖。翻开本书的目录,就能把该书的每一章每一节看的清清楚楚。其次,内容较为详细。由于历史学考研改革后大家一下子没有了明确的复习方向,所以在复习时要看的内容特别多,这就难免有疏漏的地方。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因为该书的内容盎实详尽,包括了很多很细节性的问题]有效弥补了考生"点多面广"的现象。再次,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之一,大家都知道每年的考研真题的第二大题是名词解释。特别是2007和2008两年改革后的试题,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觉得考题“太偏”,特别是名词解释中有很多平时复习时根本不是重点的重点,象08年就考了一个“少年中国学会”这就给考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李侃老师的这本书恰恰就好在这。在这本书中有很多名词解释是直接就可以作为考试答案填写到卷子上的。着就给考生提供了许多便利,为考生节省了很多时间。这在惜时如金的考研战场上是很宝贵的。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